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刚 肖惠萍 张真
当前,建设工程中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引发工程质量问题、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极大地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追根溯源,未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导致建筑市场乱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根本举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5G 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市场监管与服务模式,使得采用“互联网+信用”手段加强监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主流趋势。2017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级住建部门通过平台认定、采集、审核、更新和公开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信用信息。早在2007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级住建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的信用监管信息系统和平台。
近年来,黄石市住建局高度重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印发《黄石市建筑市场信用管理考核(试行)办法》等文件,连续开展2020、2021年度黄石市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在湖北省住建厅的业务指导下,黄石市住建局抽调建筑业科、市场站、信息中心等部门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建设“黄石市建筑市场信用动态监管平台”,致力解决当前建筑业存在信用约束力差、执法效率低、信访渠道单一、建筑就业信息封闭等突出问题。
据了解,该平台结合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实际,以信用数据为根本,以打造行政处罚“云案卷”、生成企业信用“新名片”、搭建招聘用工“聊天室”为特色,采用微服务架构运行模式,分为市场动态执法、建筑市场信用及建筑用工清欠等三个系统,涵盖基础数据、执法监管、行政处罚、信用管理、清欠信访、农民工培训、招聘用工等多项业务功能,支持PC 端、移动端多方操作。
黄石市建筑市场动态监管平台架构设计
平台内的数据信息以企业自主填报基本信息为基础,结合住建部门的日常监管进行动态更新,对上与湖北省住建厅“四库一平台”对接,对下与县市区住建(建设)主管部门联动,在市本级与黄石政务云系统中的大数据和政务管理(公共资源)、市场监督、信用办、人社、公安等部门形成信息交互管理,对内与局既有业务系统信息共享,建立完备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市场动态执法系统”是电子行政执法的具体体现。执法系统融合5G 通讯、电子签章等多种网络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具备执法记录、行政文书、电子卷宗等功能,旨在提高行政执法效率,规范行政处罚流程。总的来说,分为三个功能模块。一是基于电子签章技术的执法文书功能,电子签章与实体签章的作用相同,均可识别签署主体的身份,代表签署意愿,以此来确保电子行政执法文书的法律效力。执法人员借助移动端APP,在住建行政执法文书上填写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仅需数秒钟便实时发送到对方手机上,实现电子文书自动签收,取代了携带纸质执法文书开展执法的传统模式。二是基于自动关联记录的项目管理功能,项目概况、施工进度、电子影像、执法文书、整改回复等信息、资料均直接关联到对应项目,检查问题和整改回复一一对应,超过整改时限会提示工作预警信息,实现了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的项目监管。三是基于智能分类储存的卷宗整理功能,借助系统实现无纸化办案笔录制作及程序的报批流程,将案件办理、调查取证大量环节前移至执法现场,依据日常现场执法录像和全程执法视频智能分类、整理形成电子卷宗。所有案卷可迅速查阅,通过搜索关键词实现精准定位,打造行政处罚“云案卷”,切实减轻“数据负担”。
“建筑市场信用系统”是信用信息管理及应用的交互渠道。该系统作为信用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建筑市场信用信息采集、检查、记录、发布、存储、评价、管理的闭环体系。以在黄石市行政辖区内参与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为管理对象,既包含综合表彰、行业获奖、业绩考核等加分项,还涵盖资质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安全建筑节能管理、市场行为管理等减分项,通过信用申报、考核及评价整个流程,建立企业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记分标准,实行企业信用等级动态评价,并实时发布信用“红黑榜”,生成企业及人员信用“新名片”。
诚信差异管理是信用数据应用的最直接体现。对于信用评价较好的企业,可合理降低抽查检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对信用评价一般的企业,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检查;对违法失信的企业,适当提高抽查检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实行守信与失信、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差异化管理。并将数据运用到市场准入、评先评优、工程招投标、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程担保与保险等环节,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天网,加大了“互联网+信用”监管的震慑力。
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的差异管理
“建筑用工清欠系统”是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建筑行业招聘用工的有效途径。黄石市住建局为降低企业及群众信访成本,大力推行“互联网+信访”新模式,可实现网上清欠受理、处理及回复等全过程管理,全力构建信访系统更加智能好用、受理办理更加透明规范、回复回访更加快速友好、问题解决更加及时高效、服务决策更加精准有力的网上信访工作新格局。
因建筑行业类型繁杂,用工人员多,在社会上并未形成统一有效的招工渠道,招工与找活信息不匹配,导致出现建筑行业招工找活难现象,即使高薪也很难招到合适工人。在该系统中,建筑企业和工人可实时发布用工、工作需求,经主管部门核实正确性后置顶消息,采用线上招聘和线下签约等多方式相结合,形成建筑行业招聘用工“聊天室”“交流圈”“云市场”,可为建筑企业和建筑工人搭建劳务用工信息匹配的桥梁,既可帮助建筑企业找到优质工人,又可增加建设领域的就业机会,解决用工难、用工荒等问题。
平台操作界面
2021年10月,“黄石市建筑市场动态信用监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开启了黄石建筑市场数字信息化新时代。平台通过开放系统端口供县市区各级住建(建设)局使用,对全市建筑企业400 余家、建筑工地10 万人实行信用监管的同时提升服务,实现全市住建行业监管“一盘棋”。平台启用后已组织举办数十次平台宣贯、培训活动,涉及205 家企业,近400 余人。
目前,平台运行已进入稳定阶段,将全市近300 余家企业纳入黄石市项目建设管理信用监管范围,每年在平台内开展年度建筑市场信用评价工作,社会反映良好。在2020年度建筑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工作中,评选出A 级(优秀)企业17 家、B 级(合格)企业89 家、C 级(不合格)企业0 家,将信用评价等级实时推送给发改、政数、市场监督、人社等部门,并在各自领域给予享受相应的优惠及政策待遇。另外,执法人员自信地说道:“平台内移动执法、信访投诉的使用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不会像以前一样感到力不从心了。”
住建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需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和资源去建设和优化。下一步,黄石市住建局将继续遵循“织一张政务网,抓一条信用线,搭一座服务桥”的宗旨,用好“互联网+信用”这把利剑,在提高监管效率的同时努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为推动黄石市建筑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