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科技支撑 农遗绽放“共富之花”

2022-11-05 16:19金程程
今日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青田共生文化遗产

■ 金程程

稻鱼共生已在青田传承千年,依靠越来越先进的养殖技术,青田正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努力打造“共富路上”的农遗样板。

自2005 年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稻鱼共生所带来的品牌效益有效带动青田农民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条稻鱼共生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青田实践之路。作为古老的农耕文化,如何让其在世界舞台上焕发新生,是青田始终坚持不懈探索的课题。17 年来,青田县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共生共享共富”,探索出一套科技支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转化的“青田方案”。

院地合作 建设农遗生态保护体系

青田县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团队的深入合作,围绕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学功能及其机理、青田田鱼遗传多样性及其维持机理、保护与提升青田稻鱼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和途径、青田稻鱼系统的应用潜力等方面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得到了国家、省、市、县各类科技专项的支持。

“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人地和谐发展理念、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等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推广。”中国科学院闵庆文教授表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蕴含的理念、技术、文化对于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闵庆文教授团队在青田县建立了农作物管理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向青田县委、县政府提出《关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建议》,制定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2016—2025)》,前后出版了《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稻田生态农业典型案例》《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动态保护前沿话题》等书籍,带动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保护与发展走在国内外前列。

上海海洋大学刘其根教授团队专注研究青田稻鱼共生田鱼种质资源,发表6 篇高水平SCI 论文和10篇中文核心论文,同时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我国稻田驯养鲤鱼的溯源及其对稻田适应性的进化生态学研究”等。近几年,刘其根教授在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稻鱼共生科研基地,推动上海海洋大学与青田县人民政府在青田田鱼的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系选育、规模化繁育养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科技成果 助力农遗传承焕发新机

“稻鱼共生是典型的传统农耕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以稻促鱼、以鱼护稻。同时,又通过水稻良种选育如超级稻推广和鱼苗标准化培育、合理投喂,提高了水稻和田鱼的产量,实现‘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目标,通过品牌化经营管理、农旅融合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增收增效。”青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吴敏芳研究员团队一直致力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保护与发展研究,特别是青田田鱼、青田稻鱼米公共品牌和青田稻鱼共生模式推广,再生稻鱼共生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通过挖掘稻鱼共生资源和开拓稻鱼共生创富项目,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成为国内外典范。

浙江大学生态学与生态技术实验室陈欣教授、唐建军教授领衔的稻鱼生态系统学研究团队,2005 年以来致力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的研究,从生物种间的角度揭示了其中的生态学基本原理,并研发保护和提升传统稻鱼系统的关键技术,创建出优化配置稻鱼复合种养系统的技术通用模式,在大江南北稻作区不断探索、改进和推广。随着研究的深入,成果迭出,其间得到了973 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重点合作项目等国家科技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科技项目的支持。2018 年至今,陈欣教授团队赴全国各地偏远贫困山区,指导农民利用田鱼地方种群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帮扶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千年古法展新机。

产研融合 推动农遗价值加速转化

青田不断加大对稻鱼共生系统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开发,2003 年以来,实施稻鱼共生相关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4 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 项、省市科技特派员项目2 项。省科技特派员胡益民的“稻田田鱼健康养殖及其产业化示范”项目,因地制宜推广二种养殖新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实现二季模式单产田鱼达到250 千克以上。稻鱼连作新模式取得稻鱼双丰收,农药和化肥的投入大大减少,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省科技特派员冯元新围绕稻田田鱼健康养殖及其产业化、“稻鱼共生”与“稻药轮作”模式的进一步示范与推广开展持续性的项目研究,大力推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等“五统一”的新型山区种植模式。带领农民种植的稻鱼米,种植面积已达7000亩,2019 年获得“中国好稻米”等称号,连续四年获得“浙江好稻米”金奖,同时还是首届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的指定用米。

猜你喜欢
青田共生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浙江青田:大山里的“小欧洲”
与文化遗产相遇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青田有个李秋香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Tough Nut to Crack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