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舞蹈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2-11-05 15:50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舞蹈思政课程

邓 斌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1309)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作为一门新兴专业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而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对学生进行教学改革是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教学模式及师资水平等因素影响以及一些教师自身综合素养不高,当前很多院校对于舞蹈课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没有绘出针对性的改变与改进措施,也无法满足舞蹈课程发展需要,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创新现有理论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二、舞蹈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促使思政教育下舞蹈教学的深化

思政教育下的舞蹈教学,在内容上也要不断深化,从以往传统单一枯燥无味到现在多变丰富多彩。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引导和培养,是当代高校大学生肩负起学习创新型国家建设重任的历史使命所必需走之路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在原有教学内容上做出相应调整,将课堂由单一传授知识向激发创造能力转变。

在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大纲和教材进行授课,而不考虑学生舞蹈基础及学习兴趣等因素。这种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探究欲望与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水平都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且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无法兼顾所有班级的同学一起完成课程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部分人对于思政类专业课老师授课方法及技巧掌握情况等各方面的热情与信任。

(二)促进舞蹈教学中的人性化思维

人性化的思维方式是指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创造轻松愉快学习环境。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和讨论。例如:老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题班会或者比赛活动;也可由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团队展开对某件作品或某一环节进行研究分析,等等,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而服务的,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舞蹈这个艺术形式更加感兴趣了许多。

人性化,就是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方式。教师以生动形象为主体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融入到课程教材之中。通过对作品《我是歌手》《任劳年兵》等素材分析发现这些取材于生活实际而贴近儿童生活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都是可以运用到现代教育理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培养其综合素质“舞龙”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二、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老师只管教、不讲情怀。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不能体会到自己学习过程中所学到了什么,也无法很好地调动对舞蹈这门艺术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由于没有将思政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很多高校出现“重文轻艺”现象,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且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当前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政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单向传递知识。但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以及新思潮、文化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学习内容已经不再陌生;同时现代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之后,也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相关信息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二)融入舞蹈课程的思政素材不够

舞蹈的内容通过舞者在表演过程中表现,而这些动作和表情都是编导精心安排,融入了创作者自己的情感、思想内涵。但是由于当前很多舞蹈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出的意境,对于一些抽象元素很难将其运用到具体形象之中去体现出来;同时也有许多学生不愿意接触这样一种情境或场景来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和寓意,因此在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根据自己编排方式进行讲解。

1.舞蹈是一个美妙动听的艺术,它包含了丰富多彩、变化多样和生动有趣的元素。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照本宣科或一成不变教授教材内容中所涉及或者会出现什么不理解的话题或是浅显易懂之处来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语录等元素与舞蹈艺术相结合形成新意。

2.舞蹈教材中的思政素材是根据舞者们对艺术形象和情感的理解而提炼出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忽略了这些,他们往往忽视一些隐性内容,比如:如何利用生活场景来烘托作品、运用道具进行表现等。例如一位女教师曾将一个著名舞剧《白鹿》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三)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思政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好坏和学生学习兴趣高低的重要因素。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舞蹈老师都是独身钻研,没有深入研究过相关课程内容。而新时期背景之下对于创新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标准,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舞蹈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精神。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舞蹈专业老师都没有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很多学校都是由一些文艺表演类院校转过来的教师或者直接聘请专家进行授课。

三、将“课程思想政治”纳入舞蹈课程教学内容

在舞蹈课程教材中导入“课程思想政治”的内容,必须寻找舞蹈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可能性。舞蹈教育学科大致包括两种:一种是实践性教学,另一类是理论性课程。实践性教学分为基础训练课、风格教学与创意课。基础理论教学分为舞史与文学、芭蕾舞理论、舞剧鉴赏与评论。为了达到“课程思想指导”的目标,我们应该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寻找“共同”的知识结构,关注我国古典舞和我国民族民间舞,积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真善美”,在舞蹈教学活动中自觉继承和积极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并在舞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深刻理解。在此基础上,创建并形成“专业知识教学与真善美传播相结合”的全新的舞剧教学思想政治与内容系统。

中华民间舞蹈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载体,以“人文”的形式散布在全国各地,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活传承”的方式进入舞蹈教学课堂。中国民族民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地域民族性,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民族民俗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民族的民俗感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有力突破,拓展学习者的眼界,丰富学习者对中国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习者的民族文化认同性和自豪感,通过价值认同获得“自信”。在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从中国民族民间行为的文化现象出发,挖掘具有典型文化思想因素的案例,拓展民间舞蹈文化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弥补舞蹈课程在高等教育和文化教学中的不足,找到传统民俗文化与教育历史传统文化特征相结合的契合点,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民俗教学过程中,我们从“前进”的态度上分析了其地域、气候、宗教和历史原因。根据西藏过去“封建农奴制”的历史,介绍了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的历史重大事件,进一步培养了广大学生捍卫国家统一和国家形象的思想意识,使思想政治因素和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指导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文化自信”的概念。通过对学校学生开展有关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深入研究了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与地方舞蹈文化。以“文化自信”的新视角,进一步强化了加强道德教育、铸就心灵教育的社会建构功用。

四、“课程思政”在舞蹈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一)将舞蹈教学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舞蹈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其成为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要注重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探索性创作,以创新式学习和探究性练习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践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掌握其中的规律;其次根据自己舞蹈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及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之外的兴趣,让其在以后工作岗位中有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它具有文化气息,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导,而现代教育则强调“主动参与”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活动,并注重师生互动交流与问题解决结合,形成课堂主体性地位平等对话等特点决定了舞蹈课程价值引导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将其作为价值引领者来实施,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二)从舞蹈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

舞蹈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其动作、姿态等表现出来的情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挖掘思政元素: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例如老师会根据不同类型的人选择表演一些具有代表性人物或者故事片段;其次老师也可选取一个典型事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对作品理解和感悟,并引发共鸣与思考,同时还应针对不同学情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舞蹈是一门集美育、智育和体育为一体的艺术,它不仅是一个精彩的表演,也具有丰富多样、形式多变等特点,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培养人的品德,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强且易于理解并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型动作来激发学生们跃入梦乡情意境般的舞蹈课堂;又如《迎龙桥》这一类作品就需要以丰富多变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多样的舞台,让学着身临其境。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时,教师应注重挖掘思政元素。如以下两种:一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编和编排作品;二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思想内涵与意境,利用舞伴音乐进行创作及对其创作过程加以记录分析。

(三)对舞蹈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教育

舞蹈课程作为一门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高素质水平的优秀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舞蹈类院校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学历较低;其次,学校没有专门开设相关专业,不具备丰富文化底蕴等条件,所以造成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缺乏必要了解;再次就是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和创新性不足。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作品与教材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当我们听到一首优美的歌曲时可以联想到很多优秀舞者身上所具有的风土人情和他们散发出来的精神风貌等方面;而看到一些有代表性、富有创新性以及独具特色风格特点(如“开嗓”“双飞球”)舞蹈作品后可联想到许多著名舞剧,这些都是对教材中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

(四)学会鉴赏舞蹈艺术,挖掘思政因素

舞蹈是一门集抒情、叙事和综合性艺术于一身的学科,需要对生活中所发生或体现出的情感进行记录,并通过自身独特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再现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注重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观看著名舞剧《红高粱》里出现过哪些片段?这些不同角色性格各异的舞蹈动作是怎样表现出来?同时也可从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按以点到面的方式进行介绍和学习。

(五)从课程出发构建良性思政教学环境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课程出发,构建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意对舞蹈作品和民族文化内涵等方面知识点进行讲解与传授;其次还要注重发挥师生之间、生生间沟通交流互动作用;最后还应当重视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就业形势变化状况,以及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程度,等等,从而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并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六) 知识转移与价值取向的结合

舞蹈思维与情感已成为舞者的主要特点之一,更容易把思想与政治因素渗透到舞蹈教育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利用舞蹈情感与理论开展教育,关键就是通过掌握跳舞技巧与舞蹈理论知识的能力进行正确引导,把实现跳舞教育的思想价值取向从舞者外在的身体表现与意志的情感力量入手,进而切实打动学员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向往,把舞蹈的审美要求作为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生活是诗意生活、创造生活、爱情生活,可以提升人的生活境界,拓展学生的“氛围”和“模式”,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观,融合自身,跳出“自身”,用审美眼光与审美态度来看世界,照亮万物统一的生命世界,才能真正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回归人们的精神家园。

(七)从课程角度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环境

舞蹈艺术教学也有自身的教学规律,即体育实践教学的过程。它以身体技术教育为主导,贯穿于学校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传统舞蹈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营建有序、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实现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身心平等发展。在传统舞蹈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往往重视学生的身体运动发展与建构意识,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过程保持较肤浅的关注,关注学生无意识的舞蹈“工具”,从而造成学生较为严重的心理抑郁甚至影响教学环境,从而不利于舞蹈教学,更不利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课课程等相关要素的教学。所以,在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应更强调舞蹈艺术的实质——情感表现与文化再生,并尽力营造民主、宽松、活跃、愉悦的舞蹈教育环境,这样才更有助于大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吸收与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舞蹈教材关注艺术本体,重视情感与动作背后的人文内容,为思想政治在教学环境的渗透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此,学生就能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课堂氛围,循序渐进地在优秀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当代大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知识要素的积极性,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程内涵的相互渗透,从而建立“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良性交互的新型课堂生态,老师的主动课堂思维和学生的积极学习意愿。

五、舞蹈课程教学思政教育的改革意义

(一)提高了舞蹈教学的质量

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培养。传统高校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表现在课程内容设置单一;其次体现为教师没有形成完整系统化发展体系,以及缺乏有效合理科学评价机制,等等;最后是师资力量相对匮乏且不稳定,不能满足舞蹈教育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来适应时代需求。

(二)完善了舞蹈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下,创新型课程则需要发挥引导作用。舞蹈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和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且具有一定时代特征(如审美情趣等),它以动作表现在教材里并与其他文化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教学方法上也是多元化发展,多种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结语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肢体动作,还包括了情感和思想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进行引导,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对课程的敏感度;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实践证明: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及综合水平,进而为以后从事相关职业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舞蹈教育事业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化进步。

猜你喜欢
舞蹈思政课程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舞蹈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