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木强
广州瑞华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某项目位于项目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总建筑面积68926m2,由地下室、三栋塔楼(带商业裙房)组成。地上总建筑面积48764m2,地下室建筑面积20162m2。裙房为2层商业,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为13.40m;西1塔楼为19层办公楼,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为93.60m;西2塔楼为13层办公楼,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为66.60m;西3塔楼为8层办公楼,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为44.10m。地下室共两层[1],底板面标高约为-10.70~-11.30m之间。本次超限设计的楼栋为西二栋,图1即为方案效果图。
图1 方案效果图
本项目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塔楼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商业裙房的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本场地类别为二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C类场地,基本风压为0.5KN/m2,承载力设计时考虑1.1的放大系数,同时取10年一遇基本风压0.30KN/m2进行舒适度验算。
由详细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得出,本项目塔楼采用灌注桩,桩径为800mm~1600mm。以中风化花岗岩作为持力层,桩身混凝土采用C40,桩端进入持力层约为0.5m。
西2栋为13层办公楼,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约为66.85m。该项目地下室层数为2层,因地下室顶板存在大开洞,并通过初步计算得出地下一层与首层的侧向刚度比2.1874(X向),1.7018(Y向),不满足规范对嵌固端的要求,故西2栋的嵌固端取在基础面。
底部裙楼部分东西向长度约247m,地下室每隔50m左右设后浇带,未设伸缩缝;依据建筑功能以及结构分缝后规则性,地上三栋塔楼间设置两道防震缝,西1、西2塔楼间缝宽250mm,西2、西3塔楼间缝宽150mm。
图2 结构分缝示意图
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 67号),结合结构平面及软件分析数据,西2栋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尺寸突变、楼板不连续、局部不规则等不规则类型,属于超限结构[2]。
本项目为商业办公类项目,属于体型特别不规则高层建筑,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因素,选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C”,即抗震性能水准为1、3、4(小震、中震、大震)。
采用YJK和ETABS分别计算分析,计算时考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扭转耦合、双向地震作用及施工模拟。计算完成后通过对比得知,两个程序的周期相差约2.9%,结构总质量相差约1.001%,塔楼基底剪力相差约1.03%,符合结构分析的要求。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的要求,该单体应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小震下的补充验算。计算时采用了5组天然波及2组人工波。7条地震波得出楼层剪力平均值曲线与CQC得出的剪力曲线基本一致,在施工图阶段对塔楼按规范反应谱得出的地震力进行放大,X向调整系数最大值为1.155 ,Y向调整系数最大值为1.130。
采用YJK进行中震等效弹性计算,采用材料强度标准值进行正截面计算,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进行斜截面计算,计算参数不考虑承载力和地震内力的调整,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调整为0.23,得出结构的数据,首层的基底剪力之比,X向为2.50,Y向为2.30,地震作用量级基本合理。根据程序分析的结果,可保证剪力墙和框架柱抗弯不屈服,抗剪弹性;转换梁和转换柱抗弯弹性,抗剪弹性;剪力墙连梁和框架梁抗剪不屈服的性能目标。水平地震下剪力墙全截面名义拉应力σ不宜大于2.0ftk,读取YJK偏拉验算结果,全楼剪力墙拉应力σ均小于2.0ftk,能够满足要求。当剪力墙出现小偏拉时,墙肢的抗震构造措施提高一级,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配筋率不小于1.4%,配箍特征值增大20%,墙身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不小于0.6%[3]。
结构计算时材料强度取标准值,等效弹性分析时不考虑地震内力和承载力调整,阻尼比取0.07,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取0.5,经程序计算分析得出结构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大震基底剪力、大震基底剪力/小震基底剪力和层间位移角
大震作用下等效弹性计算得出的底部剪力约为小震作用的5.1~5.48倍,表明计算结果合理,最大层间位移角1/166<1/125,满足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材料模型采用弹塑性损伤模型,可考虑材料拉压强度的差异、刚度强度的退化和拉压循环的刚度恢复,其轴心抗压和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C 表采用。
钢材的动力硬化模型采用双线性动力硬化模型,在循环过程中,无刚度退化,考虑包辛格效应。
该单体采用拟模态阻尼体系,并考虑各阶模态阻尼比为5%。采用这一阻尼体系,对阻尼的考虑,不会像瑞雷阻尼一样对结构阻尼考虑得过大,也不会如α阻尼体系考虑得不足。
非线性分析采用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步=逐层加载施工模拟i,第二步= 第一步+地震荷载。
动力时程分析考虑P-Delta效应。分析模型采用弹塑性楼板,其中楼板与墙元均采用最大1.5m×1.5m网格。
采用SAUSAGE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三组大震地震记录(2组天然波,1组人工波)分析,模型中分别按水平双向地面加速度时程的方式计算。输入地震动参数时,分别按100%和85%幅值计入主次方向。地震动幅值根据《高规》第4.3.5条选取,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最大值为220cm/s2。为方便统计, 呈现3个时程工况如图3所示。
经对比结构弹性模型与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指标,显示结构前6阶的周期较为接近,前者质量为40503t,后者质量为40712t(包含钢筋质量),两者质量相差0.6%,表明计算模型合理可用。
图3 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
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一般可分为构件层面和整体宏观层面,西2栋大震弹塑性与大震弹性底部剪力的比值介于40.83%~80.21%之间,弹塑性基底剪力约为弹性结果的70.44%(X向)和80.21%(Y向),表明本塔楼在大震下非线性特征合理,地震能量得到了有效消散。
两个方向最不利工况下楼层层间位移角分别为1/169(X)和1/173(Y),均满足1/125的限值要求[4]。
结构在3条地震波时程分析下的塑性损伤分布情况基本类似,选取最不利工况分析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性能水准,其应力情况如图4所示。
由分析结果可知,剪力墙受压损坏主要集中在连梁。核心筒底部加强区剪力墙在首二层出现轻度损坏,其余为轻微损坏,其余楼层墙肢基本处于无损坏或轻微损坏, 满足性能水准要求。
图4 剪力墙(连梁)、框架柱、框架梁性能水准
大部分框架柱轻微损坏,部分轻度损坏,个别普通框架柱中度损坏。
框架梁混凝土部分最大受压损伤系数达到0.77,部分的框架梁发生中度损坏,个别梁重度损坏,可以有效的耗散地震能量。
综上所述,本子项可满足预设的抗震性能目标。
提高底部加强区及裙楼上两层范围剪力墙及框架柱配筋率,墙身水平和竖向配筋率均提高至0.6%、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范围为底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框架柱纵筋配筋率不小于1.6%。裙楼屋面上、下两层的柱子箍筋全高加密,加密区间距不大于100mm。塔楼周边框架柱的抗震等级在裙楼顶板上、下两层均提高至特一级。
通过MIDAS Gen软件对整体分析模型进行屈曲分析,以考察该结构的稳定性。经分析,柱临界轴力(屈曲时最小荷载)与实际承载受力之比为49.53,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该部分穿层柱可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安全可靠。
部分大跨度的转换梁采用型钢混凝土梁,对型钢混凝土梁采用MIDAS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价型钢混凝土梁在抗弯、抗剪、抗扭复杂应力状态下是否满足小震、中震、大震承载力要求。相关规范并未给出抗扭配筋的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分析指导扭剪截面的配筋,以指导施工图设计[5]。
根据结构平面和楼板应力分析结果,对薄弱部位和重点部位楼板的厚度及配筋进行适当加强。裙楼屋面板厚加强至不小于150mm,裙楼屋面上下层板厚适当加厚至不小于120mm,核心通周边楼板加强至不小于150mm,楼板钢筋按不小于0.25%配筋率双层双向设置。
本项目属于高层商业综合体超限建筑,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体系,结构设计通过采用不同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计算模型的结果合理可靠,并通过大震弹塑性分析结果找出结构薄弱部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多项抗震加强措施,保证了结构的承载力和一定的延性。经分析得出,计算结果可靠、合理,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有效指导,实现预设的抗震性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