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宏观思考

2022-11-05 04:38林珊珊刘逸菲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经济带长江区域

林珊珊,姜 睿,刘逸菲

(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赋予了长江经济带一系列新使命,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理区域,占全国约1/5 的面积,承载着全国2/5 的人口,贡献了全国近50%的经济总量,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重心,又是关系我国高质量发展全局的重要支撑带。近年来,沿江11 省市将生态环境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积极采取措施,全面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各种强有力政策的指引下,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均获得良好成效,但在绿色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长江经济带生态治理的主要成效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长江流域拥有全国1/3的水资源总量和3/5 的水能储备量。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治理首先就是水资源的治理,自长江经济带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以来,长江水质出现了最明显的变化。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长江经济带2021 年1—9月优良水质比例为90.6%,比2016 年上升23.6%,水质的显著变化为长江流域输入了真正的“清水”。在“十年禁渔”政策的指引下,长江的生物多样性退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流域的生产生活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勒令关闭取缔长江沿岸数量众多的高污染及高耗能企业,沿江省市的城镇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两岸绿树成荫的生态廊道正在形成,岸线整治工作全面推进。

(二)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首先,经济发展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2020 年,长江经济带GDP 达47.16 万亿元,占全国GDP 总量的47.2%;在全国GDP 的比重由2015 年的42.3%提高到2020 年的47.2%。在经历极不平凡的2020 年,湖北省受重创的局势下,依然取得了骄人业绩。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新兴服务业、电子信息、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产值在全国的占比均达到50%以上,占据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其次,综合立体交通廊道加快形成。2020 年,长江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铁路、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4.37 万公里、1.54 万公里和6.37 万公里,分别比 2015 年增长 9 120 公里、7 824 公里和 1.55万公里。作为我国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也逐渐体现。2020年长江干线船舶的平均吨位已达到1 960 吨,比2015年增长42%,干线货物运载量超过30 亿吨,这两项干线运载能力均创历史新高。

最后,开发开放水平大幅提升。通过“陆海新通道”及“一带一路”等建设项目,对接我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渝都市圈、中部崛起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南京都市圈等,对内对外开发开放的双循环新格局加快形成。长江经济带自2016 年以来新增8 个自贸试验区和24 个综合保税区,2019 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2 万亿美元大关,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

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一)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长江经济带11 省市农业用水效率低下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尤以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的问题最为严重,受经济发展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其农田用水中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远远低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随着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稳步提高,农村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尤其是餐饮浪费、污水随意排放等现象明显,甚至超过农村现有资源设施的承载能力。生活垃圾等增速明显,远高于污染治理设施、排污制度规章等完善的速度。由于历史文化、基础设施、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农村的环保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置能力有限,其环境治理问题凸显。此外,长江经济带农业施用化肥及日常生活中氮磷的过度使用导致氮磷的排放量过大,近年来,其排放总量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涉污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长江经济带废水主要来源于工业。近年来废水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工业废水仍是长江经济带中水资源污染的主要源头。调研发现,企业循环用水及节水的积极性不高,因为长江沿岸水资源费用不高,成本大约为0.1—0.2 元每吨,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成本大约为5—10 元每吨,造成大部分企业工业循环利用水的意识不强、节约用水的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工业用水浪费比较严重,实际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排放量较大。长江沿岸的部分江段仍有部分重化工企业无视相关政策,通过粗大的烟筒将大量黑色、灰色等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于大气当中,而且固体废弃物长期堆积存放的现象也依然存在。尤其是长江上游的某些地区为了招商引资、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等,对于新进项目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环境评估只走表面程序而并未真正执行相关政策。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及建设工程项目的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沿江11 省市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迅速增长,由此导致大量草地、耕地、林地等被迫侵占及随意改造河塘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同时,生物原有栖息地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城镇周围生物多样性形成了威胁。新型城镇化在带来优越生活的同时,增加了城镇的水电气等资源消耗,也增加了废水废气、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对新型城镇的污染处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尤其是长江经济带部分小城镇刻意追求城镇化的速度,但其基础设施尚不完备,日常的废水、废气及垃圾处置能力明显缺乏,远跟不上城镇发展的速度。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中至少有40 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废水、废气及垃圾处理能力长期处在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此外,因为长江经济带流域广阔、跨度较大,其城镇的空气污染问题复杂多样,也增加了污染治理的难度。

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牢固树立“区域一体化”和“生命共同体”理念

必须牢牢建立起“区域一体化”理念,把长江生态修复与保护放在压倒一切的战略性地位。要积极促进上中下游地区的互通有无与互助合作,推进利益共享与使命担当。全面贯彻生态优先,坚决把牢生态底线,在沿江11 省市“十四五”期间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既要注重整体推进,又要加强重点突破,确保中央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不留死角,打通“最后一公里”。

要扎实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兼顾江河湖库与上中下游、左右岸线、主干支流的有机联系,扎实做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让“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国人心中,让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而不再受伤,已经损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而尽快复原,真正建成山清水秀、田连阡陌、襟江带湖、绿草如茵的美丽长江与沿岸风光。

(二)加强协同联动,促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

要在区域一体化思想指引下加强协同联动,建成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空间错位协同发展新格局。要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全面性复杂性和上中下游流域的整体性联动性出发,推本求源、找出关键、打通痛点,特别要关注长江上游区域的环境保护与修复,找出源头所在,做到正本清源、抽丝剥茧,从根源处做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致力于建成上中下游协同发展的绿树成荫、芳草鲜美的生态廊道。

结合上中下游流域的特点制定相关区域的绿色发展政策。推动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强农业绿色协同。上游区域应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多下工夫,中游区域应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积极发展现代大农业区,下游区域则应结合科技创新等优势重点建成精准农业全国引领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积极推广治理“重化围江”的经验做法。上游区域积极推广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游区域继续强化产业集群的现代产业引领带动作用,下游区域力争在产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上做出示范。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是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上中游区域应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想法设法积极培育现代旅游业,有效承接下游区域的技术及产业转移。但不能将上中游变成下游区域高能耗和低技术含量的收容所。下游区域应利用其科技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现代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信息服务业等,促进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发挥并扩大产业集聚的技术外溢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产业集聚对本地区及周边其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明显提升作用。长江经济带应充分发挥以上海市为龙头、重庆市为龙尾、南京武汉两市为龙骨的核心城市群以及装备制造、机电工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集聚优化空间结构及城市布局,实现长江经济带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迈进。

猜你喜欢
经济带长江区域
“水中大熊猫”群在长江出现啦
长江掠影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南宁市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长江8号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