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北根据地重要创建者方运炽

2022-11-04 01:00赵东云
红岩春秋 2022年9期
关键词:寿县特委苏区

赵东云

安徽寿县,古称寿春、寿州,战国末期曾为楚国都城、京畿之地,东晋时期闻名遐迩的淝水之战,其主战场就在寿县境内。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上,寿县也有重要地位:安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于此,瓦埠暴动震撼江淮,皖北红军游击大队在此艰苦奋战……这片热土培养出众多“淮上健儿”,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崇高事业,披荆斩棘、抛洒热血。

方运炽,正是从寿(春)凤(台)大地走出的革命志士。

成立安徽第一个农村党组织

方运炽曾用名高中林、高钟灵,后改名方英,1906年生于寿县瓦埠竹园村。孩提时,跟随寿县名士张树侯读私塾,年纪稍长入瓦埠小学读书。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虽是富家子弟,但同情穷人。同学若有难处,总是乐意相助,从而赢得了师生们的青睐和推崇。

1919年,方运炽与同乡结伴到芜湖,考入芜湖安徽公立职业学校。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兴起,方运炽多方奔走,联络各校学生集会、游行,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同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接受新文化、新思潮的洗礼,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1921年春,恽代英应邀到芜湖讲学,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废除二十一条”“青年运动的道路”。聆听演讲后,方运炽深受鼓舞和教益,对探讨社会变革产生极大兴趣。

1923年5月,方运炽与同乡薛卓汉等秘密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对外称“爱社”),学习研究革命理论。他们还向家乡邮寄《新青年》《向导》《社会进化史》等书刊,宣传进步思想。不久,方运炽转入上海大学学习。那时,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张太雷等许多著名共产党人在上海大学任职,校内革命气氛浓烈,时称“文有上大,武有黄埔”。方运炽进一步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年冬天,方运炽、曹蕴真、薛卓汉按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由上海回寿县家乡建立党组织。不久,中共寿县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这是安徽农村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直属党中央领导。随后,方运炽以教书为掩护,培养、引导进步青年投身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

1925年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镇压工人运动,酿成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运动随即兴起。方运炽等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和学生联合会的通知,很快组织起“寿县各界沪案后援会”,并担任总指挥,举行示威游行,声讨帝国主义罪行,到沿街商店搜查、销毁日货。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招来寿县商会会长、大资本家刘作臣的忌恨,他企图煽动全城商户群起对抗。

方运炽立即率后援会成员及群众与之斗争,将刘作臣押着游街示众;又派代表前往皖北镇守使署,控告刘作臣勾结外商、出卖民族利益的卑劣行径。铁证如山,皖北镇守使不得不对刘作臣严辞训斥,迫使其低头认罪。方运炽和后援会成员还发起募捐活动,将募来的100多银圆全部汇往上海,用于帮助受难者家属。

同年冬,寿县税务局擅自增加课税,实质是想趁年关敲诈勒索。方运炽获悉后,一边组织群众奋起抗税,一边向皖北镇守使署控诉,迫使税务部门下令取消额外课税。

以东方特派员身份回国

1926年冬,正值国民大革命迅速发展之际,为培养更多党的高级干部,党中央选派方运炽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方运炽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他克服语言障碍,勤奋学习,寻找革命理论书刊阅读,大大提升了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境界。

留学期间,方运炽与莫斯科纱厂的女工、共产党员柯劳娃恋爱、结婚,两人有了孩子。1929年春,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方运炽毅然告别深爱的妻儿,以共产国际东方特派员的身份回到祖国。

方运炽回到寿县家中探望久别的家人、亲友,仅住一宿就匆匆赶赴上海党中央报到。9月初,中央第三期高级训练班开学,这批学员有20多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抽调的担负重要职务的干部。训练班内成立了党支部,方运炽受命担任教务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1929年秋,方运炽(此时改名方英)以中共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前往皖西北各地视察、指导工作。11月8日,舒传贤等在六安境内的独山镇领导发起暴动,周边各地纷纷响应。六安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及其军事指挥部随即成立,鲍益三任总指挥,方运炽任党代表,并组建了游击队、赤卫队。

17日下午,方运炽、鲍益三率游击队、赤卫队2300多人分三路围攻皖西重镇麻埠。激战四小时,由于敌人凭借坚固建筑物作“困兽之斗”,一时难以攻下。方运炽把队伍撤往龙门冲,攻打土豪张汉卿的土围子。游击队攻克土围子后,开仓放粮,救济民众。同时,方运炽派人到诸佛庵等地联系红32师,准备再攻麻埠。

22日,方运炽率游击队进至朱家湾时,突然遭遇敌陈耀汉旅。经奋力冲杀,游击队终于突出重围。

独山暴动后,敌人调集重兵疯狂镇压,游击队、赤卫队伤亡很大,苏区党组织遭到严重摧残和破坏。面对严峻形势,方运炽与六安中心县委及军事指挥部举行联席会议,总结暴动以来的斗争经验和教训,作出整顿组织、扩大武装、培训干部、清洗内部等多项决定。会后,方运炽等领导成员分赴各地,指导、帮助地方组织恢复和整顿。不久,他又专程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皖西斗争情况并请示工作。

1929年底,方运炽回到党中央,先后担任中央秘书处外交科秘书、主任。

1931年1月底,中共安徽省委筹备委员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中央召集方运炽与王步文、舒传贤等讨论组建中共安徽省委事宜。会议确定了安徽省委的工作规划和工作任务,并向中央组织部报送了省委组成人员名单。2月15日,中共安徽省委正式成立,方运熾任书记。由于他另有任务,省委书记由王步文代理。

发动震惊江淮的瓦埠暴动

1931年2月,方运炽受命再赴皖西北巡视工作。巡视期间,他根据斗争形势,在寿县、凤台、阜阳县委联席会议上,决定组建皖北(寿县)中心县委,隶属鄂豫皖边区特委领导。不久,他回到家乡瓦埠,了解具体革命情势,准备发动暴动。

3月27日,方运炽来到瓦埠上奠寺,召集寿县、凤台、阜阳三县负责干部会议,传达中央关于纠正“立三错误路线”的决定,着重就能否举行武装暴动进行讨论。会上,他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没有作出决断。会议即将结束时,瓦埠党支部送来情报:寿县县长张相昆即将带军警进驻瓦埠“清剿”。参会同志大多主张以打击这股敌人为契机,掀起瓦埠暴动。

次日下午,情况探明:进入瓦埠的并不是县政府的军警,而是当地联庄会派来护卫区公所的小股武装。面对形势变化,方运炽认为,“既然决定发动游击,就不管如何都要去干”。于是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后又成立了皖北红军游击大队,计划先抓住区长路奎汉,然后缴获地主豪绅的枪械,同时展开扒粮斗争。

3月30日,数以千计参加暴动的农民,暗藏各式武器,从四面八方涌向瓦埠街头,在望春园饭店门前竖起了有镰刀、斧头图案的红旗。上午,红军游击大队的三个中队分头行动,抓捕了十多个反动分子,从他们家中收缴了一批武器。地主豪绅吓得瑟瑟发抖,纷纷主动交出枪弹。

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次日清晨,方运炽等又发动周围数十个村落的农民3000余人,前往方小楼扒粮200多石。

4月1日,杨家庙联庄会等反动势力向瓦埠扑来。面对敌人优势兵力,游击队主动撤离瓦埠,行至张嘴子,又遭到多路敌人的围攻。危急关头,方运炽亲临前线督战,激励士气。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终难抵挡敌人攻势。突围后,县、区干部率暴动人员就地坚持游击,方运炽根据中央指示,前往鄂豫皖苏区。

瓦埠暴动期间,方运炽经常通宵工作,身体十分虚弱。在去鄂豫皖苏区的前夜,他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体,与皖北中心县委、红军游击队的负责同志研究今后的斗争策略和工作计划,并连夜给党中央写信,汇报此次巡视皖北的总体情况。

瓦埠暴动虽然失败了,但狠狠打击了反动腐朽势力,同时对鄂豫皖苏区打破敌人的疯狂“围剿”起到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倾注心血创建皖西北根据地

1931年4月17日,方运炽在金家寨参加了中共皖西临时分特委第三次扩大会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皖西临时分特委改组为中共皖西北特区委员会。特委会设五位常委,方运炽任特委书记,领导苏区4县及非苏区15县。

方运炽及其他特委成员为苏区建设和发展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特委组织,提拔一批工农干部参加指导机关工作,同时大量吸收工农分子进入党组织;对特区苏维埃政府、军队和群众团体的领导机关进行重建和改组;指导特区政府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开展节约储粮宣传教育,为打破敌人对苏区的封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苏区的文化教育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建立各级文化教育委员会,负责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选派得力干部担任文化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创办《火花》半月刊、《红旗》三日刊、《苏维埃周报》《赤色先锋》等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进步思想文化,方运炽以党报委员会成员身份,亲自担任《火花》《红旗》两刊的编辑;在特委指导下,大量宣传品通过多种途径送进白区,扩大了革命思想在白区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皖西北苏区党员由2400余人发展到5000余人,苏区政权建设、土地改革、群众组织、医疗卫生事业及地方武装发展均有显著进展。

就在鄂豫皖苏区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时,张国焘由上海辗转来到苏区。1931年5月12日,张国焘在河南光山县新集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随即撤销了鄂豫皖边区特委,张国焘任分局书记,总揽鄂豫皖苏区党政军大权。方运炽与徐向前、郑位三等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仅被选为分局候补委员。

6月底,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新集召开,方运炽率皖西北苏区代表团参加会议,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会议期间,方运炽报告了皖西北苏区的斗争形势及政策、措施,赢得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和残酷“清剿”,鄂豫皖苏区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生活条件极为艰苦。方运炽与群众同甘共苦,“每日三餐薄粥”。但为了皖西北苏区更大的发展,方运炽夙夜在公,呕心沥血。

7月1日深夜,他就红四军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给党中央写报告,在汇报皖西北苏区情况的同时,称“目前苏区如此猛烈扩大,干部真是缺乏万分,望中央速派……工作人员”,还计划“派100人到苏联学习军事”,其亟盼苏区快速发展的急迫心情跃然纸上。当月,中共皖西北特委改为道委后,方运炽任道委书记。

同年夏,政治保卫局在后方医院破获了所谓的“AB团”反共组织,红四军又搞了所谓的“策反信案”。张国焘别有用心,想借机清除异己。他一面坐镇白雀园,在红四军大肆整肃,许继慎、周维炯等一大批红军指战员遭到“清洗”,一面派人到皖西北苏区“肃反”,刑讯逼供,牵连极广。张国焘根据这些“口供”断定:皖西肃反工作几乎没有进行,要求立即进行大肃反,并批评方运炽及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存在“许多严重的错误和缺点”。

由于确有敌人渗透到苏区进行破坏活动,因此在“肃反”之初,方运炽一度也认同张国焘的观点。但随着肃反不断扩大,大批红军将士和苏维埃各级干部被整肃、杀害,方运炽意识到“大肃反”对革命事业的巨大危害。他逐渐认清了张国焘行为的实质,对其极其不满。方运炽认为,“肃反绝不是‘杀’的问题,而是要严密自己的组织,加强自己的工作,扩大政治影响来肃反。仅凭个人怀疑就马上逮捕是不正确的,一方面帮助了反动派,一方面使群众不安”。

12月,張国焘派人到麻埠召开皖西北各县党员代表大会,以“肃反不力”为借口,宣布撤销方运炽的道委书记职务。不久,方运炽又被扣上“改组派”罪名。

1932年10月,张国焘违背党中央“诱敌深入,待机破敌”的指示精神,与敌死打硬拼,致使反“围剿”作战失利,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鄂豫皖苏区转战川陕,方运炽随军西行。

行军途中,方运炽背着沉重的粮袋翻山越岭。由于身体虚弱,又染上疾病,加之精神上备受折磨,他不幸病逝,年仅2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组织为方运炽平反,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20年,方运炽的衣冠冢迁入寿县革命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寿县特委苏区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苏区人家
寿县古城墙:千年守护御“洪兽”
苏区创业致富人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