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锋刘中峰顾东明马长兴马嘉慧
(1.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 江苏张家港 215600;2.张家港市宏润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张家港 215628;3.张家港市锦丰镇合兴长兴家庭农场 江苏张家港 215625)
2021年5月底国家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农质发[2021]6号),聚集问题较为突出的十一种农产品,其中涉及水产养殖重点整治的是“四条鱼”(加州鲈、黑鱼、大黄鱼和鳊鱼),要求推进现代养殖方式发展,积极实施渔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同时江苏省、苏州市和张家港市多个部门也相继联合出台了各自的三年行动方案。为提高加州鲈的养殖质量,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我们在养殖生产中必须对养殖环境、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和病害预防等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全程质量管控,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加州鲈的质量安全。
1.晒塘 苏南地区加州鲈的集中捕捞上市时间大多在当年10月份以后至农历年底,完成捕捞上市后大约有3~5个月的空塘期,应当利用空塘的有利时机,排干塘水清除塘底过多过厚淤泥,并在1~2个月的冬末早春时节进行长时间晒塘,最好让池塘底泥开裂疏松,充分利用太阳光紫外线和冬季低温冰冻天气,采用最原始的物理手段减少塘泥中的有害细菌与病毒残存数量,为下一个养殖季作好充分准备。
2.消毒 在晒塘的基础上,苗种投放前同时做好清塘消毒,一般可采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常规化学药物,塘口上水后水深20cm时每亩用量分别为100~150kg和 20~25kg,化水后全池泼洒,7~10天后再上水50cm,等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再放苗。
加州鲈养殖塘口最适面积宜在 5~20亩,最大水深要求 1.5~2m,最好在每个塘口安装水车式、叶轮式、涌浪式增氧机,或者潜水泵等不同类型的增氧设施,增氧机平均功率按0.3~0.4kW/亩配置,一方面起到增氧作用,在溶氧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有助于所投饵料的消化吸收,降低饵料系数;另一方面推动池水适当循环流动,人为营造一个微流水环境。另外依每只塘口面积大小,分别设立1~2只投料台,投料台下前方水面设30~50m的围栏,防止饵料全池漂浮散开,同时针对加州鲈进食时喜暗怕光的特性,投料台上前方空间最好用黑色遮阳网遮蔽部分光线,以营造更加适宜的进食环境。
1.水花培育 加州鲈水花苗种培育阶段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8~10万尾/亩之间,水深控制在1.2m左右,鱼苗下塘一般应选择晴天,放养时运输工具中与塘口水体温差宜控制在2℃以内,经过50天左右标粗鱼种可达50~60尾/kg规格。如有条件的可采用小面积培育池上搭建塑料温棚的方式,以提高培育池的水温,这样可以提早水花培育与出售时间。
2.鱼种投放 当塘口水温保持在10℃以上时放苗,苏南地区放种时间约在4月上旬前后,此时冷空气影响基本结束,气温与水温趋于稳定。在池塘单养条件下,适当缩减放种的数量,一般经过驯化的体长规格5~7cm加州鲈鱼种亩放量在1500~2000尾,最多不超过2500尾/亩,规格要求大致相当,避免大小不均,同时可搭配放养少量花白鲢鱼种或鲫鱼种,如搭配投放规格为150g/尾的花鲢 3~5尾/亩和白鲢 10~15尾/亩。放种数量超过2500尾/亩,到养殖后期容易引发规格差异增大、蓝绿藻增多、水质易变坏等不利现象,从而延后加州鲈上市时间,影响商品鱼的内在品质。
以前加州鲈养殖时多投喂冰鲜鱼,而使用冰鲜鱼投喂会产生较多的残饵,这些残饵在水体中易腐败变质,导致亚硝酸盐含量升高,易出现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尤其养殖后期病害会偏重发生。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与螃蟹养殖相类似,养殖户逐渐转变为全程使用鲈鱼专用配合饲料,而采用配合饲料投喂后残饵量明显减少,水体污染现象会大大减轻。鲈鱼专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一般在42%~46%,只是在日常投料的时候要注意做好驯食工作,通过敲击等方式发出声响,让加州鲈在摄食时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饲料采用人工手投方式,不建议使用投饵机,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分别在早上太阳出来半小时后、中午11:00~11:30和傍晚太阳落山前后。同时应结合季节、天气、水质变化等外部条件综合考虑,合理调整每天的实际投喂量,每次一般以20~30分钟内吃完为宜。
与鳜鱼养殖相比,加州鲈的耐低氧能力相对较强,尽管如此,特别是在6~9月的高温季,加州鲈处于生长旺盛阶段,此时吃食多、生长快,对水体中的溶氧要求也相对较高。尤其在黄梅季、少风闷热或遇雷阵雨等突变天气的晚间要提早开机时间,第二天早晨延后关机时间,尽量延长增氧机开动时间,特殊情况下应全天开机,提高池塘水体中的溶氧水平,防止缺氧事故的发生,提高饵料消化效率。
在6~9月加州鲈生长旺季时每10~15天全池轮流泼洒EM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降低池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浓度,上述有益菌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后,还可抑制一些有害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在正常情况下每周适当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控制在20~30cm,先排后加。换水时应注意慢进慢出,不可短时间内快速大排大灌,以免因水温等环境因子变化过大而造成加州鲈产生一些应激反应,进而影响摄食与生长。采用生物和物理的方法调控水质,可使池水中的藻相保持相对稳定,在水质调控上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物质。在有条件时每10~15天定期检测塘口水质状况,并依据水质指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节与改善。
由于投喂的加州鲈专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加之加州鲈生性贪食,摄食强度较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肝胆疾病较为常见。在鱼病高发期来临前,尽量采用三黄粉等中草药拌饲内服进行预防,3~5天为一个疗程,少用全池泼洒药物尤其是化学药物的方法,以减少对塘口水质的破坏;鱼类发病后在适当控制饲料投喂数量的基础上及时对症下药,禁止使用禁用渔药治疗疾病。
捕捞上市前首先注意是否符合休药期相关规定。鱼类密度大的塘口,到9月中旬时依据市场行情适时轮捕已达上市规格的鱼类,降低存塘鱼的密度,利于促进未达上市规格存塘鱼的后续生长。准备拉网前可以连续在饲料中拌饲应激高稳维生素C投喂5~7天,并在拉网前一天全池泼洒应激灵(主要成份同样为维生素C)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拉网捕捞尽量选择天气晴好的上午,拉网时可以在集鱼区泼洒粒粒氧等增氧剂或潜水泵冲水等方式防止加州鲈集聚性缺氧、应激而不耐运输。
连续几年在同一养殖塘口主养加州鲈,不可避免地会有残饵等累积,往往会导致病菌的大量滋生,在塘口周转宽裕的条件下,提倡在不同的塘口轮换养殖,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塘口养殖,从而降低加州鲈发病概率。当然还可通过改革单养模式,采用与不同养殖鱼类多品种混养或套养的方式,降低加州鲈养殖密度,从而增强加州鲈鱼的免疫力,还可在蟹塘中混养或套养加州鲈,充分利用蟹池的上层水体空间,并利用种植的伊乐藻吸收加州鲈产出的粪便,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总之,通过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并贯穿于加州鲈养殖生产全过程,一着不让实行质量管控,以质取胜,在上级执法部门进行日常抽检时有底气,同时也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从而稳步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相信也是广大加州鲈养殖户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