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的措施及意义

2022-11-05 02:25李媛韩玉川门士阳赵国营刘凤娇
渔业致富指南 2022年9期
关键词:尾水水产水体

○李媛 韩玉川 门士阳 赵国营 刘凤娇

(天津市宝坻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 301800)

一、水产养殖尾水的定义及特点

水产养殖尾水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或养殖结束后,由养殖载体(包括养殖池塘、育苗池、规模化车间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不再利用的养殖水。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排水期集中、排放量大、非点源排放,容易对环境承载力产生一定威胁。水产养殖尾水的污染物主要是含有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等饲料残留物和水产动植物排泄物有关的有机污染物以及投入中西药的药物污染等。由此可知,种类繁多的生物对各项生化指标的耐受程度不同,极易引起水质变化进而破坏生态平衡,沉积的底泥也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进一步破坏了养殖水体。

二、水产养殖尾水的危害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随时在挑战环境容量和环境自净 能力,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残饵残渣等有机物的污染,会影响水体透明度,导致其下降,同时有机物的堆积,能够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营养盐的再生,在缺氧的情况下,水底沉淀物分解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进而产生毒素,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最终形成连锁污染;目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大量增加,使得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加上养殖业的发展和渔船及鱼类加工企业造成的渔业自身污染,不同程度上破坏了渔业环境,在水生动物体内积聚的毒素通过食物链传播到人体中,也会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三、造成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的成因

养殖户环保意识不足,只注重实际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产量多采取集约型、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投喂饵料的同时投喂大量的化学物理制品,如抗生素、杀菌剂等以及促进水生动物生长的激素类药物,这些化学制品直接投入水体,在水中溶解后,导致了水体污染,如果投喂生鲜饲料,吸收利用率低,大部分营养物质会直接散逸到水体中,引发水质恶化。同时养殖数量的增长必定带来饵料投放数量及频率的提高,换水量进一步增加,导致带有大量残饵残渣的养殖尾水排出,流入外部水环境,造成了水产养殖尾水污染的产生,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忽略水体净化技术和尾水处理方式的应用也是导致养殖尾水污染的原因。

四、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加强渔业资源养护,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渔业增汇功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贡献。

2.坚持问题导向,纾解压力。聚焦养殖尾水影响生态环境问题,加强渔业养殖尾水治理,持续改善水产养殖水质,不断增强水产养殖场户尾水治理水平和能力,逐步减少尾水污染,按照“农业部门监督指导、街镇组织实施、属地长效监管”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尾水治理。

3.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治污。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更加注重尾水治理的精准性、科学性,用最严格制度最严谨方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渔业污染治理的针对性、实效性。

4.坚持改革创新,提升能力。综合运用法治、行政、市场和科技等手段,加快推进渔业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和行业规范管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养殖水域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大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力争实现重点规模化水产养殖企业,尾水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同时相关街镇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对养殖尾水治理地点统一树立标识标牌,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区级相关部门每年都开展监督考核,实行长效管理。

五、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存在问题

1.目前高密度养殖方式最为普遍,部分养殖户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忽视水污染的防治,按照传统养殖方法,大量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导致养殖水体日益污染严重。

2.部分养殖户缺少养殖经验,不注意池塘的严格消毒,一般养殖池塘都是反复使用,长此以往导致病菌污染,进而影响水质。

3.使用的饵料中配合饲料使用率低,存在普遍使用冰鲜小杂鱼投喂现象,吸收率不高,大部分营养物质散逸在水体中,加剧了养殖尾水治理的难度。

4.由于资金限制,缺少政策扶持,养殖尾水处理设施耗资大,导致自主建设养殖尾水设施的场户太少,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设备。

5.常规养殖池塘缺少排水渠、沉淀池等控制水体污染的设施,稻田综合种养推广存在一定难度,河蟹苗种等需求量难以得到满足影响推广面积,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承包期不确定,难以发挥工程建设长效性,养殖技术及土质环境影响养殖效益等均加大了立体综合种养的难度,工厂化水产养殖门槛高,耗资大,全面推广存在一定困难。

六、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措施

(一)政府加强宣传、监管并提供支持。

1.依托水产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技术帮扶组的技术能力,整合农业技术力量,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服务机制,成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导组,分镇包片、进村入户,开展尾水治理措施技术指导,解决水产养殖户尾水处理难题,通过组织培训、科技赶集、微信平台以及入户发放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明白纸的方式,提高养殖户环保意识。

2.加强监管,严查“大引大排”及养殖尾水违规排放现象,建立养殖台账,明确水产养殖场户相关情况,加大对购入水产动物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检查,未携带水产苗种检疫合格证明的苗种不得进入养殖池塘,严格规范水产养殖户对抗菌药等化学制剂的使用。

3.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养殖尾水设施的建设,已投入使用的养殖尾水设施,确保处理后养殖尾水能够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同时树立典型,建立养殖尾水设施治理示范场,为全面推广提供典型和经验。

(二)引进科学养殖技术。

1.水产动物撒苗前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消灭病原菌和寄生虫。

2.根据养殖环境和水体条件选择合适的水产种类和品种,选择健壮、优质的种苗。

3.保持适当的放养密度,定期监测水质变化和苗种生长情况,保持日常的巡查和管理。

4.选择优质饲料和生物添加剂,通过科学加工技术加工成营养丰富的均衡饲料,按照标准科学投饵,根据水产动物生长情况和实际条件掌握合适的投喂量。

(三)完善硬件建设和项目推动。

1.对于常规养殖池塘应设置排水渠、沉淀池等设施,排水渠可种植适量水处理能力较强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沉淀池用于净化水体中悬浮物、排泄物、残渣等物质。

2.对于具备条件的稻渔综合立体种养池塘应积极推动高标准池塘建设、稻渔立体种养等项目的开展,继续加强稻渔立体种养技术推广工作,组织有养殖经验的合作社带动周边养殖户,推广稻渔育肥技术,改善稻渔品质,打造品牌、扩大知名度,发展休闲渔业。

(四)推广养殖新模式。

1.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模式,采用人工浮岛栽培优质蔬菜,以池塘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技术为依托,通过在池塘中培育水培蔬菜,建立净化水质和水上蔬菜养殖,通过水上蔬菜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使水中多余的有害物和废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养料,抑制常见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综合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符合优化生态环境要求,也使传统土壤种植蔬菜延伸到水面栽培的层面。

2.推广工厂化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与传统养殖方式不同,具有节能、高密度集约化等特点,同时可设置水质自动监测和控制系统,通过对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盐度、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参数的控制,将指标控制在养殖要求的范围之内,以减少养殖尾水的产生,又可将养殖过程产生的尾水集中处理并利用,不仅减少水体污染,更能节约水资源。

3.池塘底部排水模式,在池塘最底部的位置根据池塘大小设置排污拦鱼口,一般四亩左右设置一个排污口,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儿残渣、有机废物排出养殖水体,经过固液分离池进行分离,固体沉积物可以作为粮食等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上清液可以用来浇灌花卉、树木等,实现养殖废物物的资源化利用。

4.人工湿地净化养殖模式,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将水产养殖尾水导入人工湿地,使其有机物被床体吸附、过滤、分解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一般为养殖面积的5%左右,目前用于处理尾水的人工湿地主要有表面流、水平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这种模式也成为今年来大力推广的池塘节水、减排模式。

5.生态沟渠净水模式,是在养殖尾水排放口建造一定深度和宽度的沟渠生态系统,由排水沟渠和沟渠植物组成,人为进行沟渠构造改造和添加基质,种植水生植物,延长了水-植物-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具备截留泥沙、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作用,能够去除营养元素和截留污染物进而达到生态净化的功能。

6.多级沉淀池净水模式,在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端口设置2个呈阶梯状排列的沉淀池,收集、沉淀和净化尾水,有机结合物理沉降和生物净化,尾水排放到沉淀区后实现固液分离,上层清夜流至深水区,下层物质可用于肥料,深水区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实现对养殖尾水的净化,同时具有一定景观生态功能。

7.资源化利用方式,将水产养殖与作物种植结合,收集的养殖尾水用于灌溉农作物,将尾水变废为宝,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同时生产出绿色优质农产品。

(五)推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通过选择优质种苗、实施精准用药、加强监督执法等方式,实施生态防控,减少对水产用兽药、抗生素类药的使用量,探索可复制且操作性强的用药减量化技术模式,减少肥料农药等使用进而减少水体污染,有效保障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七、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意义

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定增收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不仅能够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水产养殖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一定经济效益;而且水产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比如粪便残饵、氨氮、亚硝酸盐等,若随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尾水治理能够充分落实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全面推动水产养殖提档升级,也是促进渔业绿色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总而言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能够达到多赢的效果,整治水产养殖尾水不仅保护了水域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也全面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从源头上减少了面源污染,全面推进了乡村振兴工作,加快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

猜你喜欢
尾水水产水体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减污达标排放技术措施探讨
2019—2021年度《中国水产》优秀作者公布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复合纳米材料Cu2O@Au对水体中罗丹明B的检测应用研究
浅谈在尾水堰上设闸门对发电量的影响
潜流式人工湿地消纳城市污水厂尾水微生物特性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