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之美:新时代我国传统武术健康发展的着力点

2022-11-05 01:40封又民陈永辉
武术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武者传统武术道家

封又民 陈永辉

1.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2.湖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系,湖南 长沙 410138

我国民族文化是典型的东方美学文化,雅、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评价观念,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之美,这两种美都反映了我国民众对待人生的正确的传统哲学态度,因此,可以说雅和俗是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推动力。民族传统文化新时代发展需要客观认知其体现出来的雅和俗。传统武术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中国发展岁月中,它对我国先辈民众具有广泛的生活影响,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载体之一,其在新时代发展中也不会脱离于雅和俗的存在,重要的是如何在特定时代下客观认识、发掘和实践其雅俗之美,服务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利用好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复兴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代我们怎么样客观认知传统武术雅俗之美,怎么样推动传统武术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 儒、道思想与“雅俗”之美

1.1 儒家思想对“雅正”之美的影响

“雅”来源于古代的一种鸟。周朝把雅发出的声称之为雅声。《说文解字》解释:“像形,凡佳之属皆从佳,雅,楚鸟也。”因为这种鸟出自于秦地,自古属于周朝王幾之地,因此雅声成为王幾之声,在周朝也成为区别于各地语言的标准和规范的语言。由于“雅”具有王幾之地的特征,以致在后来的历代王朝中,“雅就具有了官方、尊贵、正统的性质,就有了高于其它地方语言的地位。”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也就有了“雅”这个正统、高贵的文化评价。以至于在周朝之后,凡是认定文化为雅的,皆属于秩序、正统、规范的体现物,为统治者所尊崇,也平民百姓所向往。

“雅正是古代思想品德、伦理观念、行为言语方面的准则,又是审美理想的追求。”“雅正”与儒家“中庸“思想是一致的,说它是美的,在于体现了对官方和百姓的影响力。“中庸”是儒家学说中对待事物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评价事物的最高标准。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礼仪、人格培养,提倡人的思想行为要做到符合“中庸”标准。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说的就是凡事适中合乎常道,适得事之宜,这是做人、做事的准则,孔子以“中庸”为原则,发展了儒家仁、义、礼、信、勇、孝、忠、节等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千百年来都成了官方推崇、百姓遵做的行为规范。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身立德、浩然之气的培养。所谓“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不行,行必有称也。”说的就是人的言行要符合自己的良好德行。孟子强调“养气”,这是一种“浩然之气”,认为“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指出浩然之气是一种正义,一旦离开道义,这种“浩然之气”就会没有力量,强调了人要日积月累的修身养性,使得胸无杂念,中充外刚,具有无所畏惧的勇为气概。儒家的这些思想学说历来为很多统治者推崇,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影响了我们很多代人的生存精神,至今不论是国家治国理政,还是平民百姓为人处世,它仍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1.2 道家思想对“俗化”之美的影响

俗指的是非正统、自发。“俗”,《释名》解释为“欲也,俗人之所欲也。”《说文解字》则解释为“俗,习也。”从俗的解释来看,“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俗来自于人的本能,即所谓欲求与爱好;二是俗具有普遍性,是广大群体普遍欲望和爱好;三是俗具有传承性、连续性和稳固性。俗因为始终伴随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它具有广泛的传播范围,是民众喜好和常用的世俗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的思想意识中,以及表现于民众日常言行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表现力。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们百姓生活中常有很多俗文化存在,诸如俗习、俗尚、俗乐、俗艺等。

“俗化”,即“从俗”“超俗”。这是道家思想对生活处事的一种态度,它的美就在于其强调生命的“和乐”,主张“从俗”,也追求“超俗”,精神追求在它们的地位中一样很高,从俗超俗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和而不同、俗而不劣。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道出了道家思想对我国平民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力。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生命美好,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出了道家的“贵身”思想,强调了人要重视精神生命,要有修为,要做到“故知是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提出人要顺应自然,要以大自然的态度来对待自我、他人和社会。“道”是道家学说最为核心的东西,即人的活动都要遵循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以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为基本法则。道家思想强调辩证法,认为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由此,人的一系列生活行为都具有矛盾对立的两面。道家的自然观和辩证观也让平民百姓的习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 “雅俗”之美在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2.1 尚武精神:传统武术发展中生成的“雅正”之美

传统武术凝聚成的尚武精神历来为许多武林志士所遵守,也为广大平民百所敬仰,以至于它今天还能为我们构建民族精神所提倡。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受儒家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习武者精神的构建。这种精神一方面主要表现在文武兼备。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以及“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表现了孔子尊文也提倡尚武,儒家学派在教育中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就是和武艺有关的运动项目。但孔子常把文和武结合起来提出人必须要具备的生活技能,以至于当时成为一种风气,文武兼备受孔子中庸思想影响,以文抑武,彰显了习武者行为不能因武而过于狂妄、违背人伦,要有文化修养来抑制不道德、不合理,甚至不正义的行为。习武者在武艺演练中也因儒家中庸思想影响,要求做到形神兼备,精神要贯穿于形而存在。儒家思想在多数朝代被冠以为“雅”,使传统武术在发展中特别注重形雅和神雅,形雅和神雅成了先辈武术家酷爱传统武术并始终追求的目标,时刻以中庸、和合思想来驾驭拳术中的一势一动,以及内在思维,不论是动作之形,而是思维之神,始终以“和为贵”为目标,强调精神存在。而精神生命愿望也拓展了中国武术的艺术化追求。如果说“艺术是具有充实精神生命之个体追求生命本质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那么说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已形成了一种“雅”的艺术行为,成了社会精英推崇孔子思想的艺术化的文明的身体活动方式。另一方面主要是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做到遵循道德、礼仪、规矩,做到刚健自强、勇武有为、舍生取义。传统武术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直注重修身立德,强调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我们的老辈武术家历来都重视对习武者的德、礼、义和人格教育,教育他们修身立德,聚浩然之气,做侠义之士,以致很多朝代都出现了一批具有民族气节的武林志士、侠客英雄,这些历史上的武林英雄人物的爱国品质、英雄事迹也为当代我们很多民众敬仰。儒家思想提倡的义也在传统武术发展中得到弘扬,以“义”为主的精神在很多习武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孔子的这种义通常凸显的是一个“正”,即正义,合乎常理,合乎人伦的皆为正义,儒家伦理思想仁、礼、信、勇、孝、忠、节中皆突出了“义”的含义,当然古代的愚忠在当时看来也是义,基于“忠”的道德需要,但在今天看来就不可取,还有江湖义气,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们没有体现出今天的“正义”。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儒家的仁、义、礼、信、勇、孝、忠、节等伦理思想已融合进习武者的拜师学艺过程中,许多武林戒律就是通过这些伦理思想而对习武者习武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虽然在秦汉宋明清等朝代,官方对尚武之风因提倡文风而有所减弱,但尚武习惯在民间依旧得到不同程度的保持,武术各门派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受儒家思想影响而成的“厚德载物,勇武有为”习武精神在民间也因武术拳种的发展而得到延续。

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批经典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传统武术是与我国诗词、书法、戏剧等齐名和具有民族文化代表性的经典性的传统文化载体,把传统武术打造成典雅性文化艺术精品是我们发展传统武术的主要目标。这与传统武术本质变化和时代要求是相符合的。雅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地位等级形成的传统评价标准,传统武术具备的一些思想观念是不是美,要看这种文化是否符合官方需要,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当官方和民间思想一致时,“雅”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以,“雅”在新时代仍然是传统武术继续追求的目标,要通过“雅”之美维系住官方和百姓之间纽带,把传统武术凝聚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重拾起来,真实表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气息和韵味,要注重传统武术套路的创造发展,通过套路展示习武者追求的精气神,通过习武教化,使习武者形成良好的道德礼仪正义观,健全健康的人格修养。新时代我国传统武术继续走“雅正”之路,“不仅体现了中国武术的审美思想 也是生态文明时代中国武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品的必然选择”。

2.2 尚武习俗:传统武术发展中形成的“俗化”之美

传统武术作为平民百姓传统世俗生活的形式,脱离不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强调“从俗”,以至于在我国民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尚武习俗,包括尚武行为、习惯、方式方法。我国有很多俗节,诸如庙会、端午节、春节等,民众通常在这些俗节中表演传统武术。很多地方因某一拳种的影响而形成了浓厚的尚武风气,民众普遍有尚武习惯,诸如河南登封、湖南新化等,这些年全国评出的很多武术之乡,都是因为当地拳种而带动了当地习武风气的盛行。中国民间存有许多所谓的拳谱,民间拳谱中多是一些拳彦、打手歌诀,有的以俚语形式出现,自然庸俗,真实体现了民间的俗化思想和行为。诸如新化梅山拳谱打手歌诀中的“去手不上又不下,只在中间可保身;扒手未到打先到,開手还要简近前;双龙抢宝是搃打,五马破曹是真打;上打雪花盖顶,下打雷火烧天;双来力转手,阴阳转手扒”,以及棍术拳诀中的“老子座路、竹山牛烈尾、乌龟缩头、喜鹊点门、辕门斩子、月里偷桃、鸡公捡米、仙人罩网、观音扫殿、烂草缠麻”,等等,这些歌诀是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种典型的俗文学体现,那些“下里巴人”式的语言、形象为普通阶层民众融入日常生活提供了认知途径。在民间也流传着许多与民间武术有关的民间典故,这些典故大多在一定的地域通过百姓口中互相流传,讲的多是各个地方武林人物事迹,这些对本地百姓成长能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也体现了传统武术“从俗”之美。道家思想更重要的观点就是“超俗”,主张精神追求,这点有类似于儒家的精神思想,但儒家强调“和为贵”,在和中要有浩然之气。道家的“和”强调“和而不同”,在和中追求不俗。因为“和而不同”理念,传统武术在民间的发展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派系拳种和武术养生方法。各拳种在自然观和辩证观的基础上创造了千变万化的动作,显示出了各自的运动特点。传统武术套路发展基本上是缘于道家的精神追求,强调“身心合一、内外合一、形神合一”,以至于做到人与自然、社会之和谐,这些要求对套路发展产生了艺术化的追求,也更加促进了习武者人格精神的培养,在我们的一些古代文学作品里都有武术艺术表现描述,如在《吴越春秋》里的《越女论剑》中,作者将剑法描绘得更是具有艺术性,诸如作者描述的“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仿,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这些描述让读者对剑法的美感充满无限瞎想,也使得剑法在人们心中又似乎多了几分艺术气息。武术家姜荣樵先生对八卦掌的锻炼方法提出:“顺项提顶,溜臀收肛;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滚钻争裹,奇正相生;龙形猴相,虎坐鹰翻;拧旋走转,蹬脚摩胫;曲腿蹚泥,足心涵空;起平落扣,连环纵横;腰如轴立,手似轮行;指分掌凹,摆肱平肩;桩如山岳,步似水中;火上水下,水重火轻;意如飘旗,又似点灯;腹乃气根,气似云行;意动生慧,气行百孔;展放收紧,动静圆撑;神气意力,合一集中;八掌真理,俱在此中。”这既是对辩证观的很好运用,又体现了对精神的追求。要求习武者在演练时遵循这些要求以做到形神之美。道家思想历来强调“贵身”,不主张打斗。民间习武活动强调套路功力功法练习,师父对徒弟的拆招、喂招练习,以及互博练习等行为,强调的是动作的技击理解和对抗示范,这也是受道家“超俗”思想影响有关,是一种预设式的攻防演练,讲求的是“贵身”,重在修行,以化解矛盾和卫身防身为目的,而不是以征服为目的。

新时代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最重要的还是生命上的质量改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都是为了生命质量。“追求健康是人的生命本能,是决定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定之一”。传统武术运动形式对于人类追求健康是有其独特功能,不仅仅是因为身体动作能给体质带来影响,更有精神和社会上的影响。传统武术不仅强调强身健体,更强调培养习武者不断接近完美的精神人格,通过强化习武者内心,使其在内心强大的外表下保持定力,做到恬静平淡,以致促进身心健康,达到一种“贵身”生命境界。传统武术虽然是广大平民百姓生活中世俗化的活动方式,但其所蕴含的“合一”思想对人的生命活动是很有人生指导价值的,所追求的精神生命愿望对人生价值观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时代当谋求人民幸福生活成为我国时代主题时,传统武术俗化之美更加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加以建设利用。

3 新时代我国传统武术健康发展方略

当前,传统武术在新时代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家层面大力提倡德礼义,但在社会层面,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尚武精神没有形成风尚,在个体层面,尤其在青少年教育中,传统武术普遍失声,很多青少年、大学生都把西方的竞技征服精神当成民族精神;另一方面,民间习俗活动得到断续延续,但民间尚武习俗很多有意义有价值有养分的地方性知识,没有得到挖掘,没有带来官方思想共鸣,得不到国家重视。因此,传统武术的整体发展态势跟国家层面的繁荣振兴民族文化政策是不相适应的。今天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权利习惯”,以“雅俗”之美为着力点,积极主动加强“雅俗”建设,传承、创新、推广传统武术。

3.1 弘扬尚武精神,加强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建设,健全学生人格精神

民族文化的发展可以折射出这个国家公民具备的国家意识,即公民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等的认知和理解程度,进而达到什么样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雅”具有官方意识,即国家意识,对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导向和标榜作用,是统治阶级推行其政策的一种手段,“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在行为准则、道德观念、生活理想、人格典范、信仰内容等方面达成某种一致,实现基本社会生活中的必要共识和意志统一。”传统武术“雅正”建设离不开国家意识。如果能引导民众从国家立场上认同传统武术,尚武精神势必得到弘扬,这需要执政权力通过对民众国家意识的树立来对传统武术发展构建一个战略地位。

民族文化服务国家,最具有价值的就是“经典”作品运用。我国民族文化丰富,但能对人们思想行为产生最大和长远影响的无非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经典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和优越感,能构建起展示中华民族身份的文化标识符号。

“经典”是政治权力下的文化产品推行手段。“政治权力之所以支持某些作品,将其定为‘经典’也不是随意性的,他们所看重的是‘经典’的功能”经典实质上就是上层建筑维持其自身利益的战略性构筑。当前,弘扬尚武精神,构建国家意识,要从学生抓起,要通过校园加强传统武术“雅正”建设,通过校园教育构筑国家地位。文学家朱自清先生在其《经典常谈》的序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传统武术经典文化进校园,目的就在于提高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和使命感,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校园是培养社会精英的专门教育场所,也是扩大民族传统文化群众基础的专门机构,传统武术经典进校园,可以产生生生不息的对流,实现传统武术“雅正”之美的实践价值,使其对象化、客观化。教育部门要思考“将拳种传承人纳入到我国学校的教育体制之中,将拳种技术文化纳入学校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创新武术进校园活动。要挑选一些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传统武术拳种,诸如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形意拳、南拳等,以及一些在特定地域具有代表性和普及性基础的地方拳种,从这些拳种里面再精选一些代表性套路,作为“经典”在校园推广,分地域分阶段按层次传授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技术体系逐年学习训练而不断感知习武的精神,通过形神要求,逐步领略精神的真谛,同时注重德、礼、义贯穿教育,强调学生武德、礼仪、道义养成,健全学生人格的形成。要挑选一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气节的全国有代表性的武林历史人物及其英雄事迹融合进思政教育中,可经过艺术加工纳入到学校思政课或体育(武术)课程思政教育中,或者民族文化鉴赏课内容中,传递传统武术道德伦理、精神情感、美学意义等文化价值,在高等学校还可以将其它学科领域方面知识引入,诸如社会学、哲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引入它们的相关理论,丰富尚武精神内涵,促进大学生对尚武精神的理解,使大学生在认知、认同上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比较高的层次。

3.2 挖掘尚武传统,加强传统武术民间习俗管理建设,规范认知和践行行为

传统武术是雅俗兼并、雅俗共享的文化产物,虽然在平民百姓中多以世俗化形态展示,但随着认识的不同,一些看似“俗”的东西可以起到“雅”的效果,但传统武术扎根于民间,“具有知识的表面性、直观性、单一性等缺陷”,新时代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管理,使民众对其认知和实践更符合执政力量的规范性。规范民众认知和践行行为,是执政权力最乐意见到的,因为它对社会具有稳定性,有利于统治阶级权力和利益维护。

传统武术活动在民间通常是自发的生活行为,在管理上缺乏规范性,一些好的传统逐渐失去,一些假劣行为却逐渐兴起,因此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加强管理,制定专门的民间武术活动与行为管理条例,借助法律制度形式,加强在“承、转、治”等方面的管理建设,提升民众对传统武术认知和践行行为规范性:一方面,做好“俗”的继承。传统武术很多时候是在传统的民俗节日中开展,同时又融合有很多民俗习惯,对于这些民俗风情,需要我们很好的继承。传统武术中有很多与道和术相关的修身、养生、健体知识与技术,以及地域人文知识需要我们很好的继承,这是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的思想力量源泉,要通过法的制定,规范与管理民俗节日,及其传统武术活动的开展,引导和督促各级政府加强对民俗节日活动开展的管理,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引起重视,积极利用民俗节日,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武术技术交流活动;另一方面,做好“俗”的价值转化。传统农耕时代,传统武术都有其特别的价值,符合平民百姓生活需要。新时代,传统武术对满足执政权力利益需要更有其可取的一面。道家思想在新时代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充满了积极的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天人合一”“辩证观”,这也是对个体身心健康、国家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要求。要重视民间武术拳种及其活动开展,更好的从中吸取相关哲理知识和养分,对蕴含的一些道家思想进行深度发掘、提炼并融合进传统武术进行再加工和创造,以“内外合一、形神合一、身心合一”等要求来提升民众的行为规范,提高民众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执政权力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要对一些在本地域比较流行的民间拳种及有代表性的民间典故、拳谱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在本地域学校进行传承推广,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当地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和本土文化情怀。最后,要做好“俗”的治理。传统武术在当代发展中形成了两类现象需要治理。一为虚假功法。一些打着所谓大师、掌门称号的传统武术习武者,为了个人的影响力,以一些虚假的功法表演,比如“隔山打牛”“雀不飞”等,进行广告宣传,迷惑民众,损坏了传统武术的形象。二为约架格斗。一些传统武术习武者错误理解传统武术内涵和发展规律,与一些搏击爱好者约架比试,对传统武术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传统武术一路发展下来,与其他国家武技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丰富多样的套路化形式,最初的本质、内涵都发生了变化,搏击性能明显得到弱化,影响民众生活的系列思想学说得到彰显,强身、健身、卫身功能明显增强。新时代,不能以个人打斗输赢来评判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更不能以西方搏击价值观来否定传统武术的技击性能。对这些假、劣行为,要通过法律条文来治理,打击管控这些不良现象。

猜你喜欢
武者传统武术道家
传统武术怎么了?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体系下的武者悲哀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