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动物防疫工作新思考

2022-11-04 03:36:09陈占莉刘万华白崇生张曦麻青梅韩斌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8期
关键词:榆林市畜牧兽医

陈占莉,刘万华,白崇生,张曦,麻青梅,韩斌*

(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陕西榆林 719000)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模式”是支撑农民增收的主战场。榆林市畜禽养殖业在国内新冠疫情平稳后补栏增多、跨市调运频繁,加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口蹄疫及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难度,疫病防疫已然成为养殖业的重点工作。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动物疫病防疫及免疫效果评估工作实际,就榆林市畜牧产业发展状况、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现状及提高防疫质量策略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为榆林市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助力乡村振兴。

1 榆林市畜牧业生产状况

2021 年榆林市畜牧业面对生猪生产异常波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多重不利影响,畜牧业产值平稳增长,为全市农民增收贡献了畜牧力量,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据统计,2021 年全市羊饲养量943.47 万只(存栏551.79 万只、出栏391.68 万只),同比增长1.7%;生猪饲养量235.52 万头(存栏101.11 万头、出栏134.41 万头),增长5.7%;牛饲养量26.01 万头(存栏19.39 万头、出栏6.62 万头),增长2.9%;家禽饲养量1,152.26 万只(存栏771.56 万只、出栏380.70 万只),下降1.9%。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8.2 万t、6.99 万t、和7.29 万t,同比分别增长11%,下降1.5%、1.4%。畜牧业产值158.43 亿元,增长11.7%;增加值85.7 亿元,增长11.9%。目前,重大动物疫病依然是制约榆林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疫病的发生不仅给养殖场户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农民通过发展养殖增加收入的积极性。

2 榆林市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现状

2.1 全市各级防疫体系堪忧

2019 年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后,市级畜牧兽医机构编制缩减123 个,减少了60.9%;榆阳区、横山区、子洲县和清涧县保留了畜牧兽医局,其余县(区)畜牧兽医局并入了县(区)农业农村局;全市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撤销或撤并,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56 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只占23.5%,46 岁以上从业人员占比高达31.3%;全市共有行政村3,045 个,村级防疫员2,486 名,其中65 岁以上占11.41%。2022 年县级防疫经费364 万,乡镇投入防疫经费126 万,防疫经费投入较2019 年明显缩减。据调研,仍有部分防疫员因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物资保障不足在防疫工作中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给防疫员感染布病等人兽共患病埋下了隐患。“四级”防疫体系“职能淡化、力量弱化、支持虚化”等突出问题给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冲击,甚至有些行政村存在“网破、线断、人散”无人防疫的困境,难以将动物防疫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

2.2 防疫工作广度深度不足

据调研,全市大多数乡镇只抓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工作,而对新补栏畜禽日常补免工作重视不够,加之畜禽调运外防输入监管职能缺失,造成养殖户在自家或村里调入畜禽未及时隔离补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大部分养殖户对免疫效果评估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疫苗免疫工作完成就能起到预防疫病的作用,对畜禽采血检测免疫抗体水平会影响畜禽生产效益,免疫效果评估拓展防疫工作深度广度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县(区)兽医主管部门与乡政镇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未能统一调度,合作履职的联动机制仍未形成。畜牧兽医业务工作人员肩负着动物疫病防疫技术保障任务,却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在防疫一线中处境尴尬,造成防疫工作难以高效开展,防疫工作的广度及深度急需落实。

3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质量的对策

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疫质量,经费保障是前提、防疫工作常态化是重点,免疫效果评估是关键,检测水平、防疫队伍素质是基础。

3.1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经费保障

加强畜牧兽医机构建设,理顺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防疫体系,形成市县乡村上下协同高效运转的防疫管理体系。重点健全动物防疫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撑保障体系,加强市、县级动物检验检疫力量。提高动物防疫工作财政投入力度,保障市、县、乡、村防疫物资供应,提升防疫员及养殖从业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夯实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村两级疫苗存储及运输设施建设。

3.2 防疫工作的常态化

为践行“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防疫目标,建议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始终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在高质量完成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基础上,将新补栏畜禽日常补免工作落地、落实到位,以达到防疫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建立防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机制,最终确保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达到90%、70%以上。

3.3 免疫效果评估的长效化

免疫效果受疫苗质量、剂量、接种时间及畜禽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为确保畜禽产生足以抵抗疫病的抗体,须开展免疫效果评估工作。免疫抗体监测是评价免疫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应优化免疫抗体监测机制并建立免疫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在基础免疫和日常免疫不同时间节点,有代表性地采集畜禽血液样品;及时精准地开展畜禽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检测工作,并对抗体的产生及消长规律进行量化评估;检测分析报告第一时间反馈养殖场(户)指导养殖生产。免疫效果评估真正践行检测数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4 提高县(区)实验室检测水平

为落实免疫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必须提高县(区)实验室检测水平,补齐机构、队伍和设备短板。在减少各县(区)送检工作中人力物力浪费的同时降低了对市级实验室的依赖程度。榆林市各县(区)兽医实验室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存在实验室建筑面积不足、功能分区不合理、内部设施不符合生物安全管理要求等问题,是制约基层实验室检测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各县(区)兽医实验室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规范实验室检测技术、检测报告编制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用力用心,逐步完善实验室软件管理制度、提高检测水平,充分发挥县(区)兽医实验室的“哨兵”作用。

3.5 加强技术培训、交流与防疫知识宣传

对市、县、乡专业技术人员以“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同时,举办各县(区)防疫及检测技能竞赛,加强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提高技术人员的防疫及检测能力。对防疫员进行防疫技术、档案填写、疫情上报等技能培训,并将村级防疫员培训作为农业农村系统培养农村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对广大养殖户以悬挂宣传横幅、微信公众号推送、短视频直播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知识宣传活动,提升养殖场户动物疫病防疫意识。

3.6 加强村级防疫员管理

村级防疫员肩负着强制免疫“打针、挂标、建档”的重任,其素质与工作质量成为防疫工作最关键的要素。建议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水平,将防疫员工资、防护物资、保险等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长效机制。将设立村级兽医室纳入乡村振兴村庄规划管理体系,以期提高防疫员防疫工作积极性与业务水平。因防疫员在防疫工作中需走街串户,跨猪栏、出牛舍、进羊圈、扒鸡窝,防疫员的防护水平急需提高。通过多渠道宣传人兽共患病危害及自我防护的必要性,全力保障防疫员消毒及防护物资供应,并对防疫员定期开展职业病检测。提高防疫员工作积极性、技术及防护水平,才能充分发挥防疫员“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作用,切实保证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密度及质量。

3.7 抓好检疫监督,防检结合,以检促防

动物检疫是督促养殖场户积极配合畜禽防疫工作,加强动物疫病防疫的重要举措。检疫部门需加强动物免疫情况核查力度,完善与防疫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免疫效果监测结果的合理应用又为检疫证明的出具提供了理论依据,即检疫部门出具检疫证明必须凭畜禽免疫证明及免疫标识。建议加强防疫、检测与检疫业务合作协调,将检疫工作放到防疫全局中思考、谋划、推动,完善防检结合,以检促防工作机制,从而有力有序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振兴,畜牧先行。各级政府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提升防疫队伍素质为导向,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支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各级畜牧业务部门必须始终落实防疫优先、检测为重的防控理念,夯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基础,全面构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猜你喜欢
榆林市畜牧兽医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 16:24:34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我是兽医志愿者
叶锐仙作品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42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02
念好“湖羊经”走好“致富路”——榆林市榆阳区特色产业之风吹来脱贫致富好“湖”气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36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