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芳 江志强 褚玉杰
南昌交通学院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0
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体系,是人类文化的核心,是通过对某一领域中核心概念的深刻分析来揭示该领域中的观念预设和思想逻辑,解说该领域的主要思想观念,进而为解决该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方法论的研究活动。所谓武术散打战术的表现,主要指的是散打选手在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多变的战术行动以及战术形式。武术散打作为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凝聚着从古至今传统武术中优秀的战术思想,这些优秀的战术思想受古典哲学、战略学和军事学的影响下能够灵活运用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武术散打战术思想的一种传承与发展。
“理”被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主题,是通向“道”的逻辑所在,是人们说话或行事遵守的客观规律,是一种本体存在。因此战术之理是散打战术发展的认知,是散打战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孙子·谋攻篇》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知己知彼是孙子兵法的中心战术思想,是军事战争中不可忽略的战术因素,也同样是进行散打实战之前的本体研究。所谓的本体研究是对“知己知彼”的客观存在的影响比赛结果的分析和战术安排。知己,是对己方综合实力的认知和反省,知彼,是对他方综合实力的认知和斟酌。古代军事家时常采用“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侯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的方法,而达到由“不致于人”通向“致人”的效果。如何做到知己知彼,早在古代的武术家们早已把军事战术方的“侯之”“形之”“策之”“角之”等在武术技击对抗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现代散打战术原则中,知己,是要清楚自己的体能备战情况,训练中加强自己的技术风格,完善技术体系,储存更多的战术策略,调整好比赛前的竞技状态。知彼,熟知对手的强项技术特点,是擅长单一技术或哪种技术还是组合技术或哪种功能组合技术;对方的弱项是什么,是防守能力较弱还是防守反击能力差,对手主要靠什么战术得分等。对方的运动素质也是考虑的因素,每个对手的运动素质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对于力量较好的对手,非以硬相克,贵在巧取豪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面对耐力素质好的对手,应采取海盗式的打法,控制好击打距离,以有效击打动作抵制对方的连续进攻等;了解对手的攻防类型特点,主动进攻类型特点需采用游击战的战术应对,防守反击类型的对手需以强攻压制性的战术应对,攻守兼备类型的对手需佯攻战术破坏其攻守平衡而击之。
“法”是方法、法则之意,完成一件事情所包含的思维活动、具体方案和操作程序的总称。《墨子·天志》中最早提出方法之意,“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孟子集注》),有“法”可以遵循,做事才会条理清楚,快速高效。战术之法是制胜的重要策略,攻受诡道是实现策略的方法和途径。《孙子兵法》中说:“ 兵者,诡道也”。孙子所说的诡道并不只是诈术,是在作战指导中视情况客观衡量双方的实力,用假象蒙蔽对方,借以非物质的力量将对方引向不利的境势,造我方制胜的局面,乃为制胜的辩证法则。“诡道 ”之法在作战中多以“佯攻”“利诱 ”为表现。孙子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固“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回顾中国武术史,武术起源于原始人类生产劳动的生存竞争,原始人经过无数次与野兽搏斗到与人搏斗的战争中,武术技击对抗的经验积累和生存环境的改变致使武术技击中诡道内容逐渐形成。“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侯气,与神俱往”,其中已暗示着武术技击之诡道的性质。同军事战略相比,散打战术的运用对于诡秘道之术更直接体现在“佯攻”和“利诱”的攻击巧妙之中。散打实战对峙中,双方在技术和专业素质不分上下时,往往善用“佯攻”战术的是判高水平方法之一,也是获胜手段之一。散打战术中常用诱攻和假动作相结合之法,通过 晃上击下、晃左击右、晃右击左、佯前攻后、声东击西、指南打北手段以诱敌深入,避实击虚,以假为真,攻之空档,方能克敌制胜。佯攻战术的运用需要明确目标目的性和针对性,真假结合,虚实莫测,灵活多变,避免单一假动作频繁的使用,结合组合动作,随着动作速度、节奏、幅度和面部表情的变化运用假动作。
“势”在中国哲学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更多学者对“势”的研究尚无准确的概述。但往往人们为了得到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艺术研究领域中的文学、兵法、建筑还是近代的戏曲、国画、书法和武术都致力于追求一种高层艺术“势”的境界。如在《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势”,曰:“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被认为形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而势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直接原因。《武编·拳》中记载:“拳有势者,所以为变化也。横邪侧面,起立走伏,皆有墙户,可以守,可以攻,故谓之势。”此中“势”包含着技术的进攻和防守的格斗本质和招术变化的特性。
在我国兵法战术思想中,通过“势”和“虚实”之理,结合武术攻防本质属性,确立了奇正虚实的格斗战术原则。《孙子· 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兵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出奇制胜是战术变化的启动因子,是战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古代作战中,常以正兵当敌,用“奇”制胜。正兵是按照符合正规逻辑或者进攻与防守动作能让对方产生意料之中所采取的战斗方法,反之,而采取的奇妙战斗方法叫奇兵。虚实与奇正一样是相对存在的概念。《孙子·虚实篇》中曰:“夫兵行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敌而制胜。”孙子贵在指明“避实而击虚”“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因敌而胜”的重要性。军事斗争的胜利更多是避开敌人强势的一面而攻击敌人弱势的一面,应战场敌方情势的瞬息变化而灵活运用进攻和防守的制敌战术。奇正虚实之势同样在散打实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散打实战中,奇正变化的战术思想是常被使用,基本技术为正,高难度技术为奇,全面技术为正,特长技术为奇,常用战术为正,特殊战术为奇。奇正变换需要条件,比如,对手的备战竞技能力,赛前的竞技状态,比赛物理和自然环境等,以奇制胜是以正制胜的的制胜因子,以正制胜是以奇制胜的前提和基础。正确处理奇正的转换关系是散打战术的重要思想。同时,散打战术的安排应该根据对方在场上的变化采取相应作战战略,避其实,击其虚,随机应变,虚实转换,方能做到战术之“势”。
《孙子·九地篇》提出,“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皆至”。孙子强调作战之间的整体性和自我作战的全面性。对于散打格斗对抗项目,其技战术是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在实战中不仅要求运动员掌握全面的基本技术还应有特长技术,特别是要处理好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因素整体性和各子能力之间的关系。战术是散打实战取胜的关键,灵活的战术、丰富的比赛经验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运动员自我发挥起重要作用。《孙子》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攻和防守军事斗争的组成部分,掌握主动权是取胜的关键。在散打比赛中,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要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预期,在于教练员给运动员指定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决策,根据比赛对手的战术特点应区别安排相应的战术训练。比赛中的双方是相生相克不断变化的过程,抢先掌握比赛的主动权,首先懂得知己知彼的战术之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巧妙利用诡道的战术之法克制对手的优势,以奇正虚实之势来整体控制比赛的节奏,方能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而取得比赛的胜利。
《孙子· 形篇》中指出:“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孙子这一思想着重强调的善于用兵去创造客观取胜的条件。这种客观条件在散打实战中就是创造时机,首先做好充分的备战,致使对手不能战胜自己,然后在比赛动态中根据对手战术特点和技术发挥状况,去创造能克制对手优势而发挥自身优势的时机,当客观条件成熟,应当抓住时机,消弱对手或者直接取胜。
散打比赛是擂台上两人的战斗,知己知彼的战术之理是比赛双方相互认知的开始,是通向比赛终点的逻辑所在。诡道的战术之法是比赛过程中取胜的重要策略。奇正虚实的战术之势是攻防战术变化的启动因子,是战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三者是构成散打战术原则的核心因素。比赛的主动权、比赛时机的把握和自身竞技能力的发挥是影响战术原则的主要因素。散打比赛是双方相生相克动态转化的过程,掌握比赛的主动权是取胜的关键,进攻和防守是散打原则的本质特点。进攻和防守相互交替中,创造取胜时机是发挥自身优势的客观条件。比赛中自身参战的整体竞技能力因素和各子能力因素关系的处理是根据对手战术情况和发挥程度去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