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庆琪
(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 日照 276800)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纪录片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前景,纪录片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不断发生转变,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本体也开始发生转变,互联网思维开始融入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新媒体视频平台成为纪录片传播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环境拓展了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空间,客观、中立、旁观不再是建构纪录片真实感的主要手法,创作过程、叙事角度以及技术融合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开创了人文历史纪录片新的美学形态。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拉近了纪录片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缩短了创作主体和接收主体之间的距离感。
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真实感为美学基础的艺术创作,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是纪录片赖以生存的根基。无论是美国的“直接电影”、法国的“真实电影”、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还是格里尔逊的“画面+解说”创作方式,都是创作者对纪录片真实感的追求。21世纪以后,新媒体的快速生长使纪录片的受众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比如,人文历史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媒体视频平台哔哩哔哩 (以下简称B站)投放后一路蹿红,并且在新媒体社交领域掀起了故宫文物热的国风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年轻受众群体中的关注度不断飙升,这让创作者意识到只有提升纪录片的有效传播,才能将其价值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新媒体环境为纪录片提供了更加开放、多元且更具有包容性的创作环境,为纪录片的创作以及有效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至此,“以观众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逐渐开始融入到纪录片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中,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中国纪录片打破了以往的单向传播模式,转而开始注重观众的观影体验,通过加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来提升纪录片的真实感,这逐渐成为新媒体视域下国产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新的创作趋势。
2020年,优酷视频推出了中国第一部互动纪录片 《古墓派:地下惊情》,率先在新媒体视频平台上打开了国产互动纪录片的大门,为纪录片的创新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古墓派:地下惊情》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设置游戏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故事讲述的先后顺序以观众的选择为主,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观影内容。主线也会根据观众的不同选择而有所不同,这对历史知识爱好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虽然这种游戏式的互动纪录片增加了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参与感,但是其传统线性的叙事方式与游戏式的互动却是自相矛盾的,这种游戏式的互动节点的设置极易打断观众观影的连贯性和沉浸感。《2020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告》中提到:“在‘国产互动纪录片的看法’的受访者中,有37.32%的人认为互动模式会影响观影的连贯性,进而会影响自己的观感体验。”因此,如何依托互联网技术做好互动纪录片,找到纪录片在传统的线性叙事与参与感和沉浸感之间的平衡点,成为当下互动纪录片创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除了依托互联网技术观众的观影体验,还可以通过叙事视角的创新探索,来增加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沉浸感。2021年11月2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日本放送协会 (NHK)联合制作的纪录片 《世界遗产漫步》,将纪录片与Vlog相结合,通过虚拟人物来塑造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带领观众对中国的云南、厦门和杭州等城市进行了“云端漫游”。Vlog是采用第一人称来记录生活的一种视频形式。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微单、手机等便携摄影器材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记录,形成了一种符合年轻观众观看和传播习惯的视频形态。《世界遗产漫步》在Vlog式纪录片的创作形式架构下,整体的节奏较为缓慢,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化身“游客”慢“游玩”,实现了“沉浸式”云游中国,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引发观众思考并找回自我。这种创作方式是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者的创新性实践,为观众带来了较好的观影体验。不论是国产互动纪录片的开创,还是 《世界遗产漫步》这种Vlog叙事视角的运用,都是纪录片创作者基于新媒体环境视域下,互联网思维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创新实践,对国产纪录片的长足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纪录片年轻的观众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2019年,我国推出了第一部历史题材的剧情纪录片 《风云战国之列国》,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历史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开创了纪录片新的叙事方式,促进了我国纪录片多元化的发展。如何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利用好“情景再现”的拍摄手法对纪录片进行剧情化的叙事,成为剧情纪录片需要突破的困境。“情景再现”主要是通过真人扮演的方式来弥补历史影像匮乏的缺陷,其影像的本质是电影化的摄制方式在纪录片上的体现。比如,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 《北方的纳努克》,就是最早采用这种方式来还原历史的纪录片。
2009年,中国就提出了“剧情纪录片”的概念,直到2019年,才推出国内首部历史题材的剧情纪录片 《风云战国之列国》。在传统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上,“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学术争论一直存在,前者强调内容的真实性介入式记录,并且承认艺术的假定性;后者则强调创作者应该做窗户上的苍蝇,不干预拍摄对象的观察式记录。纪录片的真实性包括空间的真实、时间的真实、人物的真实、事件的真实,以及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感。如今,我们所追求的纪录片的真实是基于创作者所传达的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观众在影片获得的真实感。采用了“情景再现”创作手法的历史题材的剧情纪录片 《风云战国之列国》,其真实性不仅体现在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也体现在服化道上,真实的细节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观影体验和更好的代入感。该纪录片中故事性、戏剧性的内容,是从 《史记》《战国策》《吕氏春秋》等正史资料中提取的,“情景再现”的创造手法既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又增加了可观性。此外,该纪录片邀请了王劲松、于荣光、李立群、喻恩泰、林永健、郑则仕、海一天七位老戏骨,来演绎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七位历史人物,他们用演技将观众带入到了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大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2020年,湖南卫视和芒果TV推出的纪录片 《中国》,采用了“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在史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合理的想象和推演,将历史事件与戏曲舞台的假定性相融合,实现了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创作的写意性表达。比如,第一季第十二集 《盛世》中,高墙象征着城池,屏风象征着屋舍,壁画象征着敦煌石窟。纪录片 《中国》通过对色彩浓厚的布景以及道具的假定性演绎表达,来构筑观众心理层面的“真实感”。此外,《中国》借助戏剧舞台的假定性,以“虚、简、神”的“物、态、形”,通过演员丰富的神态表情和肢体动作以及观众的联想,使纪录片勾勒出写意性情境。《中国》中具有象征意味的场景,拓展了该纪录片的叙事空间,提升了观众的观感体验和想象空间,其简洁的构图和历史事件的凝结,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的叙事结构,引导观众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影片中留白的想象,从而提升了纪录片的诗意性美感。早在1926年,格里尔逊就提出了“纪录片是对真实场景的创意性处理”的定义。纪录片的“真实性”并不仅仅依靠事实本身,因为虚构电影与非虚构电影的差别从来不会依靠这种形式或方法的不同而形成。纪录片 《风云战国之列国》和 《中国》对历史事实的“戏剧化”讲述,在传播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并且开创了纪录片新的艺术样式和美学形态。但是,如何更好地处理“戏剧化”和“真实感”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创作者和学者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不再是院线和电视的专属,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纪录片重要的传播平台,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也成为纪录片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8.88亿人看短视频、6.38亿人在看直播,短视频、直播正在成为全民新的生活方式。随着新媒体视频和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纪录片的观众群体不断趋向年轻化,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趣味,纪录片的美学形态也趋于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比如,《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 《此画怎讲》 《大唐帝陵》等人文历史纪录片就受到了年轻观众的热烈追捧,这也意味着超高清纪录片、微纪录片、动画纪录片等形态逐渐成为纪录片新的美学形态。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制作的人文历史纪录片 《如果国宝会说话》,于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发,随后在“央视频”、B站等新媒体视频平台进行传播。该纪录片以一集五分钟的微体量形态进行传播,在表达上趋向个性化、年轻化,以旁白“叮、叮,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开篇,通过拟人化的讲述将文物活化,成功缩短了当下年轻观众群体与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之间的时空距离感。这种感性的情绪表达对年轻观众群体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这种消解的宏大叙事以个性化、情感化为主的表达方式,构成了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微”型美学形态。
除此之外,当下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开始注重画面的美感和层次感,形成了具有仪式感的观影模式,在制作体系和叙事语言上,开始趋于电影化的创作标准,给予受众极致的视听享受。在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中,创作团队采用了50格的拍摄手法、电影语言、写意性表达以及舞台化设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极致的视听盛宴。比如第12集 《盛世》,讲述的是大唐盛世下的繁荣景象,屏风、单桌、饰品盒建构成了长安西市粟特人的店铺,在讲述过程中,其采用戏剧舞台的假定性进行了留白,还放慢了剪辑速度,在慢镜头下,平民贵族共处一室、欢声笑语,一番热闹的市集景象浮现在观众的脑海中,将大唐的繁荣盛世展现得淋漓尽致。
对国内纪录片的创作来讲,动画的加入开创了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动画与纪录片相结合不仅弥补了纪录片历史资料的匮乏,也为史实的讲述提供了更多可视化的张力,提升了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关注度。比如,动画纪录片 《此画怎讲》将情景剧的创作方式融入到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使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更年轻态,更个性化。此外,纪录片 《但是还有书籍》在第二季的创作过程中,历史资料的板块采用了动画的形式,为该纪录片增添了许多活力,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超高清镜头、微纪录和动画,同纪录片的真实美学杂糅融合,开创了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新的美学形态,不仅对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年轻观众群体中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大众化传播,以及提升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近几年,我国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纪录片的传播效果,也提升了纪录片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促使国产纪录片跻身于电影、剧集和综艺的行列之中,不再是小众文化。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促使国产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创作进入多元化时代,拓展了纪录片创新发展的空间。在此背景下,纪录片创作者要抢抓机遇,对纪录片进行不断的创新探索,从而创作出更多具有新意且不失偏颇的艺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