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PT教学模式在血液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04 01:38李佳佳陈卫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血液科血液病涂片

张 凤,朱 凯,刘 林,李佳佳,陈卫东,陈 辉,高 涌

越来越多的医学教学人员开始将综合课程计划融入到临床医学教学中,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全面化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以知识集约化的形式将医学课程进行组合。在这一背景下,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及治疗(CPPT)为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便以其独有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出现[1]。CPPT教学模式将众多基础课程与相应临床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2]。CPPT的核心内容是对某个系统疾病从基础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同时采用多学科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本研究在立足于CPPT教学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将其与血液病教学进行结合,希望可以充分发挥CPPT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培养血液病专业学生整体的临床思维,并以此实现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能力的最终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9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4人和对照组5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CPPT教学模式。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 按照大纲规定的课时及内容制定课程安排,选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理论知识扎实、有责任感的教师负责理论课。当涉及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涂片理论内容时,邀请血液科实验室教师讲解。

1.2.2 教学方法 在进行分组前,带教老师统一备课,确保其熟练操作CPPT教学流程。2组医学生均由同一团队的3名教师(含血液内科医生、骨髓细胞形态学医生)负责,团队教师均具备讲师职称,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熟练。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传统教学血液系统疾病共6学时,全部为理论教学。观察组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改革后共8学时,其中理论5学时,实践3学时。每讲授完一个章节的理论内容后,转移到实验室进行病例讨论学习,选择优秀的典型初诊病例,准备好相关血片、骨髓片;在介绍不同的病例时,分别提出该病涉及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疾病转归及可能的预后问题,让学生回答、讨论;涉及细胞形态学问题时,让学生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由血液科固定实验室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细胞形态学问题,最后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下节课的内容及可能的问题,督促学生课下预习及文献查找,分组讨论或者临床模拟医患沟通。

1.2.3 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后2组统一进行系统测试,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战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分别占总成绩的60%、20%、20%。理论考核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病例分析评估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外周血、骨髓涂片识读考察学生辨认细胞学形态及特点的能力。同时,采用调查问卷评估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包括理论课讲解、病例分析能力、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课时分配、细胞涂片识图能力、临床技能、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增强10项,每项总分1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及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分)

2.2 2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理论课讲解、病例分析能力、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理论知识掌握能力、课时分配、细胞涂片识图能力、临床技能、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增强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2)。

表2 2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n)

3 讨论

作为病情复杂且实践性强的临床学科,血液内科涉及较多课程,比如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而血液内科是临床专业性较强的科室,需要专业的医学生,这就需要这些医学生熟练掌握上述基础的课程知识,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提高血液科内科临床质量。CPPT教学课程在血液病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够符合医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兼顾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将整体思维融入到血液病教学中,使得学生可以在遇到类似的病例或者是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以一个整体的思维看待病症,并快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3]。与原有的教学模式相比,CPPT教学模式不再拘泥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辅以真实的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以此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4]。血液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教学后,会根据CPPT教学模式中实践操作的特点来为学生安排科室实践机会,深化学生对所学习知识的掌握,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病人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主观自主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进行实战操作,以此实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达到预期效果的目的[5]。

血液科教师在进行CPPT教学模式的运用时,充分发挥CPPT教学模式的优点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复合资料,扩大学生参考案例的范围,而并非拘泥于国内特殊案例[6],这对于学生对所学血液病知识的了解、特殊病症中各科室内容的交叉与融合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构建临床思维,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7]。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深化基础知识与案例间的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在潜移默化当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治疗中的难题。CPPT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对于医学生而言,同时几个课程综合系统性的授课,进展节奏快,重难点部分重叠后难度明显增加,要求学生课后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掌握和理解。在今后的CPPT课程中,可根据学生实时实际反馈适当调整课程比例数,增加CPPT难点及重点掌握内容时间,提前将临床病例及知识点发给学生进行思考预习,有利于医学生对各系统知识点的掌握。

CPPT教学模式通过强化学生对CPPT教学理念的认知,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8]。同时,教师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去进行自觉、自主讨论,并由小组间共同合作来解决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血液病教师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医师进行学习交流向学生详细介绍CPPT教学理念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信息,为其灌输现代化血液系统疾病难题攻克的信息,并引导师生从传统授课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接受更为先进的CPPT教学理念[9]。

CPPT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对血涂片、骨髓细胞学涂片及染色的观察有利于对血液病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淋巴瘤与白血病内容学习方面提供更为真实的骨髓以及病例涂片或切片。此外,CPPT教学模式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可有效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地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综合临床素养。

综上,CPPT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病教学当中,可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评价,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多科室间教学内容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血液科血液病涂片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痰标本涂片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检测结果比较
不同采样时间,不同性状痰标本抗酸染色阳性率分析
改良简易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确定高危跌倒人群对预防血液病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
血液科化疗药物外渗导致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血液科患者感染危险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