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 冯为忠
江苏省仪征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县级城区普通高中。近年来,学校以“精巧德育、精致管理、精深教研、精准教学”为管理理念,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统帅和灵魂,提出了“以‘微德育’落实核心素养”的校本德育理念。我校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实践,将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融合融通,统一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形成了一套有特色、可操作、效果好的“五微”精巧德育模式,开辟了以“微”见“效”的立德树人“微阵地”。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其中也提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德育缺点日益凸显:目标笼统,内容空泛,方式单一,形式古板,实效性差,难以落地,显然已经不适应甚至在制约着当前德育工作的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必须寻求突破的新路径。
当前,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府部门开通了联系群众的官方微博,服务业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各行各业都开发出自己的微产品……面对大势所趋的“微”世界,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学生们在思想方式、心理特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都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微”变化。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也要适应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内在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变化,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策略。因此,“微德育”的提出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趋势。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
“微德育”是近年来兴起的德育方式,没有明确的定义。程晓媞指出:“微德育,是利用短信、微信等移动的微型媒体,为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找到完美结合点的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的一种新形式。”这一定义完全认为“微德育”是在“互联网+”下的德育形式。
杜启强提到,“微德育”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工作理念,还是一种工作方法。所谓“微德育”,是指以培育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和基础文明行为为目标,从问题着手、从细节抓起,以短小精悍的德育途径和手段建构出的德育模式。很显然,“微德育”从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趋向微型化。这一定义更契合目前学校德育的开展,其育人方式更加注重实践、参与、体验、感受,能在润物细无声处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深调查寻找“微问题”
首先,学校成立“自管自育”德育研究小组,从学生身边的具体问题出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家校沟通、案例研究等途径排查出我校学生可能存在的“微问题”;其次,从班主任工作入手,要求每学期针对本班级找出10个以上的微德育内容,在德育的大话题中,找准小角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在“感恩教育、爱国教育”等宏大主题教育时,从中选择一个较小切入口,抓住细微,有选择性地加以突破,形成了《仪征市第二中学“自管自育”学生成长手册》。“面对校园欺凌,怎么办”“面对父母的唠叨,怎么办”“面对电子产品诱惑,怎么办”“乱扔垃圾,如何解决”“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等诸如此类问题,在手册中都有涉及。以问题探究为抓手,解决德育“微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构建文明校园。
2.真研究寻求“微策略”
为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德育“微问题”,我校创新做法,以比赛促进微德育的落实,举办了班级管理微视频大赛。班主任利用微视频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或不良小习惯展现出来,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微教育。如一位老师的作品选取了某教师随手捡起垃圾、耐心聆听学生犯错的原因和宽容学生的失误这三个细节,来警示班主任应重视言传身教,要学会倾听、宽容学生。选材基于尊重、引导、激励学生,富有教育意义。还有一位老师作品,通过再现班主任的一天,从学习、生活、卫生、文明守纪等常规工作来表现班主任繁杂琐碎的一天,同时也表明了班主任只有付出爱心,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学生的爱戴。
1.微信公众号平台
利用互联网,搭建德育微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就能及时采集和发布学校“微德育”活动情况,实现学校德育宣传窗口的延伸,促进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020年抗击疫情期间,我校微信公众号开辟了“齐心抗疫,我们同在”专栏,前后共计19期,普及新冠肺炎和防治的相关知识,宣传抗疫人物、先进事迹,介绍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师生居家学习、生活,引导广大师生正确面对,科学理性防控,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2.家长学校微平台
微德育不仅需要学校发力,也需要家庭给力。为了提升家校合力,构建“最完美”的教育,我校邀请十几位班主任和部分家长编写了《家庭教育实用手册》,它包括“亲子关系”“习惯培养”“性格养成”“学习指导”“家校共育”“人际交往”等6个方面,共100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微处方”,并录制成“微视频”,形成微课,通过家长学校微平台发布,引导家长正确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
通过班级微信群,政教处常态化地发送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仪征市第二中学手机管理条例》《仪征市第二中学学生惩戒条例》《仪征市第二中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让家长详细知晓学校育人制度,以便配合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家校合作的和谐共赢。
1.校园“微文化”
仪征市第二中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小见大,充分挖掘人文内涵,构建宽松、和谐、健康、温馨的育人环境。让每一处景都能育人,“育英亭、育英花园、育英桥、育英池塘”等景色别致精巧,其名称取自二中前身育婴堂。“刻苦铺就求学路,勤奋架起育英桥”,小景色大人文,培育精英人才。
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校园廊道文化建设又是一幅“立体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由学生自己精心设计,实现自律自警自省自励。让每一幢楼都能激励学生,学校楼宇围绕培育英才而取名,如“尚学楼”“励志楼”“厚德楼”“致真楼”等,富有特点,显示层次,引领方向。总之,学校力求做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让每一寸空间渗透美和能量,让学生得到知识上的充实、情感上的陶冶、思想上的净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之效。
2.班级“微文化”
各班级均设置了固定的微展板,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文明校园“六个好”等内容,对学生进行“浸润式”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引领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文明言行的参与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各班级均设置了读书角,在每月初,统计好学生要借阅的书目,然后将图书馆中的相关书籍直接搬到读书柜中,每月更新。班级读书角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环境,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更需彰显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为此我校倡导“一班一品”的班级微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自主确立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主题内容,引领、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发挥特长和提高技能,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最好的发展,做到自立自强,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微德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大育化小、小微大作、见微知著”,即让德育目标更加细致,让手段更加多元,更具操作性,让德育工作真正落实。为此,学校成立了微德育课程指导小组,以推进学校“微德育”课程的开发和“微课程”活动的开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延期开学,为维护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丰富学生的居家生活,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我校在开展日常的线上学科教学外,还开设了一系列的德育微课程。德育微课程共分为五个版块:厚德积淀,培养家国情怀;生命课堂,学会敬畏;体育锻炼,活跃身心;家务劳动,培养主人翁意识;美育课程,浸润灵魂。在每个版块下,开发一系列的相关课程。此外,我校还丰富微德育载体,拓宽德育微课程的实施途径。线上德育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开展丰富向上的居家学习生活提供了帮助,利于构建学生良好的心理生态,促进健全美好的人格素养形成。
为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仪征市第二中学开发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育英微讲堂”。“微讲堂”是德育微课,每天一节,时间10分钟,由1名学生走向讲台向大家发表主旨演讲,再由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升华。“微讲堂”的开展,密切了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得学生能更全面、深刻地评价事件,提升演讲水平和写作水平,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展了国际视野,培养了核心素养。“微讲堂”文本化的成果——班刊,凝聚学生智慧,凝固青春记忆。每学期期末在“微讲堂”的基础上再升级为学校“大讲堂”,每个班推荐优秀演讲者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和展示。在扬州市第三届“班级文化建设”评比现场答辩环节中,我校吴凌雁老师从课程目标、课程形式、课程设置、课程成效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育英微讲堂”校本课程,得到现场专家高度评价,荣获“特等奖”。
“微班会”也是微德育课程的一种形式,它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相对完整的程序,鲜明的主题。教师自主选取生活、学习中生动、直观的内容,因生制宜,灵活多样地引领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探究。班主任组织的微班会可以在晨会、跑操后、晚自习前、自习课等时间随时进行,具有即时性、情境化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所感、所悟化为行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触动甚至震撼,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推动班级成为优秀、文明、集体荣誉感极强的班集体。我校徐丞老师近期应邀在仪征市班主任名师工作室论坛上开设《微而不微、微而有为——“微班会”》讲座,论及“以生成为主的随机性班会”和“以成长预设来选题的班会”两种班会形式,对我校微班会的开展情况作交流展示。
在德育活动方面,学校积极开展“微活动”,丰富学生的“微体验”,保证学生能够在形式多样的“微活动”中获得积极愉快的道德体验,进而提升道德认知,培育道德情感,并将道德知识内化为优秀的道德人格。
青少年有其自身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贴近生活,让他们参与生活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再把简单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于基本素质,获得发展潜能。基于此,仪征市第二中学在注重德育系统性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微活动”。九月是仪征二中的体艺节,每年九月学校都会开展各式各样的艺体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艺体才能的平台,挖掘学生的艺体涵养;“近距离看真州”,渗透家乡情怀教育;“我劳动,我收获”,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培养珍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我为父母做次饭”,既思物力维艰,又有舌尖上的感恩;“美丽校园,文明你我”,既培养劳动意识,又构筑健康人格;“我为武汉捐个款”微公益活动,则让学生懂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用爱传递爱,用心温暖心等。多彩的微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微德育”是新时代学校德育的一种新形式。我们认为,德育不是“高大上”式的教育,而是“春风化雨”式的熏陶,留意平时,关注生活,将小事做实做细,也可以收获奇效。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我们会保持冷静、继续前行,充分发挥好“微德育”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德育之路,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