■ 当代水产 本刊编辑部 文/图[微信公众号:tsfish]
基于食品安全,基于环保政策,基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后,每个企业都必须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加入“证”规企业的行列,也是这个时代赋予水产动保行业更大的社会责任。
“证”规企业,振兴水产!一年一度水产动保圈内最高规格、最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中国水产动保高峰论坛暨动保配方师技术研讨会”于2022年9月26日在江苏南京·恒大酒店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由行业权威媒体当代水产、腾氏水产商务网主办,众多水产动保精英、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优秀配方师、动保企业代表以及原料供应商等共襄大举。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鲁义善、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杨先乐、中国海洋大学教授田相利、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章晋勇、上海海洋大学教授胡鲲、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叶建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房文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袁圣、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教授但学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张旭杰、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蒋广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爱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博士黎洁、临猗畜牧兽医发展中心主任赵应东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
鲁义善指出,当前水产动保行业存在产品缺乏标准、质量评价缺乏第三方机构、缺乏快速诊断能力、产学研对接脱钩等弊端,亟待改善。
与此同时,这些年行业也迎来了环保风暴、大食物观、水产预制菜等政策机遇、组学与互联网+的技术机遇,以及面临着全球变暖带来的微生物大爆发风险、无抗时代倒逼绿色渔药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呼唤快检技术、环保压力对动保产品要求越来越严格、国际化难题等方面的挑战。
他总结道,水产动保研发策略应当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与性价比,而研发思路可以从产品配方研发(益生菌、中草药、酶制剂、免疫制品、抗菌肽)、施用路径研发(注射、投喂、浸泡)、技术体系研发(特定疾病防控体系、特定品种育成体系、特定模式配套体系)方向入手。
2020~2022年间,“新冠疫情”直面冲击,资金、原料、生产、销售等环节均受此波及,导致水产动保企业经受着巨大考验,有些企业处于摇摇欲坠之中,生存受到巨大威胁。“动保行业已经是处于一个最为困难的时期。”杨先乐在会上说道。
而三年的抗疫历程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对于“新冠”最好的办法是防控,虽然防控的途径有很多,但其中令人体会最深的就是中草药。中草药在抗疫中彰显出了极大的优势,在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控上也大有作为。
他认为,水产动保企业在研发中草药的道路上应当注意这几点:1、摒弃原来的思路和模式,走一条快捷的研究开发之路;2、优秀的组方、配方是中草药的灵魂;3、中草药的炮制是提高药效的重要途径;4、尝试中草药用药的个性化;5、中草药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将会展现出它们广阔的应用前景。
许长青表示,好润经过长达十年的发展与沉淀,从厦门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如今拥有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渔乐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好润国蟹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分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设362家连锁门店,业务涵盖苗种、动保、饲料、养殖基地、流通、食品、大农业、大健康、电商、文旅等多个领域。
未来,好润还将继续立足养殖服务,进一步扩大团队建设,开拓更多品种,坚定地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路线,持续摸索产业链的新型布局方式,并重点打造线上业务,今后将会朝着大食品、大农业、大健康方向发展。
田相利从水产微生态制剂的概述开始谈起,他表示,水产微生态制剂包括饲用水产微生态制剂和环境调控用微生态制剂,具有净化水质、改善水产品肠道微生物群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水平、增强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能力等功能。
近几年,水产益生菌产业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产品、技术、工艺及理念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后生元、噬菌体等等产品及应用成为近年的热点。
此外,他重点介绍了环境与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与功能,益生菌的量效关系共识,后生元共识等,而水产有益微生物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于加强基础研究,打造更多“好菌株”;新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应用;开发微生物新种类及非活菌产品;产品、生产工艺和应用技术突破与创新。
“科技与情怀是实现水产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周锡勋在会上说道。
他表示,高质量发展是依据当前新的发展环境、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发展目标作出的科学判断。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及培育家国情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今后,渔美康将会秉持家国情怀,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水产行业高质量发展。稳步加大科研投入,通过系统构建完善的水产专业科技创新平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章晋勇指出,科学防控水产寄生虫病的途径是基于病原生物学特征,尤其是病原生物不同生活史阶段与环境的互作关系——养殖管理(物理、生物防控手段);基于病原生物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预防与治疗(化学防控手段);基于现代病原生物监测或诊断技术,确定干预手段与时机的精准防控技术开发。
关于水产寄生虫病害精准科学防控的建议:政、产(养殖与渔药从业者)、学、研;物理、化学、生物方法整体协同;新型渔药(疫苗)的研发、实际推广的优化;病原生物学与养殖(模式)、营养、育种的协同。
会上,胡鲲向我们详细讲解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聚糖、苷、挥发油(精油)、鞣质(单宁),具有促进动物产品产量、防治传染性疾病、提高饲料转化与利用率以及饲料保鲜等功效。其中,中草药提取物对锯缘青蟹致病弧菌有抑制作用,还能保护异育银鲫肝等功能。
他还介绍,截止2020年9月,我国政府批准水产养殖用兽药125种,其中中草药53种。现阶段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重点的应用场景有:1、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水产品;2、工厂化养殖系统;3、以出口贸易为主的水产品;4、鲜活鱼类流通阶段;5、其它公共卫生安全等。
谭立超在会上首先向我们解释了功能性饲料需要后喷涂的原因,由于饲料在制粒、挤压和膨化过程中受温度、压力、水分的强烈作用,维生素、酶及微生物添加剂的大部分功效会遭到破坏,因此,将热敏特性的营养物及药物的添加设置在热加工之后,将大幅提高添加物的利用率。
然后,他向我们介绍了立式真空喷涂技术的应用,能改良能量的结构和含量、具有均匀性、提高适口性、保护热敏性物质的活性、能灵活配置批量生产控制的顺序、给颗粒涂敷外层(诱食剂、维生素)等优势,但也存在喷涂极小颗粒物料的过程容易出现喷涂不均匀、产生花料的问题,且在颗粒料添加菌液时,由于非常高的添加比例,立式真空喷涂机对高软高湿物料的损伤较为明显。
接着,他介绍第一代卧式真空喷涂机的优势:大颗粒和软颗粒的喷涂不易破碎损伤;不易藏余料,且易于清洗和清理;解决喷涂机喷涂比例问题,为配方师带来更灵活的调整空间,但这属于半自动化,进料时需要人工辅助进料,速度慢、效率低,导致产能不高。最后,他指出第二代卧式真空喷涂技术不仅有第一代的功能,还能弥补其缺陷,解决连续性生产、进出料不方便、有残留等问题。
方曙光向我们介绍了凝结芽孢杆菌的应用历程,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被称为是“益生菌之王”。多项研究数据都表明,凝结芽孢杆菌具有优
秀的耐胃酸、胆盐特性,能够耐受高温,具有优秀的抑菌功效,还具有丰富的酶分泌系统,可分泌多种消化酶等功能。其中凝结芽孢杆菌BC66无耐药基因、毒力基因、不产生抗生素,对常见抗生素敏感,安全可控,还可以稳定水体pH值。
他表示,凝结芽孢杆菌BC66在水产鳊鱼、南美白对虾、黄颡鱼、大闸蟹等品种上都可以应用。经过实验证明了拌料或泼水添加凝结芽孢BC66,改善免疫功能,有助于维持肝功能指标正常,还能减低尿素氮水平,助于肾脏代谢等作用。
会上,叶建生作2022年河蟹养殖整体概况分析。养殖前期,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投入品、苗种等供给较难,生产受阻。养殖中期,主要表现为雨水少、温度高,池塘养殖生态环境失衡,生产费劲。养殖后期,由于温度超高,多数蟹塘缺氧严重、损蟹严重,影响河蟹生长蜕壳。其中第五壳是最关键育肥增效的一壳,持续高温直接影响养殖河蟹的规格、品质和效益。
对于如何提高养殖河蟹的规格、品种和效益?他建议,一、合理育肥上市,从投喂量、时间、方式、强身健体上着手。饲料选择“饲料+发酵粉料”、“饲料+软颗粒发酵料”组合投喂模式。还要注意两项重点工作,即提升投喂效果,及时补钙,促进河蟹快速硬壳;二、重视水草管理,保持水草的多样性、分布度、覆盖率,是水草管理的最好态势;三、加强环境调控,保持蟹塘最高水位、保持水体环境稳定、重视底质环境改善。
杨凡分析了养殖户、饲料企业、动保企业、经销商水产养殖各环节现状,而动保企业面临核心竞争力大、原料整合、成本加剧、营销-质量、法律法规等问题。未来水产养殖的发展趋势则是消费模式向预制菜的变化,养殖品种由低经济品种向高经济品种的转变,养殖模式是集约化和工厂化,养殖区域由沿海向内陆发展。
他表示,水产养殖需要健康的养殖理念,“三分养,七分防”,想要养好鱼虾,就要养好肠。肠道是所有物质的第一消化、吸收器官,养肠需要内+外,标本兼治,当动物处在受到快速生长、免疫应激、肝损伤、饥饿的情况下,内源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需要补充外源核苷酸。而核苷酸的生产需要用酵母做原料和核酸酶。
核苷酸酵母水解物可应用加州鲈、石斑鱼、草鱼、对虾等多个水产养殖品种上,酵母核苷酸具有良好的诱食效果,增强诱食性,改善适口性,促进生长,改善体型体色,提高消化率,维持肠道健康。谷胱甘肽酵母水解物应用于加州鲈、黄颡鱼、生鱼、石斑鱼、大黄鱼、虾蟹等,能保护肝脏,修复肝脏损伤,减少脂肪肝、土肝、花肝等现象。此外,酵母还具有抗应激的作用,减少应激反应就是提高成功率。
会上,王尧从高蛋白日粮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产品定位以及替抗泰水产专用在高蛋白日粮中的应用来分享他的报告。他表示,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对日粮蛋白水平要求更严格,为追求高规格、早上市,饲料中蛋白含量必须满足其生长需求,满足氨基酸“木桶理论”。
全国高蛋白的鱼粉需求量急速增加,但饲料价格却需相对平稳以满足养殖需求,进而使水产饲料配方采取用植物蛋白代替部分鱼粉。
从而导致了水产养殖动物生长性能差、损伤肠道、肠肝负担加重、污染水质等弊端。为了改善当前的问题,金百合的产品以“防大于治”的理念,定位无抗药性、无残留、不污染环境、无毒副作用,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的微生物制剂。
其中“替抗泰”(水产专用)是河南金百合生物围绕高蛋白日粮水生动物肠道问题,采用丁酸梭菌固液联合发酵技术,专业打造的一款功能型丁酸梭菌复合微生态制剂。专项针对高蛋白日粮水生动物肠道健康问题如:空肠、空胃、白便、拖便、肠炎等情况的一款高端预防性产品。具有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保护肠道结构,进行“二次消化”,保障免疫功能等作用,令水生动物能在根本上预防。
会上,房文红表示,当前13种抗微生物药、16种驱虫和杀虫剂、25种消毒剂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需开发出新的绿色药品。
他指出,水产养殖环境中化学药物的来源于养殖投放和水源带入,对水环境的污染全球都普遍存在。化学药物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可从光解、向大气中挥发、水解、水生生物吸收代谢、底泥吸附/解吸附、微生物降解等多种降解渠道。其中,光降解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在环境中自然降解抗生素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低成本的特点。
同时,他特别指出,经过研究发现同一药物在不同水生动物体内代谢产物不同,而NFs的代谢物也具有相当大的毒性和副作用,能诱导有机体基因突变,有致畸胎的诱导作用,且能诱发癌症,因而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刘艳指出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以及处理不当等,容易造成了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大量残留,导致对非目标生物的生物积累作用和高毒性。由此,对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有两个层面的思考:一、水产养殖要从饲料配方同质化向对饲料营养的高消化、吸收和替抗促生长高效集成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转变。精准应用酶/益生菌/EGF等相关技术;二、水产养殖的疫病防控要从点对点的被动诊疗技能转向种源健康、营养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系统解决方案。
她认为,水产养殖环节的利润必将来源于对现有饲料营养结构的高消化、吸收和替抗促生长高效集成创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提高当下水产饲料营养的消化率,需精准应用各种酶(及微生物)技术,尤其是非淀粉多糖酶类,通过体外预消化和体内助消化理念和方法,充分分解各种营养要素,提高营养物质的转化利用效率,减少富营养性体内驻留和体外排放,减少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的体内繁殖和体外污染,从而间接达到减少抗生素使用量。
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当下水产饲料营养的吸收率?她建议,精准应用各种功能明确的益生菌,通过生物夺氧、定植占位及代谢产物三个主要机理,建立动物全消化系统的益生菌优势菌群区系,从拮抗、抑制和组织修复三个主要方面减少细菌性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及因其导致的病因明确的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间接达到减少抗生素使用量。如何维护和保持动物全消化系统内部结构的完整性,EGF技术和产品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功效。同时三仪集团作为细胞因子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的龙头企业,即将为水产养殖领域提供防制病毒性疾病的有效防控的技术手段和产品。
袁圣在会上指出,近几年,大部分水产投入品人很无奈,安全感不强,主要原因有:一、产品同质化严重;二、动保产品功效被夸大;三、医疗事故频发,索赔事件增多;四、部分养殖品种处于转型升级期,养殖户资金进一步紧张;五、赊欠在大部分地区依然盛行;六、不正规企业数量依然庞大,劣币驱逐良币的境况会进一步加剧;七、大企业快速的占领市场,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八、病害防治中,诊断手段在提高,治疗水平在下降;九、一线服务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谈及水产投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和认识,袁圣表示,动保企业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爆款应成为研发的方向,治病类的产品将迎来机会,网络销售短期内是一片蓝海,加强对苗种行业的引导迫在眉睫。构建标准化的塘口技术服务流程及鱼病防控流程,是值得每个企业关注的事情。对此,他提出了几点建议:诊疗分开,诊断收费,凸显服务的价值;加强科研的延伸;提升服务的质量,构建标准化的塘口服务流程及鱼病防控流程,在服务中发现机会,在服务中提高销量;提高原料品质从而提高产品功效。
关于刺激隐核虫病的危害,但学明表示,刺激隐核虫病在全球各地的海水鱼类养殖区都有可能发生。虫体无宿主专一性,几乎所有的海水硬骨鱼类都可被感染,池塘和网箱养殖的海水经济鱼类如大黄鱼、卵形鲳鲹、鮸鱼、石斑鱼、黄鳍鲷、鲈鱼、鲻鱼、梭鱼、真鲷、黑鲷、东方鲀、牙鲆等都可被侵害。
此外,刺激隐核虫还严重危害水族馆中的海水观赏鱼类,疾病传播很快,病情发展迅速,观赏鱼类在发现疾病几天之内就大批死亡,世界各地的水族馆中均有报道。“刺激隐核虫的适宜水温为10~30℃,最适繁殖水温为27℃左右,夏季和秋季是刺激隐核虫病的流行季节,我国南海养殖区4~5月和10~11月是发病高峰季节。”他说道。
而当前刺激隐核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主要有早期监测和预警技术、养殖模式的变革、生态防控、药物防控、免疫防控。其团队研究发现,在池壁涂料中添加合适比例的纳米铜合金颗粒时,对刺激隐核虫包囊具有显著的杀灭效果,杀虫率可达100%,该方法可用于工厂化养殖或水族馆以防治刺激隐核虫病(海水小瓜虫病)。最后,他总结道,“海水鱼养殖模式多种多样,引起发病的因素纷繁复杂,因此刺激隐核虫的防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种疫苗、几种药物就能成功的,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
秦生巨在报告中对噬菌蛭弧菌、噬菌体、细菌素的分类及形状、应用范围、噬菌斑特征等异同性作相关阐述。
“蛭弧菌,美国1989年FDA批准使用;我国1994年农业部37号文批准使用,2015年9月农业部公告第2294号废止81种生物制品质量标准,噬菌蛭弧菌微生态制剂质量标准是其中之一。噬菌体及细菌素,到目前为止没有见到国家有关可以用于临床的批文。”秦生巨称。
张旭杰表示,我国自2005年开始实施《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2022年对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草鱼出血病、锦鲤疱疹病毒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鲤浮肿病、虾肝肠胞虫病、十足目虹彩病毒病10种疫病进行年度监测,对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传染性胰脏坏死病3种疫病展开调查。
目前,病原检测通过普通PCR、荧光定量PCR、微滴式数字PCR以及RP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方式,同样也可以适用于鱼类。他们经过研究,建立了鰤鱼诺卡氏菌试纸条型和荧光型RPA快速检测方法,并持续完善鱼类病原微生物RPA快速检测方法系统,例如针对加州鲈虹彩病毒、细胞肿大虹彩病毒、无乳链球菌、草鱼呼肠孤病毒等。
在讲解功能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时,蒋广震通过团头鲂、甲鱼、鲫鱼、中华绒螯蟹这几个品种的诱食说明做了相关评价,实验数据显示,百能太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有显著作用,实验的这些品种增重率提升了20%。在试验组中,百能太显著提高了团头鲂肠道绒毛长度和微绒毛长度。“酶解产物促进肠道发育,活性肽提升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抗应激,激活脑肠轴,增加诱食,最终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中的用药情况表现为疾病频发导致抗菌药物滥用,消毒剂使用量过大,且广泛使用硫酸铜、硫酸锌和纳米银等金属类药物。消毒剂和金属盐类药物的滥用可以促进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反过来也一样,细菌获得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之后,也可能会增加对消毒剂和金属盐类的抗性。
李爱华及其团队建立了气单胞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流行病学折点,为今后开展细菌耐药率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判断标准,初步阐明了气单胞菌耐药性在养殖水体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体现出了耐药性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并查明了典型水产养殖地区池塘中耐药基因和耐药机制的类型和相对丰度及其宿主菌的种类,以及主要来源,为水产养殖中耐药性的治理提供了依据,评估了水产养殖用药对环境中耐药基因组的贡献度,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
“中国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只是影响了行业本身,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风险尚不突出,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对水产用药治理所取得的效果。”李爱华说道。
目前,噬菌体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畜禽、水产、食品以及农作物等领域。黎洁在报告中重点讲解了噬菌体在鱼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她分别列举了噬菌体在虹鳟、泥鳅、鲤、大菱鲆等鱼类和凡纳滨对虾、仿刺参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了噬菌体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效果。接着对噬菌体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从六方面对噬菌体大规模应用进行展望,一是亟需阐明噬菌体在不同水产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科学确定噬菌体的给药时间、频率和剂量。二是由于病原菌感染途径不同,应确定每种细菌感染的噬菌体最佳给药途径。三是应该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环境影响等因素,针对不同区域和物种进行标准化指导。四是急需形成噬菌体行业使用标准,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五是应该在真实的养殖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更好地了解噬菌体的治疗效果。六是需要提高消费者对噬菌体产品的接受程度。
朱振祥表示,在水产养殖中,肥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同养殖品种在不同区域的肥水施用量不同。以膏肥为例,螃蟹、小龙虾、对虾、花白鲢这些品种的膏肥所需量共计超过34万t,肥水膏市场前景广阔。
那么,什么才是安全的肥水膏?“原料安全、配方安全、性状稳定是安全的肥水膏的特点。”他进一步解释道,“原料安全”体现在原料采购符合国家要求;建立企业内控标准;来料检测,出厂必检。而“性状稳定”体现在不胀气、不分层、水分合适、水溶性高等方面。
未来,安全的肥水膏生产将会朝着减少人工操作,全程密闭生产,传感器检测,改善时间控制、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