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泽荣
创建于21世纪初的江西四方书画院,是我国当代屈指可数的家族性书画院。
家族性艺术传承方式古今中外历来有之。中国历代的梨园世家、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家族、威尼斯的贝利尼家族、图林根的巴赫音乐家族等等,不胜枚举。但像江西四方书画院这样聚族而居、生活与创作集于同一院落的 “中国模式”,当为首创。从70年前贤士湖畔、荒郊沙洲的那间老屋,到今天地处繁华闹市这座雕梁画栋、斗拱重檐的四方画院,孕育了方氏12位享誉画坛的画家。
方学晓,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南昌大学兼职教授,江西画派研究会副会长,擅长中国写意、工笔山水画,人物画。
方学奇,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南昌画派促进会副会长,江西画院、南京书画院、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专攻中国写意花鸟画,作品曾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出版有《方学奇画集》《国画脊梁·方学奇》等专集。
方学良,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画院特聘画家,南昌大学兼职教授,擅长中国工笔花鸟画,作品曾获百年开端——全国书画院作品联展优秀奖;专集《方学良工笔花鸟作品选》《中国画技法丛书——荷花玉兰百合画法》入选中国画精品系列。
方云,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院长,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义理研究和传承创新,独创“云禅画”“云禅书”的艺术表现形式,“云禅画”系列作品远播法国五城市巡展,并在中国海峡两岸十城市巡展,“云禅画---方云的世界”受中国文化旅游部委托于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交流中心展出。出版云禅画《星云禅话与方云禅画》系列专著,300余幅“方云禅画”作品选入台湾出版的《星云大师全集》。2022年“经典的力量方云艺术展”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展出,“方云禅画”已分别在博物馆、美术馆、宗教道场和校史馆等文化场所常年设展。
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余秋雨《中国文化课》)。正是文化的凝聚力使得方氏家族12位艺术风格各异的画家在中华美学精神指引下,组成了真正以“家”为同心圆的艺术群落。四方书画院有着优良的家道传承,遵循共同的人伦秩序与道德理念:爱国爱家,孝顺父母,勤勉敬业,友爱兄弟,和睦邻里等等,并将这些转化为每个家族成员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翻开方氏百年家史,父辈年少投笔从戎,身赴抗日烽火,台儿庄、黄埔军校、上高战役……一行行为国浴血的脚印浸染了对民族苦难的切肤之痛,为后代塑造了一个自觉报效祖国的人格典范。如果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那么,父辈的经历和言行就是方家最生动的蒙学教材。忠于国家,是方家传承至今的做人气节。昔日,先辈血战沙场、抵御外侮,投身争取民族解放事业是战争年代的报国壮举;今天,四方艺术家们将艺术创作的种子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最美的中国故事,以方学晓为代表的方氏山水画,那充溢于水墨间的“磊落豪壮、雄浑苍茫”的“山川精神、大丈夫精神和民族精神”(著名美术评论家朱留心所言)彰显的是和平年代的爱国之举。走进四方书画院,无论是淡泊清幽的工笔丹青,还是气势恢宏的浓墨重彩,抑或是空灵飘逸的禅水佛云,每一笔都饱含着对母语文化的深情大爱。尤其是近年来,方云禅画巡展于海峡两岸,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具有影响力的贡献;方云的“云禅画”诗、画、书法融为一体的艺术语言体现了中华美学精神的鲜明特质,其系列作品巡展于法国等地,成功地运用独特的话语方式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忠诚爱国这一“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的家道传承培育起“由家而国”的社会理想,构成了方氏家族中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成为四方同心圆中最稳固的核心价值观。
同时,“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已经形成了方氏几代人的精神共识——书香盈门的方家大院里“周末读书会”那琅琅书声,让我们听到了孔、孟、老、庄的经典传承,听到了《芥子园画谱》的画学浅说,听到了方家第三代对母语文化的浓厚情结,而这正是中华民族强劲的文化向心力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体现。
家国同构,命运相连。如同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一样,方家也是从苦难与坎坷中走来,就像马头墙上那块霜影斑驳的匾额,方家的前辈经历了物质贫乏的生存环境,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的艰苦磨砺,但他们始终恪守“勤勉”祖训,穷达不易其志,“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投入艺术事业,并将这种敬业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今天,我们看到第二代“四方”画家们的也许只是硕果累累、蜚声中外的艺术成就,而他们早年几乎都有过社会最底层的生命体验,做工、务农,甚至满世界打零工、“讨生活”……上山扛竹,下场拖煤,炙热的锅炉旁、寂寥的恒湖边,他们从忧而乐,自强不息,任何一个平凡的岗位都留下过闪光的足迹。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们竭尽空暇练习绘画,锲而不舍,勤奋努力,再苦再累也不改对艺术事业的执著。当我们读到方学晓年幼习画时执树枝当笔、以沙地为纸的文字,眼前油然浮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励志苦学的场景:画荻教子、划粥割齑、囊萤夜读、凿壁偷光……
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了第三代“四方”画家:方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协理事,江西画院专职画家;苏米,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馆长;方辰,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三级美术师,任职于江西省文化馆,江西四方书画院专职画家;方园,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工笔画学会理事;方天川,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在读博士。……
优裕的学习环境,宽阔的艺术视野,为方家第三代提供了艺术创新的高天厚土,他们是一代真正的“学院派”画家,是院校美术学科的中坚。驰骋于艺术天空的同时,世间的繁华锦绣与物质利诱也不时在牵动方家一颗颗年轻的心。但“四方”的第三代以父辈为楷模,始终心存对事业的敬畏。在幽寂的画室内、在大学的讲台上,方家的后起之秀依然是心无旁骛,勤勉敬业,潜心学术与创作,竭力于绘画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有了这种敬业精神的传承,无论窗外风狂雨骤还是物欲喧嚣,都无法撼动“四方”画家们手中的画笔。这一支支画笔恰似灿然如炬的艺术圣火,赓续绵延在方家,光耀夺目。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倡的新型人际关系,它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浓郁的文化氛围促成了方家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的培养与形成正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即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方家把家庭价值置放在人性情感的层次,作为教育的根本内容,首先强调在家庭中自觉培育子女对父母的感情。“孝”,作为中国家庭价值中最为重要的古代话语,在方家大院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耄耋高堂物质方面的赡养,而首先是心理情感上对父母的尊敬和敬爱,且这种情感渗透于日常生活的体贴入微,点点滴滴——它是儿子早上为母亲端上的豆浆,是媳妇们为病床上的婆婆擦身洗背,是儿女外出时不忘对母亲那句“勿念”的道别,更是每晚入睡前儿子与母亲聊的那几句舒心的家常话……正因为方家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家庭成员间互敬互爱的情感关系,将善念推己及人,使之家庭群体上下协力同心,和谐共生,建构起“重情感,重修养”的集体人格。因而,方氏家族四世同堂,家道兴盛。数十年如一日同在一个屋檐下,母子、兄弟、婆媳、妯娌才如此和睦友善、亲密无间。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听听星云大师接见方云时的那句话 “家庭里父慈子孝,社会上人我和谐,国际间平等和平”,说得多好!星云大师简洁而精辟地概括了由家而国、由国而天下的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这个理想的逻辑起点正是“家庭”,是将家庭情感作了推理性延伸,其内核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友善”。
四方为宇,往来为宙,天底下“家为国之本”。在突出个性、崇尚独立的现代社会,即使城市的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再大的改变,但家庭的社会功能及文明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看到,四方书画院不仅是血缘家族,更重要的是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方氏几代人心灵的归宿。中华文明的血缘与文脉在这里交织成结实的纽带,共同的家庭价值与精神共识将方氏家族紧紧连接,代代相传,它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脉相承,构成了四方书画院历久弥新的“同心圆”。
正家,而天下定矣。以血缘纽带为情感联系的“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道传承,发展至今,家庭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稳定社会的积极因素,是建设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承接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秀的家庭道德传统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今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尤其是面对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极端自由主义对家庭、乃至社会的解构,我们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观照四方书画院这一文化现象,认识其中体现的家庭价值,挖掘它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及道德规范,为促进家庭文明建设、进而有利于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