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流产伤不起 小心宫腔粘连盯上你孕

2022-11-04 13:17:37李孟娟
家庭医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复发性宫腔流产

李孟娟

30岁的王女士结婚多年,一直没有怀孕。在家人的催促下,她去医院求诊。她私下告诉医生,婚前曾流产过4次。超声检查后,医生诊断她可能患上了官腔粘连。那么,何为官腔粘连,此病对怀孕有什么影响呢?

官腔粘连是因为妊娠或非妊娠子宫损伤,损害了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导致全部或部分官腔闭塞,引发月经异常、多次流产或不孕等。官腔粘连的症状一般包括月经异常、复发性流产、不孕、早产、产后出血、胎盘植入、胎盘位置异常等。

子宫内膜受损是引发官腔粘连的重要前提,而引发子宫内膜受损的原因则包括感染、流产与医源性损伤。①妊娠期子宫更加脆弱,使得内膜基底层极易受损;妊娠术后雌激素减少,不利于内膜增生。妊娠子宫受损的原因有流产、剖宫产、胎盘残留、产后出血,还包括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创伤。②官腔粘连也可出现在非妊娠期,如诊断性刮宫、子宫肌瘤剔除术、宫颈活检或切除息肉、镭照射后。此外,还出现在官腔镜手术后、产后出血子宫动脉结扎术后。③在感染因素中,子宫内膜结核比较多见,亚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亦会引发官腔粘连。④此病和遗传因素存在一定联系。⑤其他因素,如苗勒氏管发育异常,尤其是与纵隔子宫存在一定关系。

宫腔粘连和复发性流产

官腔粘连或导致官腔整体消失,或子宫个别部位发生膜性粘连,并且粘连组织发生玻璃样或脆性变化。官腔镜显示结缔组织坚韧,或细或粗呈索状或束状。官腔粘连导致官腔变窄、容积变小,官腔内膜下降,宫壁呈纤维化,进而在妊娠之后胚胎由于供血不够,不得不终止发育。其机理是官腔发生形状变化、子宫内膜不正常,官腔内部粘连或纤维化组织内膜对性激素反应下降,干扰了胚胎着床,造成复发性流产。对官腔粘连进行分离或可帮助子宫内膜恢复对激素的正常反应,从而让月经周期恢复正常,进而提升妊娠成功率。

官腔粘连通常是因为子宫手术伤害内膜或术后感染、子宫内膜炎引发。轻中度官腔粘连患者由于内膜受损、官腔变形等因素导致供血不足,进而破坏孕卵着床和干扰胚胎发育,进而造成流产。

官腔粘连采取手术方式进行分离后,能显著改良妊娠预后,可让足月分娩率达到50%—90%,流产率下降到7%~23%。妊娠预后和子宫粘连的严重程度密切关联。

宫腔粘连的诊断

1.宫腔镜检查。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检查方式,能看到官腔的形态,确定粘连的部位、程度、性质与区域,并且能评估官腔受损内膜的分布与状态。与其他间接诊断方式相比,优势突出,为官腔粘连的首选诊断方法。

2.经阴道超声检查。是查看官腔形态变化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简单、无创、经济,重复性较佳。与官腔镜检查比较,二维超声检查有较高的漏诊率。然而,由于三维重建技术的持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于官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

3.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卵管功能形态是官腔粘连患者生殖预后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特别对于官腔粘连并发不孕患者。然而,这种检查方式有着较高的假阳性率,而且无法评估粘连类型,通常只用作备选。

宫腔粘连的治疗

过去治疗官腔粘连往往采取盲视法,如探针、扩宫棒、刮宮分离官腔粘连等,实践效果不好,术后妊娠也未得到明显改善。此外,还有利用子宫切开术,通过直观方式实行粘连分离,也没有取得较佳的术后效果,已不再使用。

当下官腔粘连最重要的手术方式是官腔镜下子宫粘连分离术,优点是创伤小、安全,可通过直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切除或分离官腔粘连带,尽量恢复官腔形态,让患者在术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当然,若严重的Asherman综合征患者出现官腔粘连,即便实行了粘连去除术,其流产率与妊娠率亦不一定能有大的改观。

如何预防宫腔粘连

在平时的生活里,女性要防止官腔粘连,应注意以下两点。

1.尽可能减少中期引产、人工流产之类的手术操作,认真采取避孕措施。即便要实施人工流产等手术,亦应选取正规的医疗机构。当然,发现自身有官腔粘连症状时,应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此病对身体健康的伤害。

2.在平时的生活里,女性要重视自身卫生,在经期切勿性交,杜绝不洁性交,防止盆腔感染。发现易导致宫内感染的相关疾病应第一时间求医。

官腔粘连是女性健康的杀手,特别是重度官腔粘连,对于女性生育能力有着明显的伤害,目前也无法取得较佳的疗效。这里提醒各位育龄期女性朋友,要重视科学避孕,关爱自己的健康,远离官腔粘连。

猜你喜欢
复发性宫腔流产
从扶正祛邪法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思路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12
多次人流可导致宫腔粘连致不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自拟加味理中汤辨治复发性口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