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
哮喘病目前仍是一种难以治愈的顽固疾病,且病情易反复发作。很多哮喘患者都了解一些诱发因素,如接触过敏原、冷空气刺激、感冒、食物刺激等,但他们不理解为什么预防措施做得很好,有时却仍然会哮喘突然发作。其实,病人在某些原因引起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经条件反射使迷走神经兴奋,也会诱发哮喘,甚至比一般发作还更严重。若心理因素被忽视或控制不好,会使患者病情加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必要时给予适当心理护理,有利于哮喘的防控。
1.对疾病认知的缺乏。部分患者从影视或从身边见闻哮喘病人的死亡,认为哮喘病不能治愈,担心会随时发作,产生紧张、焦虑、悲观情绪,对治疗丧失信心。但事实上哮喘患者通过适当治疗,可使病情常年缓解,甚至终身不发病,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
2.来自哮喘症状恐惧。哮喘发作时呼吸困难,出现胸闷、咳嗽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哮喘发作时过度通气和低碳酸血症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血流减少、脑供氧不足,使患者产生类似窒息时伴发的紧张和恐惧。平时应教会患者哮喘发作时的急救方法。求助路人和拨打120,随身携带沙丁胺醇喷雾剂,在深吸气时喷1~2次,一般可以迅速缓解呼吸困难,从而消除恐惧。
3.对药物认识的误区。一些治疗哮喘的药物可引起心理或情绪的改变。如肾上腺素会引起情绪改变;茶碱类药物有轻度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可引起情绪波动;口服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发生情感障碍;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会引起嗜睡、抑郁。这些药物对心理和情绪的影响多存在个体差异。还有很多患者害怕和排斥激素,不愿使用激素或自行减量,导致哮喘控制不好,反复发作。要让患者了解治疗哮喘的吸入激素是非常安全和有效的,解除患者的顾虑和担心。
4.来自家庭、生活压力。家庭、工作和生活方面的负面事件也可以影响哮喘发病和病程。常见生活事件主要是失恋、丧偶、家庭不和睦以及工作压力、下岗、经济受挫和困难、住房紧张、人际关系不和等。较强的负性情绪反应可以导致产生孤独感、无助感、自卑等心理,使人以更消极的方式应对疾病。要鼓励患者建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和依赖感,积极参与治疗。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想法和要求。既要尊重患者又要恰到好处地做好解释工作,体贴、关心患者的痛苦,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慢慢适应家庭、社会环境,改善人际关系。
1.哮喘患者的家人除了要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外,还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其在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切不可忽视患者心理调节的作用,并尽量给其最大帮助。
2.家人要帮助患者学会放松疗法,做一些放松身心的体操,使全身肌肉放松;鼓励患者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集体活动,尽可能培养患者的各种兴趣;多看一些乐观向上的书籍,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画画、弹琴等。这些都可以使身心放松,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患者重塑性格,锻炼意志,激发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的信心。
3.家人应关心、体贴患者,通过暗示、說服、示范、解释,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稳定。
4.哮喘患者往往有懦弱、胆怯、依赖的心理,从整体上削弱了其抗病能力。家庭护理中要掌握分寸,患者能够自理的事情应鼓励其自理不可过分迁就。要说服他们学习自我处理轻症哮喘、先兆症状的办法,使其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其对疾病和困难的心理承受力。还要鼓励他们总结战胜哮喘发作的经验,加强自我控制能力,等。
5.生活规律、饮食均衡,这样才能保持大脑神经的营养和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