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宁 张 君
(1.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2.泰山学院,山东泰安 271000)
区域旅游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大势所趋。交通运输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深度影响着区域旅游的发展。2016年7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该《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同时提出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万km,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中国高铁动车组累计运输旅客突破新高,中国高铁的安全可靠性和运输效率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速铁路极大地缩短了旅游者的旅行时间和心理距离,加强了区域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跨城市和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可能。承接国家高速铁路网建设,沿江高铁逐渐成形,有力地支撑了扬子江城市群这一国家战略区域的发展,在此背景下,研究区域旅游合作策略,对于助推大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城市群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自然环境条件下,以特定区域范围为载体,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一定数量的城市,以其中一个或两个规模较大的城市为区域中心,借助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而构成相对完善的城市集合体。扬子江城市群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融合交汇地带,涵盖江苏省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南通沿江八市,面积5.1万km,地区生产总值约在全省的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超过12万元,是我国开放程度较高、经济集聚程度较高、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当前,江苏省正大力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1”指扬子江城市群,“3”指三个区域,即连云港、盐城、南通一线的沿海经济带,宿迁、淮安和苏中部分地区组成的江淮生态经济区以及将徐州建成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扬子江城市群是着力打造江苏高端产业发展的黄金名片,在战略实施中,扬子江城市群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
在沿江高铁带动下,在城市群成为经济主导力量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还是从实施江苏省“1+3”功能区战略、推动江苏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需要来看,统筹扬子江城市群的旅游合作都是必然的选择,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旅游业作为拉动内需、提升经济活力的优势产业,理应成为区域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构建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合作模式,探讨合作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沿江高铁运行对区域的影响效应是综合性、双向性的,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正面效应包括集聚效应、共振效应和业态效应。其一,集聚效应。随着沿江高铁建设的日益完善,更多的客源加快迁移、集聚到高铁沿线区域,进一步强化高铁站点城市区域的协同发展。其二,共振效应。沿江高铁将缩短空间距离,全面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传播速度,使相邻或更远的城市彼此呼应和联动,产生共振放大效应。其三,业态效应。沿江高速建成后,往返人流会带来大量的休闲和服务需求,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会展、休闲、商务、餐饮、娱乐等多种产业形态快速发展,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负面效应包括过道效应、虹吸效应。第一,过道效应。对于品味或等级较低的旅游城市或目的地,沿江高铁建设过程中容易忽略,不将这些城市或目的地纳入中转地。第二,虹吸效应。随着沿江高铁的日益完善,旅游市场、人才等要素向优质区域和环境集聚,落后的区域将很难享受到高铁红利。因此,扬子江城市群在旅游合作发展中,需要强化交通要素的正面效应,淡化负面效应,形成正向 助推。
扬子江城市群涵盖8个地级市,常住人口近5000万,经济规模达到6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范围城市群中也占有重要位置,为旅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发达的经济离不开完善的交通体系,扬子江城市群拥有近400 km的长江黄金水岸和多个航空港,区域高铁网络发达,沿江高铁串联了城市群,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促进了旅游要素的流通,有利于开展全面的旅游开发与合作。
从统计数据来看,扬子江8市的旅游资源丰富,高品级旅游资源较多,包括2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136家4A级景区、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十家省级文化产业重点园区等创意经济发展载体,这些旅游资源成为扬子江城市群宝贵的生态和文化要素基础,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资源保障。扬子江城市群旅游产业经济发达,区域共接待国内旅游者近十亿人次,国内收入超万亿元,是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经济发达、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之一。
扬子江城市群八市都是较为成熟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五市的旅游市场总量庞大、增速稳定、旅游形象鲜明、市场认知度和认可度高,是华东旅游线上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代表,是我国目前客源市场规模较大、消费水平较高、出游能力较强的地区之一,客源市场优势明显。镇江、泰州、南通依托沿江高铁的带动效应,逐渐扩大旅游市场规模。旅游市场带有很强的可塑性,受利好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特别是交通的影响,“旅游+交通”的融合发展对于区域旅游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扬子江城市群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市场条件,在长期的旅游发展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面临着新的需求和变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区域旅游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需求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空间和核心吸引力发生新的变化,区域旅游合作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施扬子江城市群战略,要强调8市联动、协同发展。旅游区域合作发展不需要变动行政规划,但目前行政区对产业要素自由流动、资源有效配置的隔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阻碍,城市作为个体,对优势资源的争夺在所难免,这突出表现在各地方对高铁站点争夺及旅游线路的安排上,区域内各城市旅游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和优化,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效率低下。
纵观扬子江城市群区域旅游发展状况,初步形成了沿江城市旅游发展“哑铃状”空间格局和“南强北弱”的产业现状,城乡之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要素发展水平差距依然很大,沿江两岸旅游联络不畅,跨江通道运力有限,交通能力不足,南北旅游联系较弱,城市群旅游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高铁带来的良好效应尚需验证,未来仍需区域之间高频的流通和互动。
交通的快速发展会导致旅游要素向高级旅游目的地流失,从而对弱势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这就是高铁对区域旅游的负溢出效应。负溢出效应的作用会加速旅游要素流向产业成熟的区域聚集,产生区域城市间的不平衡分配,进而影响部分旅游落后区域的发展。相对于南京、苏州两个较为成熟的旅游强吸引力城市,区域其他6市要规避负溢出效应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将沿江高铁红利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
扬子江城市群各城市政府部门要主动与省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协调8市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打破地区行政壁垒,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大区域规划中主动参与,合理建言,充分发挥沿江高铁优势,在区域旅游规划、旅游交通集散、区域交通衔接、旅游咨询服务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与高铁经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加强省级层面对扬子江城市群的统筹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及社会力量优势,通过建设省级旅游合作示范区,带动板块整体提升和产业联动发展。通过发挥高铁效用,促进各种要素之间的流动和配置,在省级层面推进城市旅游、特色小镇、田园乡村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扬子江城市群八市政府部门要以沿江高铁线和跨江通道为支撑,整合各个城市旅游空间资源,构建以沿江高铁为主体的旅游大环线,串联沪宁、南沿江、北沿江、宁通等多条城市发展经济带,串联以宁镇扬、苏锡常两个都市圈为主体的城市区域,同时进一步强化长江两岸城市的密切联系、加快常州、泰州等区域城市的同城化进程,进一步整合优化城市群空间资源;要加强跨江通道建设,形成跨江高铁大桥、公路大桥、地铁隧道、公路过江隧道等多种形式,完善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旅游交通小环线,密切一江两岸、江海联动的交通联系,缩短时空距离,实现旅游产品和市场共享。
相关政府部门要发挥沿江高铁优势,整合特色旅游资源,在现有建成或已建区域,带动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城市群特色景观廊道,形成区域代表性旅游产品,主要包括长江沿江特色景观廊道、大运河特色景观廊道、环太湖(江苏区)景观风貌区、江南水乡古镇景观风貌区、苏中文化旅游体验区、长江入海口特色风貌区等量级旅游区域。以八大城市为腹地,在优化提升城市景观的同时,提升主题特色城市、优质旅游资源集聚区、特色文化富集区、乡村旅游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发挥“点-轴”发展模式作用,构建以沿江高铁线路为轴线、串联旅游城市和旅游区域的旅游合作圈层,形成以八大旅游城市为增长极、沿江高铁线路为轴线、主题旅游区域为面的“点-轴-面-域”全域旅游合作模式,在扬子江城市群内部及周边,重点打造沿江、沿淮“两横”轴,沿运河、沿海“两纵”轴,统筹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苏南西南部绿色生态智慧谷和环太湖生态圈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通过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城市公交、长途客运、旅游专线等设施无缝对接高铁站点,形成完整的旅游交通网络层次,推进高铁轴线与高速公路、机场、客运码头之间的快捷通道建设,提高联运效率,对接自驾游市场,以高铁站点为圈层中心,发展旅游咨询、主题住宿、特色餐饮、休闲度假等业态,构筑特色鲜明、功能明确、综合优质的旅游圈层空间,通过区域旅游要素的科学分配,固强补弱,有效克服沿江高铁带来的负溢出效应。
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合作是扬子江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区域内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厚,在沿江高铁体系作用下,文章探索性地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构建交通环线,整合城市群旅游空间资源;发挥沿江高铁优势,共建城市旅游景观廊道;优化高铁轴线,构建旅游圈层空间四大合作路径,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实现提供科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