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萍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化旅游事业中心,山东 济南 250300)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并出台一系列文件,这使文物保护工作受到更多重视与关注。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的多元文物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我国历经千年传承的见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将其应用于文物保护领域有利于打破传统文物保护工作限制,可强化文物保护传承,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文物传承形式。
近些年,我国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但由于文物种类繁多,且一部分文物已被损毁,留下的文物被分散在不同区域,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度较大。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时,需基于完整性原则,确保文物的还原性,既要考察与文物相关的史料记载和坊间传说,也应依据文物创作的时代,了解文物背后的人文故事,才能全方位呈现文物的文化价值及艺术性。虽然部分文物已经损毁,但通过相关专家与学者对史料记载的科学分析,会对相关文物进行科学化还原,而数字技术中的虚拟仿真技术,既能强化对文物的数字化还原,也能避免在还原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坏。
原真性原则是指文物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应留住文物原始的样子向受众展示。一方面,文物客观反映历史,只有加强对文物的科学性还原,才能引导人们强化对文物的正确认知,并基于文物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助力民众树立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真实历史本身具备较强的文化价值,强化对文物的真实性还原,加强科学化保护基于史料记载修复已被破坏的文物,可真正借由数字化技术加强全方位还原。同时,在还原过程中不能抹去破坏痕迹,需要使观者感受文物的原真性,才能使其通过文物与古人对话,并感受不同朝代的不同景象。
数字技术具备较强的智能性特点,可借助全真模拟提升数据的精准性。一般专家学者会借助激光扫描等数字技术,提前构建立体文物数据图,并借助数据图分析加强安全评估,以此了解文物的损坏程度,进而加强科学化保护。文物专家借助数字技术了解文物损坏程度后,会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并共同成立监测小组,进而更好地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例如,巴黎圣母院曾在2019年发生火灾,而法国艺术家在2015年便借助数字技术对巴黎圣母院的结构数据进行了全方位收集,这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有利于巴黎圣母院的修复。虽然巴黎圣母院的损毁具有一定偶然性,但借助数字技术加强对文物数据的全方位保存,既有利于强化安全评估,也能在安全评估的基础上使文物代代传承下去,以此使子孙后代有近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并实现传统文化的持续性传承,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技术书包含数字采集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以此强化文物相关信息采集处理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借助数字采集技术进行数据收集,是指借助扫描仪等设备对文物进行立体化记录,包括立体扫描和数字勘测。在文物采集过程中,可借助相机对文物进行采集拍照,并借助摄像机对文物进行360度记录,最后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既能加强对文物形态的深入扫描,也能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扫描的精度具备精细化特征,有利于提升文物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文物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三维激光扫描仪种类相对较多,可基于文物类型加强对遗迹类型的科学选择,并基于文物实际保护状态,强化综合考量,以此确保数据收集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数据扫描后会在计算机上形成三维点云模具,扫描前需借助补光系统加强对文物真实颜色的收集。另一方面,数字处理技术可在信息采集后加强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从而为后期修护以及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助力。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为例,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对收集数据进行处理时,可借助图像优化或图像压缩对原始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增加图像的实用性,并通过相关软件对图片进行修改,尽量减少色差。而信息处理过后,可利用视频处理技术强化对收集视频的优化,并借助剪辑矫正视频色彩。
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时,可借助数字修复技术和数字保存技术,创新文物保护工作。一方面,数字修复技术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强化对文物的进一步修护。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我国曾组织专家多次展开大规模文物修复工作,虽然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借鉴先进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方法,但由于文物经过多年留存,导致部分文物破损严重,这也为其修复工作带来较大难度。借助数字技术进行修复可提前形成三维模型,加强对破损部位的针对性分析,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实现数字修复与修复工作的有机融合,从而为修复提供更多选择,进而方便众多专家和学者选择科学化修复方案,提升修复成功的可能性,更好地强化文物保护。另一方面,数字保存技术是指对收集的文物数据进行全方位储存。数字化技术能存储相关文字和图片信息,也能对文物的立体模型等数字信息进行多元储存,不仅储存时间较久,而且可跨越时空限制,专家学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线上平台检索相关文物数据。现阶段我国针对不同文物有不同的视频编码标准和语音编码标准,基于相关标准对数据进行收集和保存有利于后续文化文物修复工作的开展,可为文化传承奠定良好的基础。
借助数字技术进行文物保护时,可借助数字展示技术和数字监测技术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创新。一方面,数字展示技术是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实现人机交互,从多方面加强对文物的模拟,并使受众近距离接触文物,增强沉浸感。虚拟现实技术多用于游戏领域,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逐渐扩张,文物保护工作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使用户近距离接触文物,并提升立体式感受,使其近距离感受文物魅力。文物保护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构建雅俗共赏的展示模式,才能使更多民众了解文物、了解文化保护,以此为文物保护工作发展积蓄力量。例如,故宫博物院曾发送虚拟现实作品《御花园》,这一在故宫演播厅播放的作品使更多人走进故宫,走进御花园。随着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渐优化,只有强化对文物的科学化展示,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价值和作用,才能促进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系统性革新。另一方面,可借助数字监测技术加强对文物的定期扫描,基于动态化数据了解文物的变化,进而得知文物的损毁速率值,从而加强预警预测。在提前进行高精度测量后,可对文物结构进行监测,及时预防文物的二次损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数字技术逐渐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数字技术建设信息传播平台,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庞大的用户群体,提升文物保护工作影响力和辐射力,构建与受众互动的传播策略,有利于提升文物保护信息传播质量与效率,能使更多受众加强对文物以及背后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进而助推更多民众树立文物保护意识。第一,基于受众反馈优化与创新传承策略。文物保护旨在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强化对数字技术的利用,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传播渠道,优化传播方式,创新传播内容,构建交互性更强的传播机制。例如,可将含有文物相关文化元素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文字等,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全面传播,扩大信息受众面。一方面,相关文物保护团体或博物馆可与明星或网红进行合作,发表探讨性较高的话题,进而生成意见领袖,引导现代民众加强对文物保护以及文物背后蕴含文化的认知,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曝光率;另一方面,多元传播主体需在与受众交流时打破传统沟通思维,强化对受众反馈的认知,基于受众反馈优化传播策略,进而构建柔性化传播模式,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力。第二,构建数字化平台,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文物保护工作具备较强的复杂性,普通受众无法在观看时触碰文物,因此仅靠博物馆展览形式,可能无法满足受众对文物的求知欲望。且不同文物类型不同,有可以移动的文物,也有无法移动的文物。数字化时代开发数字化观览平台,利用VR技术将文物进行虚拟还原,使受众零距离接触文物,有利于珍贵文物的传承,能满足多元个体不同需求,可避免文物在展览中遭到破坏。借助数字化技术强化对文物的进一步开发研究与文物保护相关的App,从多维角度拍摄文物图片,有利于文物保护传播工作的发展。现阶段的数字化平台功能单一,缺少互动感,用户体验感较差。为解决这一状态可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App。既要在App中增加多元模块,为受众提供多元化服务,也应基于不同用户的动态数据为其构建针对性服务方案,以此打造时沉浸式体验,从而引导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文物与传统文化,并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发扬者,提升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和效率。
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作,不同区域文物特点不同,构建数据存储平台,建设数字化体验中心,有利于强化对相关资源的全方位认知,能增强现场体验感,扩大文物保护理念传播范围。首先,构建数据资源库,方便不同受众基于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了解更多与文物保护相关的信息。近些年,专家与学者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性研究使文物保护方法逐渐呈多元化特征,为方便学者获取文物信息,可构建相关数据资源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个性化资源收集平台,借助数据存储技术、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分析技术、修复技术等强化对现有资料的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此基于不同文物特点,将文物分为别类的录入与数据资源库,便于专家和用户检索,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虽然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拥有较多的文物,但在文物保护工作优化时仍需进一步借鉴不同国家的保护与文化传播经验。强化经验借鉴实现优势互补,能了解更多成功的文物保护案例,可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创新与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其次,构建数字化体验中心。文物保护信息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能仅停留在表层,应强化对现代化技术的科学化利用,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立体化展览模式,以此强化对文物的立体化呈现,提升现场体验感。受众可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基于互联网360度观看相关文物,从而真正使文物在受众眼中活起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例,虚拟现实技术能拓展文化传播途径,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加强体验中心建设,将虚拟现实三维动画等技术融入于中心,构建沉浸式虚拟空间,引导受众最大限度了解文物,有利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更能为文化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数字化体验中心不能单纯以展览文物为核心,应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模块,才能吸引更多受众前来观看。例如,可增加音乐中心、话剧中心等,将音乐以及舞蹈等内容融入文物传播中心,搭建可视化数字化场景,使文物在活起来之后,全方位展现其魅力。不同区域文物类型不同,因此数字化体验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区域文物以及区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既要确保受众跨时空与古人对话,也要借助现代化技术增强古老艺术的交互感,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借助亲身体验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拓展华夏文明影响力。
文物保护工作创新与优化过程中加强文化性元素提炼,以此优化传播内容,可构建具备时代性特色的文化传播模式。首先,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有机融合,缩小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差距。基于多种因素部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具备差异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仅是简单的喊口号,而且是要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借助现代化手法进行传承,要在保证文化本真性的基础上,构建大众喜闻乐爱的传播模式,以此减少受众与文物之间的代沟,借助通俗易懂的形式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激发受众传播与讨论热情,进而提升文化传播接受度,以“一带一路”倡议计划为例,此战略计划的提出使区域特色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受到更多重视与关注,可基于国家性战略强化对区域性文物以及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以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到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而树立中国名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多元的文化思想,与部分现代人的生活脱离,因此数字化传承过程中打造现代化传承模式,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科学化对接,能将时尚潮流元素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此确保构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模式,并提升文物的欣赏价值。文物具备较强的文化性和欣赏性,传播时构建符合时代大众审美的传播形式,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覆盖面拓展。其次,提取文物中存在的文化元素,塑造相关文化品牌。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文化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对文物以及相关文化进行系统性提炼时,可有效发现其中存在的文化元素更能塑造文化品牌,突出文物的民族特色,进而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例如,《国家宝藏》作为电视节目会邀请明星和专业人士,强化对不同国宝的守护,并构建多彩故事,以此引起受众的欣赏兴趣。不同区域文化不同,邀请不同地区明星做文化传承代言人,能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辐射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使更多受众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我国可积极打造与传统文化和文物相关的电视、电影,以及相关动漫借助文艺节目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载体,确保在文物保护工作过程中,以多元形式实现文化的特色化传播,并加强不同数字化技术的联合互动,以此塑造优秀品牌,助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名片。
助推文物保护工作优化创新过程中应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为文化传承保驾护航。文物保护工作与文化传承工作都需要更多传承者,而学校是人才培养重地。因此,文物保护工作创新过程中,区域政府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学校教育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比例。例如,开设文物保护相关专业,注重优化相关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而优化实践教育比例,提升专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关人员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力及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借助高等教育提升青少年文化传承意识,有利于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力,也能快速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文物保护工作优化积蓄人才力量。例如,区域政府可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更多力量支持,积极督促博物馆和高校进行合作,以此通过学校教育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并使青少年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提升文物保护能力。确保现代化接班人增强文化自信时,加强对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融入,对相关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培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能确保传承事业持续性优化与创新,也能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数据收集技术等拓展文物保护工作覆盖面。数字化技术人才既要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也应加强对相关文物的认知,才能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工作中。故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基于我国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提升人才培养的宏观性,既要培养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也要借助国际化文物保护案例,引导相关人才加强对文物保护和数字化技术的科学化认知,打造跨学科专业团队,才能为文化的数字化传播积蓄人才力量,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奠定基础。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文物保护工作应进一步优化与创新,因此,相关专业人才需积极强化阶段化学习,可借助互联网了解最先进的数字保护技术,进而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架构,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实现我国文化传承事业的科学化拓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强对数字技术的科学分析,基于我国文物保护现状,创新文物保护工作模式,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架构,响应国家政策,切实做好新时期文物管理以及展示工作,进而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创新。虽然现阶段我国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深化,但随着不断加强对数字技术的深入认知,众多专家学者正在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文物保护工作,期望助推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发展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