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增强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的路径研究

2022-11-04 11:22韦凤云芸
今传媒 2022年9期
关键词:湘江战役思政课

韦凤 云芸

(广西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这“三性一力”中,“思想性”居于首位,可见其在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重要地位。韩宪洲教授认为,思想性反映了思想课的政治立场,体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就告诉我们,思政课在顶层设计中,担负着政治导航、精神定向、价值引领、思想滋养的重要任务。从现实来看,一堂好的高校思政课必须有思想、有内涵,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促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引导他们“信马”—“爱马”—“用马”。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才能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愈发成熟,在信仰上愈加坚定。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综合利用多方资源,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上好思政课。但是,要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帮助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就必须要借助相应的载体中介。

湘江战役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教育元素,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1934年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经过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时,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即“湘江战役”。在这场战斗中,红军将士为践行革命初心,以生命赴使命,人数由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最终粉碎了国民党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彰显了“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目前,湘江战役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有红军进出广西的关口、战场旧址、指挥部旧址、渡口旧址、驻地旧址、纪念塔、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公园等,这些遗址遗存与纪念设施记载了当年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

从湘江战役红色资源的特征和结构来看,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不仅能够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精神层面的理论素材,也能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实践教学资源。因此,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具有思政教育的载体中介功能,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载体,用湘江战役精神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

二、以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为载体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展开革命斗争,这就决定了湘江战役红色资源的价值立场和引导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在讲授湘江战役的过程中,突出英雄人物的红色品质,讲好红色故事,展现红色基因,用湘江战役精神铸魂育人。

(一)红之有志:培育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指人的发展具有需求性,这个需求性促使人对未来进行主观设计,并在实践活动中把理想变成现实,满足人对现实的需要。在革命岁月里,理想信念为革命战士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思想之基,湘江战役的红军战士用行动告诉我们:理想信念高于天。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元素,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初心的执著与使命担当,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鲜明的政治理想。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充分挖掘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元素,让共产党人坚定的、崇高的理想信念触及、洗涤大学生的思想。只有思想上不断成熟,大学生才会“信马”“爱马”,最终才能学会熟练地“用马”,从而精准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丽篇章。

值得注意的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明确告诉学生,新时代我们依然走在“长征”路上,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湘江战役彰显了革命先驱用宝贵生命守护信仰的伟大精神,是优秀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当前我们仍走在“长征”路上,国内外环境较为复杂,当代大学生唯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克服困难,迎头而上、砥砺奋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红之有理:培育大学生树立深厚的爱国情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了解革命历史,才会深刻感悟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湘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的破产,推动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同时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使党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学生只有了解湘江战役才能深刻明白,革命先烈之所以拥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斗志,是因为他们早已树立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在战斗中,他们用鲜血发出“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再现了共产党人炽热的、滚烫的爱国之心,践行着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在高校思政课上,教师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时,必须要让大学生深切明白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带来的危险。对此,可以引导大学生回顾革命先烈在广西桂北地区的战斗历史,缅怀5万革命先烈,促使他们深刻明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三)红之有辨: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将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红色基因,在思政课堂上,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用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涵养思想,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湘江战役红色资源蕴含着红军战士的革命传统和革命先驱的感人故事,能够全面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湘江战役中,红34师第100团为掩护师部向湖南方向突围,被国民党军和当地民团打散,其中有6名红军指战员被敌人围追到兴安县与灌阳县交接的桥顶山上,他们誓死不屈,最后跳下悬崖;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在保卫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之后,为了不当俘虏选择自杀牺牲。湘江战役是红军辉煌的英雄诗篇,战役里的彭德怀、聂荣臻、易荡平、陈树湘等革命先辈彰显了红色英雄形象,能够对大学生的精神和思想产生引领作用。

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涉世较浅,思想尚未成熟,很难精准辨别腐朽思想与腐朽思潮,而湘江战役中英雄人物的红色品质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正向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及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以英雄为榜样,就是受教育者自觉进行思想净化的过程。湘江战役中的革命先烈是红色革命时代杰出的榜样代表,他们具有对党忠诚、无私无畏、乐观主义、敢于牺牲等优秀品质。大学生将湘江战役的英雄作为榜样时,可在内心深处与英雄人物对话,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自发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运用科学思维,自觉抨击历史虚无主义、抵制腐朽文化和思想的侵蚀。

三、以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为载体增强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的路径

(一)进教材:汇编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教材

以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为载体,增强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的重要媒介就是教材等教学资源。首先,思政课教师要从教材入手,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采集红色基因教育元素,推动湘江战役红色资源进教材。其次,相关部门要带头牵引,一方面,可以对湘江战役红色资源进行专题教学设计,汇编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教材;另一方面,可以开发现场教学,要针对灌阳新圩阻击战、全州脚山铺阻击战和兴安界首渡口、光华铺阻击战等不同的史实形成不同风格,设计出情景模拟、访谈式、案例研讨式等不同专题,并串联成线,形成系统的现场教学专题。这种思政课形式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利用湘江战役红色资源,用好用活湘江战役红色文化教材。

(二)进课堂:促进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

首先,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思政教师则是“把关人”。思政课堂不仅是思政教师的守责之地,也是立德树人的责任之地,因此,必须发挥思政课在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基础,坚持将思想性贯彻于教学中的原则,逐步实现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可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重走湘江战役之路,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另一方面,能够让他们认识到新时代“长征”路上,仍需不断跨越新“湘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汲取更大的精神力量。比如,每年公历9月30日是国家烈士纪念日,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组织大学生开展网上祭奠,缅怀先烈、坚定信仰,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为思政课的主人,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三)进校园:将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将湘江战役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可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将校园文化的底色变成红色,潜移默化地弘扬思政主旋律,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师生将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时,必须要明确弘扬红色文化,避免出现泛娱乐化、过度消费红色文化等问题。要将红色文化原汁原味地传递给全体师生,可以由思政工作者指导,学生会与学生社团精心策划、组织主题鲜明的红色品牌活动,比如,打造“红色文化学习活动周”,举行“永远跟党走”红歌会、“血战湘江”音乐会、“红色记忆”沙龙学术会等,通过校园雕塑、文化宣传栏、红色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追寻历史遗迹、追溯红色之路,领悟湘江战役精神内涵,从而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在实践中磨练自己,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四)进师生头脑:坚持红色资源研究与红色资源教育相结合

进师生头脑,就是让师生能够全面了解湘江战役红色资源以及其中蕴含的湘江战役精神,并用湘江战役精神来指导工作、生活和学习,传承红色基因,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首先,相关部门可引导高校整合红色资源,坚持红色资源研究与红色资源教育相结合,组织一批红色资源研究专家学者,通过立项研究、名师宣讲等形式,依托湘江战役革命精神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对湘江战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弘扬;同时,在宣讲过程中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以丰富的研究成果反哺思政课,不断加大对思政课内容的供给力度,比如,开展高校“四史”宣传团下基层、举办党史宣讲活动等。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宣讲,实施师生联合宣讲模式,让大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湘江战役红色资源,提升大学生的宣讲能力和研究能力。比如,可成立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大学生研究能力的“湘江战役”学生思政课研究小组,这不仅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湘江战役的精神,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加自觉、主动地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强化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还能让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中体会今天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地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以青春之我助力伟大复兴,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猜你喜欢
湘江战役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湘江魂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湘江渡
美丽岳麓,我的家
英国黑斯廷斯战役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