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进步视域内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阐扬理路*

2022-11-04 08:06
中州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全人类现代性文明

韩 升 王 朋 朋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刻洞悉和理性把握,超越了西方“普世价值”的对立理性和支配逻辑,体现了世界多样文明和谐共处之道的中国智慧。基于世界文明进步的视域来阐释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助于破解全球普遍交往进程中的价值共识凝聚难题,有助于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世界文明进步发展趋势的积极顺应

世界文明进步意味着人类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价值互补。人类从大自然中来,承惠着自然的光辉与恩泽,也受制于自然的束缚与禁锢,自然成为人类的生存前提和发展境遇。为生存世界“祛魅”、挣脱自然的束缚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最初形态,也为支配和征服自然埋下了伏笔。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突出和高扬,人类自我价值的优先性不断得到凸显和强化。于是,自然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人性的自私与贪婪在失去传统社会的伦理禁忌和道德约束后催生了对自然的占有与攫取,这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及其造成的生态危机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卢梭对技术进步带来的人性蜕化、文明退步充满了忧虑,他对人类贪欲的浪漫主义批判依然足够警醒世人。自由的吊诡与解放的悖论成为困扰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根本性问题,人在何种意义上才能褪去动物的野蛮属性也在向自然界索取的利益争夺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从人际交往推动文明进步的历史过程来看,这一间性关系在挣脱对原始社会及封建社会蒙昧权威的消极屈从境况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霸权力量所统摄的经常对抗之中。由于资本逻辑推崇“工具理性”至上,使人在“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中相互利用,导致主体间交往活动堕落于物化状态。现代社会生活也因利益原则的价值升序撕掉了传统社会的温情面纱,而被迫服从于利益关系。以此界定了现代性加速流动的发展动力,资本力量迫使对象化交往活动赖以存在的社会根基不断弱化,导致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变得遥不可及,并最终因极端功利化生发出对立、冲突、战争等使人自身遭殃的恶果。对此种境况的批判性态度可从下述言论中窥见。德国社会思想家滕尼斯认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关系都被理解成潜在的敌对状态或者是隐藏的战争状态。”因而在资本主义文明创制的交往关系中,自我与他者的彼此交互仍束缚于利益实现的经济意图,受制于隐性却又普遍泛化的等级体系,无法克服“统一且同质”的金钱关系对社会交往状态不合理预设的实质缺陷。

一系列矛盾症结集中到人自身之上,突出表现为现代社会中个人共识性信念的日益弱化。这是因为,伴随现代性文明对轴心时代欧洲文明同源异形的多样性折射,价值主体在“理性至上”的宣称中获得了自己解释自己的权利,无须再固守于传统价值准则的权威形式。但在价值规范逻辑依据由“外部”向“内部”转化的同时,无数个体的价值观念于文明社会茕茕孑立,因私人价值的离群索居趋向无根化、符号化、原子化,于是,“人们更加地以自我为中心,更为明显地追逐个人的权利和利益,行为方式更少地顾忌普遍的伦理文化——无论是传统的还是当代的”。其间,与“危险的陌生人”不得已的共同性生活联结为的是各取所需(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需要的体系”,也正是被马克思所深刻批判的资本主义“市民社会”),而非基于“真正共同体”理想形态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团结一致。正是在现代性个人彼此孤立又消极遁世的生存语境下,笛卡尔以“我思主体”塑造了一切确定性和真理毋庸置疑的基础。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主体自我解放的资本文明历史进程充满着使人孤独化的反身性后果。

在文明进步的应然意义上,现代性生活应当是人类一系列现实生存关系的和谐融洽,意味着主体性解放及共同体自由生活的双重意蕴。一方面,全部社会关系应依循“类本位”价值视界建构并维持张力结构,以共识性价值原则容纳相异特征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应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向公共生活领域复归,从而使“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实现多元文明主体的和谐共在。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资本主义并非真正现代性文明的同义语,其“个人主义”狭隘视野所造成的“一”与“多”不可通约的价值困局无法在空有平等交往形式的虚假共同体中消解。在此方面,“从‘一些人’到‘所有人’之间不存在程度上的过渡。没有一种跳跃这种区别是不可能消除的”,而是预示着价值理论范式的必然性变革。在马克思看来,无法意识到处于交往关系中的“他者”意义的自我依然是抽象的、形式化的原子,而由此建构起来的主体意识依然是虚幻的。人类真正的自我意识必然蕴含着对发生交往关系的“他者”的“感同身受”,这样的“他者”内在化于自我建构和自我确证的进程之中。在这样一层意义上,强调意义融通与价值共享的“大我”理念预示着现代性主体文明的真正生成。

基于人类文明演进的整体视域对人与自然、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等价值规范关系的深刻反思,全人类共同价值立足于人的类存在本质,变革了异质价值观念彼此交互的理解框架和诠释理据,蕴含着在人类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建构一种更加美好的生活秩序的实践张力和理性期待。顺应世界文明进步的客观趋势,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大我”理念,承认价值异质是文明普遍交往不可回避的现实,以利益“最大公约数”为核心,以“和而不同”为方法论原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载体,体现了应对全球性深刻危机并构建现代文明价值坐标体系的高度主体性的生存自觉。在当今世界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复杂背景下,囿于民族国家利益冲突、社会制度差别、文化传统殊异等因素,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文明霸权论等“虚幻共同体”的意识形态甚嚣尘上,真正意义上的全人类共同生活依然困难重重,亟须一种能够站在全人类共同发展高度的价值共识来涤荡各种认知模式局限和意识形态偏见。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六方面要素环环相扣,蕴含着中华文明胸怀天下的思想传统和当代中国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对人类文明史演进的全面认知,对世界不同文明彼此交流互鉴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全人类共同美好生活未来的宏大谋划。

因此,可以说,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人类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价值话语引领。据此一般性定向的价值规范指引,文明对话才能在多元价值观念中顺利发生,不仅被围困于杂质价值观念的个体将于此“阳光普照之地”诗意栖居,国际关系格局也将在祛除“上帝远征”的价值失序危机中构筑起通达“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生活价值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并主张:“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二、全人类共同价值对西方现代性文明逻辑的根本超越

依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启并推进的现代性历史进程,归根结底是西方文明内在的所谓“普世价值”逻辑的全球性扩张。正是因循这一所谓“普世价值”的逻辑理路,西方资本强权国家的主导及其他国家因不合理秩序对其的被迫依附,致使资本主义文明逻辑的弊端在整个世界体系内不断呈现出来。西方现代性方案与其理想境况的疏离、主体性原则与其霸权行径的相悖、技术性变革与其反身统治的抵牾等复杂矛盾关系集中,于对西方现代性文明的批判性反思和根本性超越之上。作为替代西方现代性资本文明逻辑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基于全球秩序格局深刻变革及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经验而生成的自觉价值体系,不仅消解了近现代以来实现人类美好生活所面临的可能性边界制约,也正在以世界历史应有的本真面相、丰富意涵、平等方式成为促成全球普遍认同的价值话语形式。

全人类共同价值奠基于万物一体的和谐共在论,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主客二分的工具理性逻辑。世间万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了“伟大的存在之链”。西方现代性在“祛魅”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积累,同时也造成了“伟大存在之链”的断裂以及由之而来的意义世界的失落和认同危机的发生。资本以主体解放的名义放纵了欲望,也诱发了对原本整全世界的机械性切割和肢解,这实质上是一种以客观性占有为目的的扩展、支配、操纵和统治,人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价值共生关系被一种工具理性支配的掠夺关系所取代。在西方所谓的现代性文明中,“自我”是绝对的,而“他者”是缺席的,一切都被纳入资本逻辑所建构的世界体系之中。“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在这个资本逻辑支配的世界中,多元价值形态的和谐共生是根本不可能的,有的仅仅是披着文明外衣的暴力征服、利益胁迫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意识形态论调的鼓噪不息。可以说,在非此即彼对立思维下的社会交往中,极具差异性的个体存在被强硬而均质化地拉入一种工具理性所主导的完全冰冷而机械的所谓现代性文明社会之中,温情脉脉的人性光辉和伦理关怀在日趋简单化、形式化、功利化的价值图式中慢慢消失。资本逻辑支配的西方现代性文明以最大化的形式合理性造成了最严重的实质不合理性,抽象平等的形式正义背后掩盖了实质上的社会不公正。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之野蛮本质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和批判,强调的恰恰是从根本上超越资本主义形式正义观的“大写的正义”,这是基于人之社会性本质及其社会普遍交往的拓展而自然生成的最普遍的人文关怀,是对生活于不同社会文化传统、不同文明形态中的人们最真诚的价值观照。全人类共同价值生发于不同文明形态开放、包容、交流、融合的世界历史新场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和价值哲学的赓续传承,是在全球普遍交往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人类更加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的生存共识。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意味着在社会普遍交往生活领域中包容特定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价值视界,尊重合理价值分歧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生动诠释,是充分彰显作为交互主体的人之类存在本质的价值话语表达。与“最高原则”“反抗之声”“沉默的大多数”蕴含的退场、失语不同,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的共同体生活真正实现了存在论意义上的普遍价值话语在场,培育了异质性价值话语相互真诚沟通的圆融空间。

全人类共同价值依托于感性现实的生活世界观,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抽象空洞的知性建构逻辑。人类的社会生活从来都不是简单线性的,而是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丰富多彩,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在不断拓宽的社会交往空间中实现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全球普遍交往时代的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打开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提升境界的无限空间。完全置其他文明有益成分而不顾的闭目塞听、妄自尊大,实为西方线性知识论“主体中心困境”在作祟,这是以封闭的知性思维对丰富多彩的世界做出简单直观的断言,是对人类整全世界及其蕴含的多样性的遗忘、无视甚至有意遮蔽。

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话语充满了这种知识独断的僭越倾向,自恃为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真理,而实则是以暂时利益、局部利益对全人类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强行肢解和肆意践踏。马克思指出:“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究其实质而言,西方“普世价值”以抽象化、形式化、一般化的外衣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具体化、实质化、特殊化的利益追求,是脱离当今时代全球普遍交往现实和背离全人类共同美好生活价值追求的纯粹意识形态话语。强制性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是对这个美好世界的破坏,也是对全人类共同美好生活目标的戕害。

与之相对,全人类共同价值基于一种全新的生活世界观,深度考量了“现实的个人”及其感性生活发生的具体语境,充分尊重了特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价值理念生发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对全人类普遍交往、共同发展应有的开放包容性的高度容纳,是一种顺应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客观趋势、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全球发展现实、指向全人类美好生活价值追求的极具成长性的价值话语形态。犹如从内窥探和向外观望相互联通的“多棱镜”,全人类共同价值使得自为存在的不同价值主体可以从具体社会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出发,自主地把握现代性文明生活的丰富意涵。在此,全人类共同价值内在的文明交流互鉴,将使我们共同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成为“所有的声音都能被听到,并能被敞开的耳朵听到”的“共鸣室”,而非西方某些国家所谓“普世价值”话语单向度操控的意识形态“传声筒”和殖民统治“接收站”。

全人类共同价值融通于平等交往的实践居间域,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单向线性的话语霸权逻辑。世界文明的缤纷绚烂源于全人类共同的创新、创造、实践,而非“上帝”意旨带来的“预定和谐”,人类精神世界的丰盈、充实源于共同的心智、品性、历练,而非某个惊世骇俗天才的灵光乍现。青年马克思对普鲁士书报检查令评论道:“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因此,也根本不存在什么具有先天合法性、绝对定于一尊的至高价值律令,有的只是基于不同价值“先见”而展开平等交流的视域融合以及由此而来的价值共识。

西方文明的“自我中心论”妄图以形而上学意义上的抽象同一性来刻度和丈量人类文明的风度多彩,西方文明的“普世价值论”强行以自我利益标准来剪裁人类整体的价值追求,实乃单向线性的话语霸权扩张。与之相对,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以“不拒他者”的方式将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统合在“无外”框架之内,开启了价值共识凝聚最具普遍性、包容性、交互性的和谐意义世界。在这个充满实践智慧的居间世界中,自我文明的自洽自律性通过与他者文明的平等交往、有机融通而得到充分展现,他者文明的正当合理性通过自我文明的开放接纳、肯定欣赏而得到有力证明。哈贝马斯指出:“无论是作为自律的存在,还是作为个体的存在,实践的自我关系中的自我都不能通过直接的自我联系,而只能通过其他人的观点来进行自我确证。在这种情况下,我所依赖的不是他人对我的判断和行动的认同,而是他们对我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求的承认。”在哈贝马斯所理解的后形而上学中,话语建构的霸权逻辑将被话语融通的承认逻辑所取代,这是超越西方世界图式的新全球化过程的应有之义。

当下,我们共同面对的是传统形而上学遭到解构之后的后形而上学时代,这是一个拒绝缺席、普遍在场、共同发声的意义共建时代,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应然生成、必然出场的实践居间域。全人类共同价值融通于其中的平等交往的实践居间域正是文明自我与文明他者之间通过视域融合而实现的相互成长、有机证成关系。正如中国传统哲学智慧“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构成主张,全人类共同价值遵循平等交往的文明观,实现了差异性实体之价值理念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彼此居间协调。由此而来的世界文明进步完全建立在不同文明样态的自主性价值选择基础之上,这是一个向他者“敞开”但又不会失掉“自我”的世界: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共同编织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世界图景,不同价值理念间的尊重包容、互学互鉴、共生并进共同创造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的人类文明。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于世界文明演进大势中生成的原创性价值体系,根本区别于并完全超越了西方现代性文明所谓的“普世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具有更广历史视野、更深现实关照、更远未来旨向的全人类美好生活价值共识,从“价值附属”“价值我属”到“价值共属”的自然演化逻辑贯穿其中,不同文明样态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都被平等和谐地容纳其中,特定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精神信仰及其文明意蕴都被有机融通地渗透其中。这种犹如“月映万川”的共识性价值观念将在消除西方文明所带来的隔阂和误解、战乱和冲突中实现不同文明间的共生共荣,将在看似杂乱无章、纷扰不断的人类价值理念冲突中穿针引线、协调沟通,从而凝聚起全人类一致推动世界历史向更高阶段迈进,共同开创世界美好未来的磅礴伟力。

三、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致思路径

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世界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语境,以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具有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协同合作品格和实践创造行动,着力于系统构思文明互联的历史源脉、文明互鉴的话语方式、文明互融的实践样态三者的有机统一,真正使全人类共同价值在阐释、弘扬与传播中成为世界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话语形态,切实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提供价值引领。

1.

其一,明确本源,以世界历史的自然面貌呈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流叙事。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这个世界的本然面貌,而不去强行改变甚至扭曲这个世界的自然运行逻辑,正如施特劳斯所指出的:“自然世界、我们所生活和活动于其中的这个世界,并非理论态度的对象或产物;它不是我们纯然地当作对象来孤立看待的世界,而是我们要着手面对的‘事物’或‘事情’的世界。”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地域史、民族史、国别史到全球史、世界史、人类史的扩展演进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因为世界历史的更迭演进与人类在不断突破时空局限、生存边界的社会交往中实现的自我确证紧密相关。真正的文明从来都不是封闭的,人类社会总是在开放包容中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并趋向一种更为合理、更为进步、更为和谐有序的状态。世界文明进步的律动源发于人类历史演进的脉搏之中,气势恢宏的大历史观贯穿着人类在逐步扩大的社会交往中不断彰显的文明进步主题。全球普遍互联、人类协同共振是当今时代每一国家、地区、民族、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强行割裂这个日趋整体化的世界无疑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唯有尊重并积极实现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生活追求,才能将世界历史发展引向一个更高阶段。强调个性、突出差异的西方后现代史学微观叙事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叙事,冲击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主流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世界历史发展的宏大主题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流叙事,兼顾和接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中生成的价值观念,以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生活追求为价值旨向,具有历史正当性、客观必然性和积极合理性。

其二,考镜源流,以文明演进的一般进程透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逻辑。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史,就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扩展史,就是不同文明间对话交流的进化史。全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客观趋势,内蕴社会文明演化发展的基本逻辑。文明与暴力、野蛮相对,意味着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包容、合理有序的生存状态。每一种具体文明形态都在特殊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中展现出自身独有的成长性特色,那就是既维持自身文明之质的稳定性,又容纳他者文明的有益成分,以实现自我的更大发展。如果缺少了这种对他者文明的高度包容性,自我文明也注定难以在封闭禁锢中得以维系,而是要被历史所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渗透着开放接纳、谦逊包容、诚挚学习的自我超越品格,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在不断自我超越的历史进程中达成的高度价值自觉,既能够海纳百川般地尊重、理解特定历史进程赋形的多样化价值话语形态,又能够同放异彩地汇聚、凝结全球化语境下的普遍生存共识。只要承认和尊重人类文明进步在开放、包容、对话、交流中不断演进的历史进程,就必然会认同和接受全人类共同价值对世界多元价值的合理并育。可以说,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也定会引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迈向更加合理、更加和谐、更加文明的全新发展阶段。

其三,接续泉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积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个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全人类共同价值高度浓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品格,以五千年文明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价值思维融合了马克思主义高度的世界情怀和人类解放追求,对当前全球化时空境域中不同价值观念的共处难题给予了积极回应。“天下无外”的中华文明理念渗透着一种高度圆融、和谐自洽、共在共生的全新世界观,正如赵汀阳所指出的,这是以一种基于和谐关系理性的中华“荀子模式”对近代以来基于主客对立理性的西方“霍布斯模式”的根本超越,对于终结以“西方化”代替“现代化”、彻底摆脱“西方中心论”、真正开启人类世界史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透镜下、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阐释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契合世界文明发展的时代方位,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中创生蕴含全球和谐生存智慧的价值理念,同时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明的合理内核以开拓共同价值理念生长勃发的广阔沃土,真正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2.

其一,澄清“话语承认”的前提,展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主体间性关系。文明互鉴,意味着在文明的自我话语建构中确立一种积极的“他者之镜”,意味着文明的自我意识在参照、品鉴、学习中达到更加自觉、自主、自信的状态。在这样一层意义上,文明互鉴内蕴一种积极的“话语承认”关系,这是一种扬弃了传统主客二元对立关系的彼此确证、共同成长关系。当今世界,基于“中心—边缘”模式的国际格局已经被打破,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带有强烈强权、霸权色彩的价值秩序已经难以维系,一种更富解释力、更具成长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正在成为引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关键。全人类共同价值在自我文明和他者文明之间建构了一种积极的话语承认关系,由此,自我文明与他者文明实现了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意义上的“美好相遇”。完全而纯粹的自我文明将不再可能,每一个自我文明建构与发展的过程都离不开他者文明的有效印证和积极参与。

其二,去蔽“话语承认”的偏见,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视域融合立场。每一种文明样态,都是特定社会生活共同体在长期发展演进过程中沉淀而成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品格,都会形塑一种相对稳定的对人认知世界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构成性视域,加达默尔将之称为“合法的前见”,由此才能维持自我认识的确定性。如果这样一种前提性视域不能处于有限的敞开状态而是自我封闭、顽固僵化,那么,将失去其“合法性”而沦为正确认识发生的障碍性偏见。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文明互鉴的“话语承认”意味着每一种文明都能处于一种有限的敞开状态,既能维持自我文明质的稳定性,又能吸收借鉴他者文明的有益成分,由此,在固守自我的本质主义和失掉自我的解构主义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确保共同在场的视域融合。这是一种自我文明与他者文明真正共同在场的无蔽状态:“在场者乃是进入无蔽状态之中、并且在无蔽状态范围内本质性地现身的持续者。惟在无蔽状态已然起支配作用的地方,在场才会发生。而在场者,就其进入无蔽状态而持续来说,才是当前的。”让世界感知每一种文明的存在和发声,让文明无蔽的普遍在场,成为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和捍卫的视域融合立场。

其三,破除“话语承认”的壁垒,阐释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和谐共在旨向。当前世界文明秩序格局中,西方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性文明自恃优越而唯我独尊,力求为世界文明模式做统一注解,通过不平等的经济规则、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实施霸权行径,为本应多元和谐共在的全球生存状态人为设定了僵硬的壁垒。由此而来的文明缺位受挫感和全球价值关系失范演化为贸易战、恐怖主义、生态安全等各方面冲突。实质上,人类文明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文明互鉴的“话语承认”,破除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的文明冲突论调所设定的各种壁垒,以“有差别的规定的统一”原则推动形成自我实现及相互承认、彼此融通的“关系理性”,在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中给予自我和他者以充分的弹性空间,使相互承认、彼此确证的积极构成性关系确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在场状态。

3.

其一,坚持世界协同实践观,助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出场。实践是人的本源性生成方式,也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布展的最深层次规定。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以西方现代性所开创的文明进程而言,这是一项带有自我逆反性质的未竟事业,仅凭资本逻辑建构的物化世界披着文明的外衣走向野蛮的对立面,资本逻辑操控筑就的所谓西方强势文明已经在其捉襟见肘的虚假意识形态宣传中遭到了普遍质疑。问题的症结在于,要从活生生的世界生存实践出发破除西方国家炮制的各种意识形态幻象,坚持以全球文明互融的总体性实践瓦解虚伪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文明的固有缺陷。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的构建,亟须一种胸怀天下、和衷共济的全新价值观念来引领世界人民的协同实践。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世界协同实践观,在文明自觉的意义上重构了世界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方式,是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全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做出的铿锵有力的回答。

其二,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奠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依托。人们的物质关系构成他们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不合理的文明价值格局根本上源自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西方国家凭借对目前全球经济体系运转规则的控制而展现出的傲慢剥削动机与全球和谐共赢发展的愿望背道而驰,全球贫富分化、治理失序、危机不断等矛盾冲突的现实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我们要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在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经济领导的角色式微造成世界经济统一性秩序认同松散化的背景下,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息息相通的世界共同利益扬弃了貌合神离的资本作为构建经济新秩序的价值先导。旨在凝聚全球价值共识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就是要消除资本拜物教对世界经济秩序的侵蚀,呈现经济交流与合作现实背后的共同利益诉求,倡导世界经济关系民主化,积极推动形成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其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撑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践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体现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性和人类普遍交往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世界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根本实践路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构成了一种同向同行、相互证成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引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需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践的确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需要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开放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由各国共同构建的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中传播并践履全人类共同价值,从而推动世界历史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迈向更高阶段。

猜你喜欢
全人类现代性文明
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请文明演绎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漫说文明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对不文明说“不”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