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浩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商路极为繁华。长安作为当时全球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接待了无数到访的外国使节。天竺(今印度)的戎日王朝与大唐关系极好,自然也定期派遣使节拜访大唐,按例大唐也须回访。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遣时任右率府长史的王玄策出使天竺。没想到,使节团还没有到,却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大事。
——译自《旧唐书·西戎传》
王玄策心里明白,无论说多少个不可能都不能让他眼前一层又一层的兵马变成欢迎的仪仗队,也不可能让架在脖子上的钢刀变成诱人的葡萄美酒,更不可能让这么多皮肤黝(yǒu)黑的士兵变成西域妖娆的舞娘。
他必须承认,堂堂大唐特使,领唐太宗李世民之旨出使西域各国的大唐特使,一路上都被周边小国以最高规格接待的大唐特使——真的被绑票了!
即便如此,他还是心存侥幸:万一……万一这帮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呢?或许我一说出自己大唐特使的身份,这帮人就会立刻下马,把兵器丢一地,跪下来乞求我的宽恕呢?嗯,我一定要尝试一下!
“你们可知道自己绑的是什么人吗?我等为大唐使节,你们不要命了吗?这些东西是沿路诸国进贡给大唐皇上的礼物,你们也敢抢?”
小军迷课堂
使 节
最初是指朝廷发放给使臣的一个信物,作为出使凭证。后来指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或办事的代表。
玄策挺身奔吐蕃西鄙,檄(xí)召邻国兵。
——《新唐书》
这句话直接翻译过来,意思就是:王玄策从劫匪手中逃脱,一路逃到吐蕃的西边,下檄文征召各国士兵(想要报仇)。
然而,也只有这一句话。
《新唐书》描写那一夜,仅用一句话写了王玄策、蒋师仁两位特使逃脱天竺士兵的羁押一路奔逃的故事。
史学家并不知道,王玄策双手被反绑在背后,就算是睡觉时也没有被松开,两条胳膊如万针扎刺,内心和身体都极度痛苦。
史学家并不知道,那个留了心眼儿在靴中藏刀、割开了王玄策身上绳子的官员,一路上他的脚被刀柄磨破了多少次,最终他还是死在了天竺士兵的手里。
史学家并不知道,区区三十人想逃脱两千人的追击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史学家并不知道,除了最终逃出来的王玄策和蒋师仁,使节团的其他三十人究竟姓甚名谁。史书上完全没有他们的名字。
但是王玄策知道,他躺在戈壁滩上大口喘着粗气时,不断摩挲着几位部下用命抢回来的“使节”时,嘴里在反复念着三十位使团成员的名字,耳朵里不断回响起他们最后留下的那句话:“王大人,你先走,我们殿后!”
其实,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不是军人。
平日里,他们有的负责驾车,有的负责后勤,有的只是从事通译工作,但在危机来临时,他们无不挺身而出,成了不折不扣的英雄!
“大人,记得回来接我们!哪怕我们早已身死!记得让我们魂归大唐!”
王玄策双目充血,毛发倒竖!深吸了一口西域夜晚干燥而冷冽的空气,猛地爬起,在戈壁上反复踱步,转过头来望向刚刚逃出的方向。
泥婆罗国王很烦,真的很烦。他烦的时候就会反复摩挲一套大唐瓷杯。这时候国王手里捏着两个瓷杯,搓得“呲呲”作响,眼看就要碎了。
现在站在堂下的那两个人,没有随从,没有车队,进城的时候马都像是快要累死的样子,更别说那一副狼狈相了。可偏偏使节做不得假,这根棒子经过大臣的反复查验,的的确确代表了大唐天威。
“大王,这兵,您借还是不借?”堂下的王玄策早就等得不耐烦了。
泥婆罗王急忙应声:“天使稍等,容小王与众臣商议一下。”
“有什么好商议的?绑架大唐使节,抢夺贡品,可不是小事。我等路过此处,吐蕃与我大唐是亲家,你们又是吐蕃的藩属国,借点儿兵有问题吗?难道,你们和他们是一伙儿的?”
王玄策说到这儿,眼一瞪:“好哇,兵我们也不借了,我这就去吐蕃都城面见赞普松赞干布与我朝文成公主,并发信回国,他日领兵攻打天竺,顺道也灭了你泥婆罗!”
“天使……天使息怒!”泥婆罗王是一个经不起吓的主儿,忙从宝座上起身,跑到王玄策面前连连拱手,“天竺强,泥婆罗弱,天使必然也知道,我们就算借了兵给你,也没有能力去撼动天竺啊。”
“大王此言差矣,天竺强势,本因戎日王强势。我们一路而来,也对天竺现在的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戎日王与大唐交好,我等才会出使天竺,没想到还没到地方,戎日王居然身死。他死后,乱臣阿罗那顺大逆不道,居然篡位,这次劫我们的就是他!居然为了区区一点儿贡品做出劫我大唐使节的荒唐事来,就没有想过天怒之威吗?我们不是要讨伐整个天竺,而是要阿罗那顺付出代价!如今天竺就是一盘散沙,如果大王助天竺剿灭乱臣贼子,这份情谊,天竺岂能不记在心里?万世交好也不在话下!而且……”王玄策一顿,“我大唐也会记得你的好!”
这一句“大唐也会记得你的好”真正打动了泥婆罗王。现今大唐商路发达,哪怕指头缝里漏出一点儿丝绸、茶叶、瓷器,振兴泥婆罗也不在话下。泥婆罗王的心理活动就是:抱大腿!唐朝的大腿必须抱!可是……
“这个出头鸟,还真不敢做呀!不如,我们派人通知吐蕃和天朝,让他们派兵来,我们再辅助您剿匪平乱?”泥婆罗王掂量了一下,胆子还是小了那么一点儿。
“大王,兵贵神速!阿罗那顺做出篡位恶行,根基不稳,军心必然涣散,现在出兵,最大的功劳就是您的。喜马拉雅天险挡道,等吐蕃、大唐兵马到了,恐怕阿罗那顺已经站稳脚跟了!”王玄策心里早就骂开了:畏畏缩缩,这个大王是怎么当的!
“报告大王,城外有一千多骑兵出现,是吐蕃的兵马!”堂外突然传来传令官的呼喊。
小军迷课堂
戎日王(606—647)
是古印度7 世纪时最负盛名的君主。他功勋卓著,据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所载,他有五万步兵,五千象军,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打败了印度北部的许多小国。
“城内的人听着,阿罗那顺杀害戎日王,谋反篡位,天地不容!我大唐皇帝当年与戎日王交好,得知此事,与吐蕃共派出10 万大军讨伐阿罗那顺,誓取阿罗那顺狗头,我们只为阿罗那顺而来,其他人只要弃暗投明,大唐、吐蕃皆不会追究……”
这位因为嗓门儿大而被选出来的天竺商贩已经在城下喊三天了,每过两个时辰,才能稍微喝口水歇息片刻。
而另一边,王玄策则舒舒服服地坐在一个大帐里,边上除了副使蒋师仁,还有几位吐蕃、泥婆罗以及其他各国的将领。
“这次若不是文成公主殿下得知我们遭难,赞普松赞干布当机立断,派来一千两百名精兵猛将,我怕我们还要再费一番口舌。”蒋师仁的确也没想到,这一计看似异想天开,居然还真成了。
吐蕃精兵日夜兼程到了泥婆罗,泥婆罗王不用自己出头了,倒也大方,借出七千兵马。再加上这些天王玄策以大唐、吐蕃的名义发出檄文,征召各藩属国之兵。大唐威名之下,各国莫敢不从,最后军力居然破了万。
即便如此,王玄策也不敢大意,这万人究竟能起多大作用他心里也没底。苦思冥想之下,他定下了两条计谋。
第一计,就是心理战!
戎日王身死不久,阿罗那顺根基不稳,城内的居民和士兵也未必愿意听从阿罗那顺的命令。王玄策灵机一动,把阿罗那顺的都城围住,派人散播戎日王是被阿罗那顺所杀的消息,同时夸大了联军的军力。这一计果然效果非凡。这几天偷偷出城投降的戎日王旧部不计其数。王玄策也把城内的情况摸了个清楚:除了阿罗那顺的亲信,就算是没投降的人,其实也都不愿与大唐、吐蕃为敌,城内军心早已不稳。不过,把守城门的全都是阿罗那顺的心腹,想要偷偷开门,可能性不大。
王玄策算了算,这三天偷偷出城投降的天竺官员已将近百名,更有大德高僧数十名。阿罗那顺已经众叛亲离了!“想必,他今天就要坐不住了!”
果然,不到中午,城门大开,天竺军队鱼贯而出,遥遥估算大概有两万之众,由吐蕃、泥婆罗以及周边各个藩属国组成的“多国部队”也随即摆开了阵势。
大战一触即发之时,王玄策却慢悠悠到了阵前,说了一句话。熟通天竺语的士兵们立即就把这句话传了下去,喊了出来:“阿罗那顺杀戎日王,你们还要与之为伍?”
大军吼声未落,天竺部队明显一阵骚动!阿罗那顺的将领连杀数人才把这场骚动压了下来。这一闹,天竺部队的士气降到了冰点!
不战,则屈人兵!
至此,多说无益,打吧!一万对两万!看起来似乎是联军弱了一点儿,但是这种战争,没有计策,只有气势!
步兵对步兵,对冲!一面是被许诺了无数好处的联军,一面是犹疑自己要不要打仗的天竺部队。“一触即溃”,战事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联军一个打两个居然毫无压力。
眼看天竺的部队就要撑不住了!
突然,天竺部队后方传来了一阵兽吼声,一群巨大的身影在阵后排开了,这些身影大约有两人之高,在步兵阵后显得特别突出!
大耳朵,长鼻子,四肢如柱!是天竺象兵!
天竺士兵似乎受到了鼓舞,开始兴奋地嘶吼起来!在他们看来,对手再强也强不过这些象兵!
不过,王玄策的第二计等的就是象兵!
他向身边的吐蕃将领一拱手,道:“劳烦将军了!”那黝黑的吐蕃将领一笑,还了一礼就出了帐。
“象兵就是阿罗那顺的王牌了。当年我朝玄奘法师就曾记载戎日王有象兵五千,无坚不摧,无往不利。可惜,到现在阿罗那顺能动用的象兵未必能超过一千!更何况,天竺的士兵大概不知道真正的马战是什么样的。”
小军迷课堂
抛 射
相对于瞄准目标的平射,抛射通过计算距离,把弓箭射向天空,通过重力与箭矢的加速度增加杀伤力和杀伤距离。
酣战的“多国部队”一见指挥部发出了信号,也不恋战,瞬间退下。战场上突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留下了一脸迷茫的天竺士兵,有个天竺将领居然大笑起来:“什么大唐、吐蕃强军,看到我天竺象兵居然逃得比兔子都快,哈哈哈哈哈——嗷呜……”
这“嗷呜”一声,居然是一支利箭射穿了他的咽喉!
潮水般退下的大军阵中如快船破浪一般,自动分开了一道口子。一千多骑兵风驰电掣而来。刚刚那片刻寂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场战争的高潮即将来临。
一马当先的,正是那吐蕃将领!马刀在手,猛将怒吼!
“盈弓!”
千人马上张弓,对天!
“破!”
“飒飒飒飒!”随着将领一声号令,千支箭如同一群致命毒蜂般飞了出去,天竺士兵应声倒下一片。
骑射,这本是突厥骑兵的杀招。唐朝大破突厥后,唐朝军队从俘虏那儿把这招学到了手。唐朝、吐蕃和亲之后,这招又传到了吐蕃。
只一射的时间,飞驰的吐蕃骑兵就已经到了天竺阵前。冲锋永远都是骑兵的绝杀招数,马匹飞速奔跑,杀敌真犹如砍瓜切菜。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一面是征战多年、气势十足的骑兵,另一面却是无心恋战、完全没有见过这种打仗方式的步兵。
不过,吐蕃骑兵的目标,可不只是步兵!骏马飞驰,一瞬间他们就到了象兵面前!象兵们慌忙控制住大象,准备迎接冲击。
王玄策远远地看着战场,轻笑了一声:“当我们是傻子吗?谁会用马去撞大象?”
眼看就要与大象撞上了,吐蕃骑兵突然一勒缰绳,一千多骑兵居然从大象与大象的缝隙当中穿了过去!
突破象兵的部队径直前冲,转了一个巨大的弯,直接到了战场另一侧!“盈弓!破!”“飒飒飒飒!”好戏重演!
王玄策的计谋就是这样,大象虽然强,身上又涂满了泥浆,普通的弓箭根本射不进象皮,但是大象最为致命的弱点是行动迟缓,对付步兵还可以,但是遇上骑兵就完全跟不上节奏了。王玄策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制定出了一套“骑射—冲锋—骑射”的进攻方式,瞬间把天竺部队撕扯得七零八落。
“大象是强,但是我大唐有句话叫‘蚁多咬死象’!”王玄策握了握拳头,“平射不行,就抛射。大象身中一箭,不痛不痒,但身中十箭、一百箭呢?更何况,大象不痛不痒,象骑兵可不行,他们中一箭就完了!大象再强,没有人操控也是白费!”
正如王玄策所料,不过三五个来回,象兵就已死伤大半,大象失去了操控者加上身中数箭,已然发狂!在天竺军阵中不断地奔驰、冲撞。剩下的天竺士兵也被踩死很多。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骑兵再次冲锋了,因为天竺的阵势已经乱了。
战,则敌丧胆!
“今天,我们必能拿下阿罗那顺,之后的战斗也就简单了。”那位立下奇功的吐蕃将领已经回到了王玄策身边,正想再拍两句马屁,夸夸自己的兵,以便让大唐使臣将来能在文成公主面前给自己美言几句,突然阵前传令兵的声音传了过来:“阿罗那顺他……他跑了!”
阿罗那顺逃走的这几天,王玄策很郁闷,不过有人比他更郁闷,那就是东天竺王尸鸠(jiū)摩。这不,他正在王宫里骂街呢:“阿罗那顺这小子哪里不能逃,居然逃到我的地界上来了!还有脸跟我借援兵?还真是有样学样,人家王玄策能借,你以为你也能借?人家有大唐做靠山才借得到,你背后有什么?毛都没有啊!”
“大王,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还是想想怎么办吧。人家打仗越打人越少,王玄策那边的兵马,加上戎日王的旧部投降,现在越打越多了!有消息报来,他正集结兵马往我国开进呢!”
“怎么办?这还用问?把阿罗那顺交出去!千万不能让大唐和吐蕃认为我和他交好。他们可真是恶狼啊,有了这个借口,他们非得从我们国土上撕下一块来不可!”
当他们把绑得跟粽子一样的阿罗那顺送到王玄策阵前时,当时的情景是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的,明明应该是战场的地方,却热闹得像集市一样。
天竺数百城池诸侯都听说了王玄策的威名——三天,仅仅三天就攻破了昔日戎日王的都城。戎日王的兵马有多强他们是知道的,那么轻松就打败戎日王军队的王玄策又该有多强呢?
“麻烦通传一声……”
“我是天竺奥里萨邦国主,前来向大唐王大人投降……”
“我也是来投降的,我还带来了珍贵的礼物以示诚意!”
“哎,明明是我先来的……”
小军迷课堂
天竺局势
古印度战乱不断,虽然戎日王统一了当时印度大部分的领土,但是印度依然处于一个分裂的状态,有东天竺、中天竺、北天竺等几大势力。而且即便是各大势力的君主,对他们治下领土的掌控力也不足,可以说是一城即一国,各自为政。
“投降你也插队,太不厚道了吧!”
…………
这一战,王玄策、蒋师仁率领的多国部队大获全胜,不仅阿罗那顺,就连他的妻子、儿子都被俘虏了,总共俘敌一万两千余人,牲畜三万多头,向其投降的天竺城池超过五百八十座。东天竺国王尸鸠摩投降时,送了王玄策三万牛马“犒劳”军队,兵器、宝石、绸缎无数,甚至向王玄策献上了天竺地图(古代臣服的表现之一)。王玄策收回了阿罗那顺夺走的各国贡品,押阿罗那顺回了国。当时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他们到达大唐后,对阿罗那顺说:“如果你不是道德败坏,甚至还劫持了我大唐的特使,怎么会落得今天变成囚犯的下场?”
王玄策也因为这份功劳被提拔做了朝散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