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武术规范化发展研究

2022-11-05 01:06张路平
武术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保国武术赛事

张路平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北京 030021

1 前言

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持下,社会武术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主力军,激发了巨大的活力,短短几年内,武术赛事、培训以及交流活动蓬勃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规模日趋扩大,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精品赛事与培训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社会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勾勒与拓展出社会武术的未来发展趋向。然而,部分社会武术赛事、活动的组织者或社会武术个体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使得社会武术无序杂乱的“野蛮生长”,对社会武术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亟需采取措施,规范管理,使社会武术的发展在回归理性的基础上,合法合规的健康成长。本研究通过分析当下我国社会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社会和文化两个层面深入探索影响社会武术规范化发展的成因,通过建构新时代社会武术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社会武术的治理能力,为我国社会武术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进而引导社会武术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推动我国社会武术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驱动。

2 社会武术发展现状概述

社会武术是以全民健身纲领为指针,满足人民大众健身需要、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而开展的群众性健身武术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着力推进职能转变,从简政放权入手,推动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的改革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总书记的讲话切实把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体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中国武术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新时代社会武术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为蓬勃发展的社会武术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血液,拉开了社会武术发展的新篇章,把社会武术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依据国家体育总局的整体部署和武术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印发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继而,国家体育总局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了《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充分发挥了武术在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保障。

随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社会武术赛事组织越来越规范,参与人群越来越众多,结合地域文化与经济优势、整合不同行业资源发展的武术+旅游、嘉年华等跨界发展新模式越来越广泛,有效促进了社会武术活动的创新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推出的太极拳健康工程活动、武术段位制、“全民健身”武术走基层以及全国武术之乡工作,在全国形成了一系列品牌赛事与典型培训,更加突出了社会武术赛事品牌的张力,扩大了社会武术赛事与培训的知名度,提高了大众的认可度,有效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3 社会武术发展的现实困境

在社会武术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下,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引诱,社会武术活动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规范全国各类武术赛事活动的组织管理,提升武术赛事活动办赛服务水平,促进武术运动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于2017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体政字〔2017〕107号),中国武术协会于2019年3月颁布了《武术赛事活动办赛指南》(武术字〔2019〕136号),并于2019年3月至5月开展了全国武术赛事活动监管专项行动,要求“各省市武术管理中心和武术协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承担本省市区域内武术赛事活动的监管责任,依法依规综合运用约谈、告诫、联合查处等多种手段,强化各类武术赛事活动主办和承办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督促指导各类武术赛事活动主体规范履行职责,”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武术环境,引导、规范社会武术赛事活动以及个人武术行为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社会武术团体、境外武术组织以及部分民间武术爱好者,借着国家政策支持的东风,纷纷粉墨登场。他们明知有禁令,但仍然心存侥幸,置道德品行于不顾,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边缘地带,做出了一系列违反公序良俗、违反武术行业规范的失范行为。

(1)个人行为失范。在社会武术“百花齐放”的繁茂发展中,社会基层习武个体为了获得社会认同感或实现自我价值,往往丧失人格底线和社会责任,采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或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抵触的方式,在武术环境中表现出种种与行业规范、社会公德相违背的行为,造成了文化审美与价值取向的混乱。例如,前几年曾经表演“雀不飞”和内劲拍西瓜、号称能够单手破裸绞的太极拳“大师”雷雷,擅长“隔空打人”功夫的太极“大师”闫芳等等,为了追名逐利,不惜背离武术常识,采用恶意炒作、虚假宣传等手段招摇撞骗。再如,所谓的“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马保国,自诩战无不胜,结果在一场名为“演武堂之江湖十六”的民间擂台比赛中,被业余搏击爱好者王庆民在30秒内击倒3次并休克。此事件迅速在网络及各大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关于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打的议论和质疑此起彼伏,甚至部分别有用心的境外媒体也借机讽刺中国武术,让中国武术多年来获得的良好形象遭到许多质疑,为中国武术事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害。2020年9月21日,江西省武术协会发布《关于对我省余昌华违规参与“沂蒙传奇武术擂台争霸赛”的严正声明》,声明中表示,余昌华在接受省武术协会约谈后,虽然口头表示不会以“约架”等方式参与商业炒作,但最终又私自参赛,“该行为恶意欺骗省武术协会,严重违背了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颁布的参赛指引等文件,属于违规参赛,”江西省武术协会依据相关管理文件对其进行处罚并做出声明。诸如此类的失范行为,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在社会中的形象,侵害了武术发展环境、破坏了社会和谐,成为社会武术规范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2)赛事组织失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印发多个重要文件,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这一举措激发了武术市场活力。为了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和服务,确保相关政策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和服务,保护体育赛事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在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民间武术社团、“草台班子”,为了赢得收视率和广告收入,满足一己私利,藐视行业规范和社会影响,脱离武术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私自组织“网络约架”、“跨界格斗”等武术擂台闹剧。如上文中余昌华违规参加的“沂蒙传奇武术擂台争霸赛”,系由北京德汇海川传统武术俱乐部有限公司在山东临沂违规组织并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的违规赛事,该赛事“借冒用‘沂蒙’‘武术’之名,行恶意炒作、非法牟利之实,特别是在有关部门命令禁止的情况下采用欺骗、隐瞒等非法手段顶风而上、肆无忌惮,违规办赛,”在武术界造成了恶劣影响。赛事组织方与参与者所在地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山东省武术运动协会已根据相关管理文件,分别对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了处罚并于同一时间作出相关声明。

4 社会武术发展现实困境的成因探析

(1)社会武术发展现实困境的社会根源。在社会武术发展的具象化进程中,出现诸如“马保国”“余昌华”等特定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既有社会个体对武术本质功能认知缺乏的原因所在,更是特定社会个体在名利驱使下的肆意妄为的结果。马保国自诩为“浑元形意太极门”掌门人并横行网络江湖数年不倒,既表征出在当今多元文化格局中主流文化引导力的相对弱化,同时也说明社会大众对武术常识认知的客观缺失,两个层面的因素共同推动了社会大众对网络炒作的文化认同。仅就“浑元形意太极门”这个名称论,相对于武术中“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形意拳、太极拳流派而言,本身就是马保国为搏出名创编的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杂烩名称。再看马保国的教学视频,胡蹦乱跳、滑稽可笑,所谓的“闪电五连鞭”招数屡屡成为网络热梗。在名利的驱动下,他竟然充满自信地参加搏击比赛,最终被业余搏击爱好者王庆民打的一败涂地,还大言不惭,雷语频出,以致于沦为大家的笑柄,在舆论场中扮演了被群嘲的角色。马保国“口口声声弘扬传统武术,实际上做的都是伤害传统武术的事。斥责年轻人不讲武德,他本身却毫无正大光明、谨言慎行、尊崇敬畏传统的武德”,他的行为背离了武术精神,而一些热衷流量、推波助澜的互联网平台,在网络流量与关注度的利益面前丢弃了作为媒体的基本职业道德与操守,抛弃了媒体本应拥有的基本社会责任感,为他这种“丑行”“闹剧”提供了传播渠道,“放任‘丑行’成为流行,让招摇撞骗大行其道,这本身就是对社会风气的伤害, 特别对于尚缺乏判断力的未成年人,这是对价值体系的毒化。”

(2)社会武术发展现实困境的文化根源。一些网络媒体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博得流量进而达到获取经济收益的目的,经常制造娱乐噱头进行毫无底线的炒作。马保国这种脱离于武术界主流所存在的“另类”被认可,在媒体的包装下横空出世,成为太极“网红”,甚至于形成了一种强势的影响武术发展的杂音,使得原本属于边缘的“另类”文化借助媒体炒作“越位”凸显,不仅获得了展示的合法性,还跻身公共空间并且僭越主流文化的位置,受到不明真相大众的追捧,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形成强势影响和轰动性效应。这种文化乱象的蔓延和对大众的裹挟,反映出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误读。进一步而言,是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对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和对民族信仰的迷失。在媒体的炒作下,马保国在网络上频频口出狂言,失败后反而感觉荣耀,成为低俗文化乱象的代表。低俗文化的盛行颠覆了人们的道德底线,扭曲了社会的主流价值,使大众模糊了应有的基本价值尺度。大众被时潮所裹挟,盲从低俗,逐渐淡化了对主流文化的敬畏感、羞耻心和审美精神。媒体大肆炒作马保国,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丑化,是对社会良好风气的污染、是对文化信仰的亵渎。长此以往,会使大众缺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产生信仰危机,缺失文化自信,长此以往,再优秀的民族也会降格,再辉煌的文化也会断送。由此,我们从文化层面对这一特定现象的解构就成为认识武术文化的重要路径。

5 新时代社会武术规范化发展模式建构

(1)推行政府行政的整体性治理体系。针对频频出现的赛事组织失范行为与个人失范行为,如果一味禁止,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今天禁止了马保国,明天也许会出现李保国、张保国,今天禁止了“演武堂之江湖十六”,明天也许会有“演武堂之风云十七”。因此,既要进行纠偏和遏制,也要疏堵结合,在打击违法赛事的同时,给出大众一个发挥的空间,打造出合法的赛事,准确评定习武水平的高低,正确引导传统文化在社会、民间中的传播。首先,由武术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业务监管作用,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督机制,依据2021年1月印发的《清理整治武术乱象规范赛事活动管理办法》,与民政、工信部门共建共管,把游离于政府管理之外的社会武术组织吸纳进来,要求他们既在民政部门注册管理,又成为中国武术协会的会员,按《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武术赛事活动办赛指南》、《中国武术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约束他们的行为规范,不断强调业务指导与行业监管,优化行业环境,促进赛事组织合法化、规范化建设。其次,对于行为失范个人,也同样吸纳入中国武术协会,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武术观,自觉、主动接受武术主管部门的监督,遵纪守法,遵守公序良俗,科学、安全、文明习武,弘扬武术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全面建构社会武术法治治理体系。在全面推进社会武术规范化发展的进程中,建构社会武术法治治理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于2021年1月印发的《清理整治武术乱象规范赛事活动管理办法》中,涉及须重点清理整治的武术乱象有十条,其中既包括常见的自封“大师”“掌门”、自创门派等社会陋习,又有以“拜师收徒”“贺寿庆典”“评比表彰”等为名收费敛财的违背公序良俗行为,还有借武术之名从事赌博、诈骗的违法违规行为。因此,亟待建构规范稳定的社会武术法治治理体系,由武术主管部门与公安、司法、文化、工信等部门紧密合作,形成共治机制,依托武术行业管理网络,注重发挥法规制度的引导、规范作用,强化体育执法,自觉运用法治方式严厉打击不遵守行业规范、不把持行业操守和破坏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共同清理整治乱象、维护武术安全。

(3)落实社会武术主体的自治能力。“马保国”“余昌华”等一系列闹剧行为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习武个人由于在武术界的自我身份感缺失而引发认同危机,由此表现为在身份认同驱动下产生的个人失范行为。因此,需要采取靶向施策、精准对接的治理措施,教育引导习武个人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推动社会武术行动主体自治,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律规范的能力,将武德教育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武德建设,大力弘扬“崇德尚法”的正能量,充分实现武德在社会武术主体自治中的规范和约束功能。不断强化社会规范的约束力,完善武术发展协调机制,形成社会武术主体自觉厉行法治的良好格局,实现社会武术的有序发展。

(4)提升社会武术主体意识形态领域治理能力。借助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和微博矩阵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相关武术政策的解读,回应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不断强化舆论宣传,加大对于武术常识的普及教育力度,增强社会大众对中国武术的普遍认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全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宣传武术知识,以中国武术作为媒介传递正能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出纯洁健康的武术文化环境,推动传统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并在社会层面形成共识,提升大众对中国武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马保国之类的非主流武术骗子在大众面前无处遁形。只有让主流文化以自身的强力和鲜明的导向占据公共空间,在公共平台实现全覆盖,不断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才能真正抵御低俗之风、引领社会风气,才能引导大众重拾民族精神、重塑文化自信,打造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武术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保国武术赛事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本月赛事
中华武术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武术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A GNSS Signal Blind-decoding Algorithm at Low S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