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慧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完善,为医院的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据。2012 年财政部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指导各级医院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2018 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实施后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执行效果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各医院也在不断探求新方法、新思路。然而,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出来,如违规处置国有资产、违规招标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均与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缺陷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现今在我国的许多医院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低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部门缺乏必有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的人员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认识严重缺乏;审计过程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内部审计部门作出决策的质量难以提升,内部审计职责定位模糊。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式方法陈旧,不能与外部审计很好地沟通合作,不能或很少利用计算机技术带来的信息系统便利,造成部分审计工作重复进行,工作效率低下。以上的许多问题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医院内部审计的质量并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质量进行控制是关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医院的“免疫系统”,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医院的重要防线。创造适合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刻不容缓,因此要求我们吸取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为了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积极寻找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完善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医院在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更加贴近公众的期望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医院内部审计质量的有力保证。如果不能保证医院内部审计质量,那么内部审计就不能发挥功能与作用。医院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才能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通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可以尽早发现一些已形成的医院内部审计质量低下的影响因素,对其加以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会给医院内部审计带来积极的发展,从而促进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也可以为医院管理层进行科学、合理决策提供足够的条件,并且可以控制一些内部审计质量低下事件的发生。相反,如果内部审计质量高,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内部审计风险水平,有助于强化医院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医院的科学管理意识。
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遵循相关要求。如今我国已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推行了现代医院制度,更加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医院的内部审计,所以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率效果,而提高医院内部审计效率效果要依赖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院内部审计监督评价作用发挥的水平。只有对医院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实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实现达标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并且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防范相关内部审计风险、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只有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经历与审计客体相匹配,才能使内部审计得到有效发挥。同时,虽然现在的内部审计法律、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比较完善,然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建设相对薄弱,这种内部审计建设不均衡的结果是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也使得内审机构设置难以准确定位,内审机构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以至流于形式。
当前医院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快,如不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转变自身观念并更新审计方法,工作可能出现脱节。风险审计模式没有得到普遍的运用,欠缺对于统计抽样技术的使用,缺少对于审计方法经验的实践和总结,医院之间也缺少经验的沟通与交流。这些问题极大制约着提升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在高度信息化的现在,计算机审计在医院内部审计机构中还没有得到充分而且广泛的应用,这也是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没有得到创新的外在表现。
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地掌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计算机审计知识等等,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然而,目前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还不能满足要求,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考评机制不健全。不可忽视的是,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财会专业出身,他们可以处理日常的内部审计事务,但显然不能应对复杂的非常规审计项目。
目前医院内部审计的审计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然而规范的内部审计过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在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中,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由医院主要负责人领导开展工作。如果内部审计在财务部门、监管部门的领导下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服务,这样就极大地削弱了监督效果,破坏了内控的独立性,从而使得监督的力度非常薄弱。对于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来说,首先是必须要有明确的控制标准,其次是确保责任制度的执行。医院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负责人不明确、责任范围划分不清楚,这使得责任追究比较困难。
1.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全过程保障机制
完善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从每项计划工作、审计项目、审计环节实施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全过程保障,包括制订内部审计计划、计划滚动管理、岗位责任制、业绩考评、激励与处理制度。应该按照内部审计准则、医院的有关制度执行内审质量控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质量控制,建立完整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2.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管理机制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业务质量监督制度,高层领导必须积极参与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他们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在于内部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书的落实等方面。同时,应建立健全以审计复核、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
1.强化创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法的意识
医院内审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手段,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将工作重点从事后审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监督转移。全面开展管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对于内部审计的具体项目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个具体问题中蕴含的共性问题。采用统计抽样审计及风险基础审计等技术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针对医院的内部审计事项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2.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信息系统
推进内审信息化,可以简化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大幅提高医院工作能力和效率,使其更好地服务医院的决策需求。为形成医院计算机审计模式,内部审计人员应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系统的审计思路。通过信息化实现医院内部审计系统与经营管理业系统以及财务系统等系统的信息对接,从而建立医院专属的审计数据库和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开发和完善医院内部的局域网,及时录入并更新医院的内部审计数据,以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这种高效率的信息共享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发现和修正医院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强化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构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共享平台。许多医院现在拥有专属的内部控制信息共享网站和内审信息公示栏,利用这些现代化技术手段能更及时地公布信息。在内部信息化建设成熟后,还要逐步实现社会公众和医院之间的信息交流。
1.强化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及相关审计责任的教育
定期开展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活动,如专业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等。可以按照年度或季度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强化医院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其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制度的更新、分析实际工作案例等,从而不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及能力,以适应医院内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把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思想道德完善的人员调动到医院内部审计的岗位上,把好内部审计机构的入口关。
2.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培训
不仅要注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平时教育,也要启发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自觉地接受相关后续教育。医院要进行后续教育,首先要选择内容,要考虑到内审人员的职业性质,保证内容的实用性;还要根据内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工作经验的不同开展针对各个层次的后续教育。只有采用不同的后续教育方式,才能使后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1.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机制
为保证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必须建立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机制。要设立专职稽核人员与计检核查组,对单位财务、管理等岗位进行经常性稽核,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范围内的审计档案和内部审计程序进行定期检查,有效监控医院内部质量控制的实施情况,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向管理层提出整改意见,这样可以有效规范医院的财务及其他业务,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医院的内部监督还可以采用其他评价方法,比如抽样检查等。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选择部分内部审计业务,获取被审计部门的意见以及反馈的整改效果。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监督机制也要结合外部监督,医院要协调好本单位与相关的主管监督机构和部门的监督关系。医院可以结合信息化手速段建立群众举报投诉平台,以供社会群众监督,确保医院的问题得到整改。
2.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
医院通过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考评体系进行连续性定期评价,可由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执行。这些成员要使用内部审计行业中最有效率的技术方法,并且要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对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要在评价时清楚地指出,还要指出其他相关测评指标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每年开展优秀内部审计质量报告、优秀内部审计项目评选活动,可以更加客观、公正地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效率和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通过奖励或惩罚措施,激励审计人员做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让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3.落实三级复核制度
所有内部审计报告都要按照相应的审计复核程序、审计复核权限进行,要经过审计组组长详细复核、内部复核组所在部门一般复核和项目质量督导履行重点复核。审计组组长进行的详细复核是侧重于指定人员对完成的业务进行动态的复核,内部复核组所在部门、项目质量督导侧重对已完成的全部审计业务的质量进行核查,发生于审计完成阶段正式出具审计结论前。重点关注内部审计程序是否合适,内部审计证据是否具有相关性、客观性以及内部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内部审计报告是否合乎规范。对重点区域实施详细复核,须把全面监督和重点检查结合起来,确保内部审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