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嘉峪关 735100)
相关统计显示,旅行社、旅游管理景区、旅游管理行政部门、旅游管理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及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等均有旅游人才需求,并且需求相对较大。高职院校应基于市场需求情况,合理制订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开展专业教育教学,逐渐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满足行业需求。但诸多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不足,不能满足以上单位或机构的用人要求。针对此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将目光落在旅游业发展上,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调整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教授学生,使学生逐渐成长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整体发展速度较快。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实现旅游总收入为6.63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11%,旅游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的综合贡献达到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5%。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旅游人数为44.71亿人次,增长8.5%;农村居民旅游人数为15.35亿人次,增长了8.1%,这充分说明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始终向好。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不断扩大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及出境旅游的规模,培养优秀的旅游人才,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是非常必要的。
就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贯彻落实人才战略,为整个行业不断输送优秀的旅游人才,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旅游项目等,才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进而推动整个旅游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立足于现实层面,对当前旅游业人才资源应用情况予以分析,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1.旅游人才缺口较大
原国家旅游局办公室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业年新增直接就业人数100万人左右,旅游人才数量由“十二五”末的670万人达到825万人。尽管旅游人才数量在不断增多,但相对于旅游业发展来讲,旅游人才缺口依旧较大。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肩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贯彻教育部相关要求,积极扩招旅游相关专业人才,便持续扩大旅游人才培养规模,以便向旅游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使之服务于旅游行业,在具体的岗位中作出贡献,推动整个旅游行业更好发展。
2.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在国民旅游热情不断高涨,积极参与各种旅游活动的情况下,旅游过程中的诸多体验与感受却让游客心生不满,这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有一定的关系。从业人员为广大游客提供旅游服务,应从专业角度出发,切实考虑游客的实际需求,详细介绍旅游项目、帮助游客解决实际问题等。但现阶段诸多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或学历不高、或职业素养不高、或工作经验比较欠缺等。针对此种情况,应积极响应教育政策,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旅游人才,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端正态度,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人才的目的是为旅游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整个旅游行业,推动旅游行业良好发展,这就需要培养的旅游人才能够契合市场需求。但对高职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予以分析,不难发现人才培养并不符合市场需求。
对现阶段旅游相关企业或者旅行社人才需求情况予以分析发现,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较高的职业素质等。旅游英语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未来需要学生能够在岗位工作中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或解决工作问题、或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所以在高校教育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听力能力等。但部分高校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不科学、不合理,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倾向于理论化,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训练,未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导致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不强、职业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旅游相关岗 位工作。
现阶段旅游业对于实用型人才需求较大,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此为目标,合理地规划和设计专业教学活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不断提高他们各项能力、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师德师风等,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但现阶段诸多高职院校中具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教师数量较少,一些教师擅长理论教学,一些教师擅长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俱佳的教师数量较少。
正确定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明确人才培养标准,按照上级指示,结合本校特色,设计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方向、有侧重性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即可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旅游业需要的实用型旅游英语专业人才。但某些高校并没有准确定位旅游英语专业,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该目标规划和开展的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和英语基础水平相差甚高,学生难以有效学习课程内容,导致他们英语知识学习不扎实,影响他们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旅游英语人才,使之能够在不同情境或情况下灵活的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教师将目光落在旅游相关岗位上,了解岗位工作情况,明确旅游英语人才标准,进而合理规划教学活动,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场景的英语训练,丰富他们英语相关词汇量、强化他们的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等。但部分教师依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习惯了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英语知识,意在夯实学生英语基础,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毕业后难以满足相关岗位用人要求。
面对当前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学生就业状况不佳的局面,高职院校应将目光落在旅游业发展上,参考旅游业发展趋势、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及人才任用标准等,合理制订旅游人才培养计划,展开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使之成为优秀的旅游英语人才。
根据前文分析,已经充分说明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及入境旅游形势较好,但仍存在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欠缺问题。高职院校要保证培养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为不同国家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高职院校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旅游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结合本校的教学水准,制订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明确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大方向,详细了解本校学生的成长情况和学习情况,合理地规划教学方案,开展贴近学生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社会实践等,全方位地培养和锻炼学生,促进他们各个方面良好均衡发展,成长为优秀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
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满足旅游业人才应用需求。因此,优化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计划培养之际,高职院校还应秉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之能够更多地关注旅游行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明确旅游业发展趋势下人才需求情况,尽可能地细化到人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各项能力及职业素质等,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的成长特点,合理规划旅游英语专业课程内容,保证其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不断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强化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等,使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在未来毕业后顺利从事旅游相关工作。
具体来说,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保证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师在具体规划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个性化发展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存在的差异,设置具有层次性的课程。在此基础上选用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能力为主的教学形态,以便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创设多元化的实践训练模式,以便专业教学能够全方位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要注意提升专业课程的实效性,也就是课程教学既要符合市场需求又要贴近学生,课程教学既可以基于学生就业方向来创设,又可以基于职业岗位来创设等。
旅游英语专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教学活动应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将产业与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便有侧重性地教授和培养学生,使之逐渐成长为符合时代特点的优秀人才,并能够为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为此,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育需要创新调整,注重实施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第一,创设特色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明确学生的兴趣点,创设学生能够感兴趣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模拟旅游岗位,提出岗位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服务人员、游客等角色扮演,运用英语与游客进行沟通,帮助游客解决实际问题,如此即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突发状况处理能力、临时反应能力等。第二,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也就是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根据企业人才需求情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比如,组织学生进入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锻炼他们的业务能力,以便其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如此既可保证学生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又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综合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其发展前景良好,但人力资源应用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旅游人才缺失严重、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旅游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符等。在此种情况下,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把握旅游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人才需求情况,合理定位旅游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调整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以便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口语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促使他们逐渐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促进自身和旅游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