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财会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例

2022-11-04 17:17姜艳丽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6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姜艳丽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 250103)

0 引言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会计岗位职业胜任能力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类人才一直是学界和教育界探讨的话题。

1 问题的提出

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办学角度来看,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是第一要务。而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既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学生成长的自我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创建自我教育机制,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长期以来,财会行业对会计从业人员一直有职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企业希望学生在入职之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当然,这种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学院历年毕业季针对学生就业单位发放的就业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以往毕业学生在毕业时存在相当长时间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现实状况,这说明职业胜任能力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之间有一定的偏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从行业特性来看,21 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与现有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存在一定冲突。作为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会计教育者理应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理念,积极拓展多元化的专业方向,让更多的人成才,让人多样化成才。

2 高职“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历程

基于以上问题,学院以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为基础,自2009 年起,对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教学改革。

2009—2011 年,开展企业实地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学生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将专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目标,构建了“以会计职业能力为框架,以‘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培养为主线,以‘适应会计工作岗位需求’为根本”的全维度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完成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

2012—2019 年,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卓有成效之后,该项成果的经验被逐步应用到了整个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向改革中,通过与企业共商共建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开拓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向——校企合作和国际班,优化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同时积极研究自我教育机制,坚持五育贯通,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开展思政融合,构筑职业道德防线,形成了全方位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2020—2021 年,结合以往专业建设的经验,通过多门专业类课程(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税法、财务软件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等)的校级课程思政建设,孵化搭建了会计专业的思政体系;通过校企共研课程、共建实验室、共担课程等方式完成会计专业、会计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工作。

2021 年底,在学校的支持下,通过理论研究、实践探索,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的“一二三”整体方案完成理论落地。

3 “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的“一二三”整体方案是指一套自我教育机制、二元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三类人才培养方向。

3.1 “一”——一套自我教育机制

自我教育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贯穿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存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第一课堂自我教育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培养、实习实践和注重优势6 部分内容,最终表现为自主学习成绩单;第二课堂自我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引领、科学技术创新、实践志愿公益和文化技能特长4部分内容。

自我教育机制在不同课堂对应不同的教育目标与内容,由责任人(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教师)向学生传达后引导学生确定学习、锻炼内容,根据学院会计专业认知和个人综合规划进行自我探索,明确求学目标,激发自身成长成才的内驱力,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指导学生在全面而客观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定制个人成长计划,形成自我教育手册。

3.2 “二”——二元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二元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活动遵循“理论搭平台、实践训思路、选修促素养”的思路,涵盖了基本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和发展能力培养3 部分,课堂性质和类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课。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为目标,包括专业性活动和综合性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养成、文艺体育活动、实习实践拓展、志愿公益服务、升学深造与技能特长培养、创新创业实训和科研7 种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3.3 “三”——三类人才培养方向

遵循“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的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质量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技能型(2+1 学制)、订单式(1.5+0.5+0.5 学制)和国际化(1+1+2 学制)3 类培养方向,确定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修订了各自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培养方案个性化、培养方向多样化、培养内容多元化。

4 “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4.1 五育贯通,思政融合——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和自我教育方案适配度不够的问题

通过以往年度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发现近年来学生存在不愿吃苦、不能吃苦的特性,表面原因是缺乏劳动教育和人格培养,但根本原因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不足、内驱力不够,导致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因此,学院致力于将教师的课堂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五育贯通,将劳动课(必修+选修)引入课程体系,建立自我教育机制,引导学生根据学院会计专业认知和个人综合规划进行自我探索,明确求学目标,激发自身成长成才的内驱力,把精力真正放在读书学习、实习锻炼上,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行动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实现五育共举;另一方面,从课堂教学出发,持续拓展思政元素,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未来岗位适应性。

4.2 产教结合,课证融通——解决职业胜任能力和课程体系匹配度不足的问题

在初始阶段,从实践课程开始,为解决职业胜任能力和实践课程匹配度不足的问题,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变化—归纳职业胜任能力—调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实践教学着手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包括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投入先进教学软件、更新课程教材、构建全维度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等,并逐步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教学被验证卓有成效后,该项成果的经验被逐步应用到了整个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中。学院通过深入企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发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不对接,易造成职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错位,使得教育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脱节。为此,学院一方面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与掌握职业技能的企业人员合作开发系列课程,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课程建设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引入1+X 证书制度试点,进行师资培养和课程开发,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X 证书内容,实现课证融通,在提升师资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解决了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标准未能有效对接的问题。

4.3 校企、校校合作——解决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相对滞后的问题

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满意度调查及企业调研情况,可以发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现有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使得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为贯彻多样化成才、人人成才的理念,结合调研结果,学院一方面拟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专业,与企业共同制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结合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思路,与国外知名高校合作,制订了国际化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就两方学校的学分互认政策达成一致意见,致力于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5 “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特色

5.1 强调自我教育意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自我教育互为支撑——思路创新

针对职业胜任能力与课程体系存在偏差、学生自我教育不足的问题,从意识形态入手,强化自我教育意识,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应的课程质量标准/课堂活动标准和学习成果质量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内驱力,鼓励学生定制自我教育手册,主动参与学习和锻炼,进而提高参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积极性,促进课堂成绩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5.2 拓展校企、校校合作,“两通两合”推动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创新

按照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产教融合的路径,通过调研职业胜任能力来确定培养目标,邀请企业参与修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实现学生能力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共办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校校联合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贯彻课证融通理念,引入1+X 证书制度试点,推动课程体系更加契合市场需求;遵循思政融合的思路,以持续的自我教育体系和课程思政建设构筑职业道德防线,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五育并举,将劳动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以上产教融合、思政融合、课证融通、五育并举的措施能够较好地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6 “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推广成果

6.1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来看,学院会计、会计校企合作、会计国际班3 个方向学生的就业情况都非常不错,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生源质量稳步向好,2020 年度和2021 年度学院会计专业专科生录取的分数线均超过了本科线;就业质量持续提升,就业率历年均在97%以上;专升本报录比逐年上升,2021 届(校企合作专业)达到了96%。除此之外,少部分学生也在尝试通过自考本科途径报考研究生,近3 届专科毕业生合计有10 余人在毕业后一年内考取了硕士研究生;2019 级会计专业(国际班方向)目前已有5 名学生进入新加坡PSB 学院深造,且已获得对方学院的专科毕业证书。

6.2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

2009 年开展教学研究以来,学院参与会计职业教育的30 余名教师积极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科学研究和自我能力提升,目前已建成1 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6 门省级一流课程、7 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主持参与职业教育类的省级、厅级教研项目6 项;获得省级荣誉称号4 人次、省级教学成果奖1次,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提升。同时,教师还通过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教科研等方式反哺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等,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业指导水平。

6.3 成果实现转化

成果理念融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并有效落实,目前已成功申报并获批建设会计学本科专业(2021)、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职教本科专业(2021),实现了成果转化。大数据与会计专科、会计学本科,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借鉴了本成果部分理念。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