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建设创新强国之路

2022-11-04 15:26:24方艺润
国际人才交流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以色列科学家

文/方艺润

以色列是人口900多万的中东小国,自然资源极其贫乏,但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且科技对这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0%以上,是世界闻名的创新强国。在创新强国的道路上,以色列非常重视国际人才交流。

促进高端研究人员交流合作

在国际关系方面,以色列科技部推动建立国际关系政策,主要目标是加强以色列的国际科学关系,提高以色列研究专业科学能力,以及促进高端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部与欧洲、亚洲和美洲的20多个国家签署了32项双边科学合作协议。这些协议能够为联合研究、研讨会交流互访和国家之间的一些会议提供资金支持。

在科研院所合作方面,以色列与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都有着广泛的人员交流合作。其中,以色列科学和人文学院与欧洲35个国家的38个科研机构(主要是国家级科学研究院)都有正式合作协议,同美洲、南亚大陆、东南亚地区的多个国家也有合作协议。以色列从1996年起就加入了欧盟的多个研究创新框架项目。在2007—2013年,以色列公共及民间机构为1500多个项目提供了科研支持,促进了人才交流和共同研发。

在学术研究基金方面,以色列与世界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学术研究基金,促进了科研人才的学术交流。例如,中国—以色列联合研究基金会(NSFCISF)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以色列科学基金会(ISF)建立的联合项目,提供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资助,为两国研究人员组织联合研讨会;美国与以色列建立了美—以科学技术基金会(USISTF)、美—以双边科学基金会(BSF)等很多方面的合作研究基金,促进了学术上的人员合作和交流;以色列—欧洲研究与创新理事会(ISERD)参与欧洲研究与创新框架计划(Horizon 2020),为建立联合机构以及工业、学术、研究机构以及私人和公共组织开展的研发活动提供资金。另外,以色列还与德国、印度、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建立了涉及多领域的合作研发基金,促进了双方的科研人员的交流。

设立以色列人才培训项目

借助其在科技优势领域的经验,以色列开设了人才培训项目,通过资深专家向专业人员传授专业知识,涉及农业、科技创新、医学、安全、教育和管理等方面,时间为2—3周,形式包括专业领域的研讨会、课程和培训。参与培训的国际专业人士在以色列最先进的实验室中,在经验丰富的讲师带领下,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以及实践研讨会,可以获得其工作领域的全新视角。

以色列外交部与中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建立了培训合作关系,这些国家的专业人士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申请培训项目,以色列培训机构也提供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泰语、阿拉伯语和其他语言的短期培训课程。此外,以色列现在有很多专业的培训机构,侧重为不同的专业提供培训课程。其中,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MASHAV)成立于1958年,是以色列成立时间较长和专业领域比较广的培训机构,其培训网络涉及多个国家,不仅在以色列开展每年4000多人次的培训课程,还在100多个国家开展6000多人次的培训课程。另外,嘉利利国际管理学院(GALILEE)成立于1987年,主要提供为期15天的培训课程,涉及农业和环境、医学、安全和战略研究、商业和经济学等领域,现已接待了6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培训人员。

引进海外高端科技人才

作为一个以移民立国的国家,以色列通过设立专业机构等吸引高端科技人才,实现了从建国到科技腾飞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创新强国。

科技人才融合中心协助归化海外科技人才。科技人才融合中心于1973年成立,隶属于以色列移民与融合部,主要职责包括:使新移民和归国科学家更便捷地融入以色列的研发网络和学术研究机构;为在以色列寻找工作的科学家提供信息;鼓励并协助企业和学术机构吸收新的移民和归国科学家;利用科学家带来的知识和经验,扩展以色列研究领域。

科技人才融合中心对认定的新移民和归国科学家提供就业建议和帮助,并提供经济援助。该中心根据教育部认定的海外学历学位,对新移民和归国科学人才从年龄、专利、出版物、研究领域的工作经验等方面评定是否具有科学家资格;通过科学家安置顾问会开展个人咨询,帮助科学家进行职业定位,并搜索有关行业信息,寻找有潜在意向的研究型机构;将科学家的简历分发给有潜在意向的研究型机构;在经济援助方面,根据科学家的学位、专业不同,研究型机构可以获得每年最低49000新谢克尔的政府补助,同时需要向科学家支付每月最少6500新谢克尔的薪水,为期三年。在2014—2019年间,总计有786名拥有学位的专业人才通过科技人才融合中心的工作咨询服务回到了以色列,其中511人从事有执照的职业(医生、心理学家、律师和会计师),275人从事从工程到市场营销的各种职业。2019年,该中心总计向240名以色列科学家提供了援助。

建立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科技人才。以色列科技部设立奖学金、基金和税收优惠制度,鼓励生活在国外的科技人才归化。其中,沙米尔奖学金是提供给生活在国外的研究人员回到以色列从事技术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方面的博士后工作的生活资助。该奖学金为期两年,每位学者共颁发24万新谢克尔。该奖学金自2017年以来,已发放给了已返回以色列的12名男性和14名女性,几乎都来自美国。交通替代燃料创新奖是授予先进科技领域的国际研究人员,鼓励其到以色列大学担任教员,该奖项金额约25万美元。2020年,该奖项颁发给了5名科学家。同时税收优惠计划的目标是吸引目前居住在国外的高科技人才。海外高科技人才在符合以色列《归化法》资格的基础上,离开以色列一年后并返回的居民不需要为境外的被动收入和资本收益纳税。在扣除回国费用的同时,个人在以色列的税率在第一年上限为30%(原为47%),第二年上限为35%。返回以色列的个人在两年后可自愿选择是否返回原籍国。

以色列科学和人文科学院联络中心促进研究人员返回和融入。该中心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促进海外学者来以色列工作和融入以色列社会。在该中心的数据库中注册的科学家可以根据他们的专业领域获得有关大学、学院、研究机构、公共部门和行业中现有学术职位等信息。该中心数据库中现有3920多名学者。其中大约75%的注册学者拥有博士学位,大多数住在国外,并有兴趣返回以色列。2019年,在联络中心的支持下,107名研究人员加入以色列大学担任不同职位,其中51名是教员,56名是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实验室秘书。

除了使用该数据库促进国外学者与以色列机构之间的联系外,联络中心还会举办资助会议,加强国外学者和以色列学界的联系。其中,联络中心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提供了17笔和19笔额外的资助。2019年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也决定支持这个项目,并帮助资助会议的机票。

开拓多样性、多渠道中以交流合作形式

以色列与我国建立了多样性、多渠道的人才交流形式,包括合作基金和培训项目。在中央层面,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合作中心(MASHAV)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自1999年起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中以人才交流合作,合作领域涉及现代农业、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河流污染治理、荒漠治理、医疗健康、公共卫生等,为中以创新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了中以人才交流。在地方层面,以色列和中国上海、深圳、常州等地建立共同研发基金,促进了科研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在技术培训方面,中国农业、环保、经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赴以培训,以方专家也通过来华讲学、办培训班等方式,向中国学员直接传授先进专业知识和技艺,专题涉及农业产业化、荒漠化治理、节水灌溉、奶牛养殖管理、流沙固定与节水技术等领域。

在企业合作方面,中国是以色列在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贸易伙伴,华为、联想、小米等一批中国领军企业也已经在以色列设立分支机构,派驻研发人员。

以色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国家,中以人才交流合作是我国推动技术创新的一大关键因素,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双方将会不断扩大合作领域,开拓更多合作形式,优势互补,从双赢合作中获益。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以色列科学家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 00:53:52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环球时报(2022-05-28)2022-05-28 17:14:10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假如我是科学家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2:28
任意门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西藏科技(2016年10期)2016-09-26 09:01:49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