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华
營养、休息和运动,是人体健康的三大要素。马克思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莎士比亚说:“休息是滋养疲乏的精神保姆。”陶行知说:“适当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诀之一,万不可忽略。忽略健康的人,就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毛泽东说:“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人不知道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在周末不能好好休息恢复精力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要比一般人高许多。芬兰研究人员对芬兰一家制造厂近800名员工进行长达28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认为自己不能从周末休息中“恢复”过来的人,更有可能死于心血管疾病。与“几乎总是”能从工作疲劳和压力中恢复过来的人相比,那些认为自己“很少”能恢复精力的男女,其死于心血管疾病或是中风的危险要比前者高3倍。
生活中到处都有不会休息的人,许多人都在不知不觉地做着“蚀本生意”。不会休息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对休息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归纳起来,对休息的误解有以下几种。
1.静止不动就是休息。不少人以为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静止不动就是休息。其实不然,因为休息的含义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如果一个脑力劳动者,虽然是坐着或躺着,但还是在那里动脑筋继续思考问题,就不是休息。相反,与人聊天说笑、浏览报刊或聆听音乐等,这些才是休息。况且,一个人多坐或多躺,长时间静止不动,不但影响食物的消化,还有碍人体气血的流动循环,促使下肢老化,步履艰难,行走不便。
2.娱乐就是休息。适度的娱乐可使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休息。但如果娱乐超越限度,失去控制,就失去了休息意义,甚至还会危害健康。比如玩扑克、打麻将至深夜或通宵达旦,有的带赌博性质,使脑神经长时间持续紧张;跳舞、看电视时间过长等,损耗人的精力,使身心疲劳,健康遭受危害。
3.疲劳后才休息。许多人都尝过疲劳的滋味,也知道休息能消除疲劳,可是不少人干起工作来,连续几个小时,甚至夜以继日,等到疲劳不堪后才休息。当然,这种干劲可以赞扬,但是不值得仿效,也不宜提倡。因为这样长期下去会使人积劳成疾。许多知识分子英年早逝,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前主动休息,不疲劳也小休,这是预防疲劳、保持精力旺盛的诀窍。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根据缓急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并且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熟练操作。工作一段时间后,采用伸伸臂、弯弯腰、哼哼歌曲、听听音乐、观赏宣传画、做工间操、跳舞、打球、散步等方式,争取时间适当小憩。
4.休息越多越好。休息是身心(大脑)的休整,好比是“充电”,主要方式是睡眠。适度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睡眠时间的长短应因年龄而定,成年人每晚睡8小时足矣。如果睡眠时间过长,则活动时间必然相应减少,须知静多动少并非好事。中医早有“久卧伤气”的告诫。多睡会使人体气血循环不畅,新陈代谢缓慢,器官功能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有人说得很好:休息多了,会使人变懒了,变弱了,变胖了,对健康有害无益。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科学家通过多种研究,得出了“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休息”的结论。生命的过程不可缺少适度的运动,否则组织器官的功能就会衰退;但是也不可缺少休息,因为通过休息使机体及时得到调整修复,消除自由基,抗御衰老,有利于生命的延长。休息有“消极休息”与“积极休息”之分,我们提倡“积极休息”,“积极休息”更有利于健康长寿。所谓“消极休息”,是以“静”为主,主要由玩、坐、卧组成;而“积极休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按时更换不同的活动内容,就是变紧张为松弛。只要你在精神上是轻松而愉快的,你就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休息。“积极休息”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变化性休息。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工作的变化,便是休息。”鲁迅就是这样,他“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地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椅,靠着谈天或随意地看报,是休息。”许多伟人和名家都善于这种积极的休息。例如马克思把演算高等数学题作为理论研究后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列宁在给妹妹的信中曾这样劝道:“读书和工作互相交替,从翻译到阅读,从写信到体操,从精读到看小说,这样好处很大。”爱因斯坦则在工作之余拉小提琴、划船、旅行。我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也可以如此:坐着工作疲劳了,走着工作就能消除疲劳;看书时眼睛疲劳了,看看绿色的草坪和树木就会解除疲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交替,更是驱走疲劳的积极办法。
2.体育性的休息。体育锻炼是积极休息的最好方式。马克思在写作疲劳后,总是在室内来回踱步,以致室内地毯上走出了一条很深的足迹。列夫·托尔斯泰在写作疲劳后,总是到他的体操房里做几套器械体操。他说:“一个埋头脑力活动的人,如果不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家庭常用的作为健身和积极休息的体育运动主要有散步、跑步、打太极拳、保健按摩、气功等。
3.娱乐性休息。劳累了,赏赏花、跳跳舞、听听音乐,都是有效而愉快的休息。有人认为,巧妙地把娱乐活动加入到生活中去的人是最会生活的人。
4.对抗性休息。近距离工作,以远视为休息;聊天争论久了,以沉默为休息;久处红尘闹市,以暂处静处为休息。
5.医疗性休息。中气不足等病理反应性疲劳,可服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丸之类的药物,以消除疲劳;走路累了,可用热水洗洗脚;思考累了,按摩按摩太阳穴;工人、农民累了,可捶捶腰。
当然,未劳先防更是上策。比如,光线太弱太强时都易使人疲劳,所以人们就讲究灯的亮度和采光窗口的大小;工作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抡锤时抡一下“嗨”一声,抬物者一边抬一边“杭育”,拉纤者喊着号子,等,都可使人不易疲劳。当然,任何形式的工作,活动久了,均会使人疲劳。因此,控制“量”也是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科学家向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休息方式——主动休息,主张在身体尚未感到疲乏时就休息。科学实验表明,人体持续活动愈久或劳动强度愈大,疲劳的程度就愈重,产生的疲劳就愈大,消除疲劳的时间也愈长,这就是“累了才休息”的弊端。
要学会养生,就应当学会休息。今天你“积极休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