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
提起“肿瘤”“癌症”这些词汇,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对中医药治疗肿瘤可能还不甚了解。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讲咱们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武器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中医学认为肿瘤不是一个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而是经过外邪侵袭、七情所伤、饮食不节、正气虚损、脏腑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著名的病因学说,如“内虚学说”,是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虚亏,或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此学说强调“内虚”是疾病发生的关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如果正气充实,外在致病因素就无法侵入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如果正气虚弱无法驱邪外出,使邪气留于机体,影响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正常功能,就会使机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中医理论认为,人过中年以后,肾气逐渐衰弱,机体开始出现衰老过程,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容易失调,机体处于“内虚”的状态,容易受到致癌因素的影响而发病。另外,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有效地抵抗、消灭细菌、病毒,还能清除外来的有毒物质及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当机体免疫力减弱时,肿瘤的发病率就会增高,生长速度加快,容易转移。由此可见,扶助人体正气(正常的脏腑功能与免疫力)对遏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肿瘤发生的病机复杂,除了正气虚损,还包括气滞、血瘀、痰饮、湿聚、热毒、癌毒等实邪。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当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的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就会导致气滞,表现为轻则胀闷,重则疼痛。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作用。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有赖于血的濡养。当血流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的某个局部,可形成瘀血。由瘀血引起的病证,即为血瘀,常表现为胸胁刺痛、癥积肿块、闭经、痛经及血肿、斑点等。痰和饮都是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但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稠浊者为痰,稀薄者为饮。多种原因导致的肺、脾、肾、三焦等脏腑的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滞凝聚而成痰饮。肿瘤的形成与痰有关。痰既指咳嗽时吐出的痰涎,又指内生的痰湿,无处不到,流注在体内脏腑或体表形成各种痰证。比如痰核流注形成的结核、瘰疬、皮下肿物等。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碍气机,湿性重浊黏腻。湿邪为病有内外之分,外湿由气候环境潮湿、涉水淋雨导致;内湿多与脾虚有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津液代谢输布障碍,湿聚于内,久成湿毒,湿毒泛滥,浸淫生疮,流汁流水,经久不愈。热毒有外感之邪,更多内生,具有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致肿疡等特点。热毒内盛,耗血伤阴,灼液成痰,痰瘀壅阻经络脏腑,进而结成肿瘤。
总之,癌毒是外邪、气滞、血瘀、痰湿等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刺激、共同作用后产生的一类特殊毒邪,其为阴邪,易伤正气;其性猛烈,似热非疫;其性沉伏,似湿缠绵;其性善行,似痰非风,无处不到。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正气”“邪毒”两股势力的强弱有很大关系。正气充足,邪毒不能侵袭为病;正虚邪盛时,可能发为肿瘤;当肿瘤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控制时,正气进一步衰弱,邪毒未尽,则肿瘤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发生复发、转移。因此,中医治疗肿瘤的武器就是两个,即“扶正”与“祛邪”。
扶正,就是扶正培本,运用具有补益人体正气作用的中药、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等方法来调理人体脏腑经络功能,扶助人体正气,增强患者的体质,减轻西医抗肿瘤治疗的毒副作用等,以达到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扶正培本法适用于以正虚为主的肿瘤患者,以补益为主,包括益气养血、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温补脾肾、健脾益肾、健脾补肺、补益心脾等。此外还有调和的方法,如调和肝脾、调和脾胃、寒热同调、和解少阳等。常用的补益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升血汤、六味地黄丸、四神丸等;调和类中药方剂有逍遥散、小柴胡汤、左金丸、乌梅丸、旋覆代赭汤等。除了口服的中药汤剂外,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也有用武之地。常用的有扶正作用的中成药及中药注射液有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贞芪扶正胶囊、参芪十一味颗粒、生血丸、生血宝、生脉饮、复方阿胶浆等。另外,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扶正贴、升血贴)、耳穴压丸等中医外治法,同样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扶助正气作用。
祛邪,就是使用攻逐毒邪的药物,或运用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等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祛除病邪,控制肿瘤,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适用于以邪盛为主的肿瘤患者。常用以祛邪为主的中药方剂和中药有血府逐瘀汤、二陈汤、龙蛇阳泉汤、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蒲公英、浙贝母、蜂房、土鳖、蜈蚣、全蝎、僵蚕等。以祛邪为主的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有化瘀丸、内消连翘丸、西黄丸、牛黄醒消丸、参丹散结胶囊、康力欣胶囊、华蟾素胶囊(片)、消癌平片、复方斑蝥胶囊、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等。还有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腹水贴、胸水贴、止痛贴、通腑贴)、耳穴压丸等中医外治法疏通经络,发挥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
在肿瘤疾病演变过程中,由于正气与邪毒势力之间的相互消长,不断变化,在治疗中应把“扶正”与“祛邪”辩证结合起来,根据具体表现,或以扶正为主,或以祛邪为主,或先祛邪后扶正,或先扶正后祛邪,或扶正祛邪兼施。只有随机应变,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具体情况来看,当患者发现癌前病变时,肿瘤尚处于萌芽状态,正气已虚,毒邪不盛,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让肿瘤的种子没有机会生根发芽;当恶性肿瘤已经形成,此时正虚邪盛,治療要扶正与祛邪兼施,为更好地控制肿瘤,应先祛邪后扶正,以祛邪为主,以强力活血化瘀、化痰祛湿、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法则有针对性地辨证施治,不给肿瘤以喘息之机,全力击退肿瘤;当肿瘤处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阶段时,西医治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加重正虚,故此时应先扶正后祛邪,以扶正为主,运用健脾补肾、益气养血、调和脾胃为法,减轻放化疗、靶向治疗的毒副作用,辅以少量祛邪药物及中医外治法,改善症状、调整体质、增强抗肿瘤疗效;当肿瘤晚期,全身多发转移,发生恶病质时,属于正气虚衰、邪盛明显,应兼顾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同时辅以祛邪,达到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以上分析说明,中医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西医治疗打好配合战,才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症状,减轻抗肿瘤治疗带来的毒副反应,增强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