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雪
(保定市香槟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
郭村,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镇,古称谷城,又名弦歌里。其位于“黄山—宏村及太平湖—宏村”黄金旅游线腹地,东居世界自然遗产黄山,西临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跨区联通,连接山湖,南北通达。
郭村现有15个村民组,445户,1541人,占地面积10.6平方千米。经济以林业和种养殖业为主,农产品极其丰富,主要盛产黄山毛峰、木榨油、木灵芝等绿色食品,销往全国大中城市。其中,村中有两家油厂,一家以传统手工榨油为主,一家以现代机械榨油为主;一家稻米加工厂,以水稻脱壳为主;一家茶叶加工厂,拥有标准化茶叶加工厂房,主要加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两类茶叶;一家石材加工作坊,以石碑雕刻为主。
郭村整体保留了皖南民居的风貌,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建筑居多,均为砖木结构或砖混结构。部分民居建筑老旧,后期未安全加固,主体结构腐化严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该村虽然对部分民居进行了一定的升级改造,但受制于经济条件及审美水平,改造成果适用性较差;建筑工艺水平低下,多伐木建造,材料质量及施工工艺参差不齐;村内多为老人居住,房屋维护修缮意识差,导致房屋外环境较差;整村未做市政上下水建设,雨污不分流,房屋内生活用水直接沟渠采水,一系列问题都会降低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郭村的餐馆、民宿、停车场、商场、游乐场等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服务接待能力较差,无法带给游客食住行购娱等全方位的享受,降低游客的消费意愿,也无法吸引游客二次到访,因此当地亟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游客的各方面需求。
郭村虽然区位可延展空间大、历史资源丰富,村落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具有传统业态工坊,但人口过少,整体地区承接能力较差;缺乏过路公共交通,培育时间较长;当地居民缺乏服务意识,有空心化趋势,未来业态监管难度较大;附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水平较为平庸,资源利用率低,可见乡村旅游开发风险较大。
首先,区域联动。郭村应融入城市空间布局带,借黄山——宏村区位优势联动发展。要强化区位优势,打造一小时休闲圈的泛文旅区域;提升在文旅方面的IP形象,实现“产业+旅游+社区”营造三极式增长,突出和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差异。打造夜间休闲区,补充黄山——宏村的业态短板。同时注重文脉的传承和徽州文化的现代化解读,借文化而求同,图产业而存异。
其次,产业升级。郭村应深挖当地文化内涵,发展精品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当地的旅游定位为出发点,以文化历史为导向,以地方风貌为基础,设计个性化、艺术化、传承化的旅游活动,区别于传统的观赏式的农业和传统建筑,建设“小而美”的新型乡村旅游目的地,借助平台整合资源,聚合创新产业,逐步形成有辨识度的旅游产业,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再次,差异发展。郭村应整合古村风貌等旅游资源,丰富产品项目类型,形成消费聚集,避免产品项目千篇一律,来人不留人,从而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激发乡村的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的交换与融合。
最后,活力运营。郭村应构建可持续的活力运营模式,促进旅游业发展。在运营方面,当地应采取“重IP,轻资产,大平台,小而美”的发展策略,坚持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以市场为主体进行科学规划;根植于乡土文化,赋予郭村更多的文化创意特色和生活方式美学价值,实现生活、历史、创意的集聚。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为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优势制度环境。当地居民要主动承担参与运营和社会监督的责任,从而形成新型活力乡村。
企业、游客、村民及政府部门,各有不同的需求,当地需要将这些需求整合起来。
首先,企业的关注点——旗舰产品,平台资源。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应活化乡村的韵、脉、景、场,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商业逻辑和商业平台整合现有资源,对村落进行合理的现代化改造,合理植入商业元素,并通过当地企业的商业平台为外界企业提供入驻机会;在原味乡村基础上改善乡村环境,维护村落及周边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惬意舒适的消费体验环境;立足本地传统产业,寻求多元业态发展机会,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美誉度。
其次,游客的关注点——产品内容,丰富体验。当地应以此为切入点,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确保游客在旅游观光过程中,进入理想的乡村,感受美丽乡愁,亲近当地特色生活;要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惬意的旅游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再次,村民的关注点——生活提升,利益共享。当地应依托旅游产业,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助力农村多元产业发展;要完善村落生活设施和公共设施,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吸引外出打工人员回流,避免乡村人才流失。
最后,政府部门的关注点——区域发展,经济平衡。政府部门要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促进当地居民再就业,多渠道带动农民增收,使本地传统产业完成转型升级,在实现本地增收的同时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还要重视旅游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文教水平,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优化当地资源存量结构,实现资源配置的再利用。
郭村应从农业、加工业、服务业三方面入手,实现乡村传统产业的恢复与升级。农业方面:应将传统水稻种植、油菜花种植转变为创意风景田,种植彩色水稻,利用稻田养殖稻田鸭、稻田鱼,带给游客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使游客身心愉悦;将茶叶种植园转变为生态观光茶园,在茶山上设置茶棚,供游客休息观光、制茶饮茶。加工业方面:一方面应鼓励榨油厂复原传统榨油工艺,适应当地油茶的种植规模,避免榨油机器长时间闲置,另一方面要为游客提供体验式榨油过程,进一步提升榨油产业的附加值;带动水稻加工厂复原传统水稻脱壳工艺,设计米浆饮料、稻秆画制作体验活动,增加水稻加工附加值;促使茶叶加工厂恢复手工揉茶制茶工艺,可以选择在村民家中设立手工揉茶制茶点,也可以选择固定地点进行操作,还要适当增加混合茶,如果茶等制作体验项目,让游客感受传统制茶工艺的美丽,获得动手制作的快乐。服务业方面:相关部门要开设并规范农贸集市,一方面满足当地村民的日常购物所需,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富有乡土气息的商贸环境体验;要开设“一个对你有影响的图书馆”,图书馆内只存放对于捐赠人有巨大影响的书籍,以此体现图书馆的特色,参观者也可以从中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
为了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应根据不同主题与功能,将郭村划分为六个区域。
第一,核心文化区,聚焦本地文化。在这一区域,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应整合特色文化,并制订学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相关学者关注,为学者提供开展乡土文化专题展会的媒介与灵感,从而依托专题展会吸引感兴趣的游客到来;应修缮传统手工作坊,恢复传统工艺,同时注重提升体验性和展示效果;应立足游客需求,完善休闲娱乐配套设施,提高游客满意度;应结合区域文化,开发多种旅游项目,如文化展览类——艺术表演场地、乡土讲学社、雅集社,传统工艺体验类——石刻工坊、榨油工坊。
第二,轻氧营地区,聚焦亲子教育。营地教育方面,应与国际营地机构合作,主打亲近自然、乡野体验的短期教育体验。户外拓展方面,应引入户外拓展资源,优化拓展活动设施,打造健康活动营地。亲子游乐方面,要强调乡野环境的趣味性,寓教于乐。此外,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还要根据上述三方面,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开发区域旅游产品,包括营地活动类——帐篷营地、体育运动场所、营地补给站,教学场地类——多功能教室、户外教学场、温馨宿舍,野外场地类——亲子游乐场地、迷你乡土游 乐园。
第三,乐活创意区,聚焦产业升级。乐活乡居方面,应将性价比较高的乡居配置灵活转换为个人工作室。生活小馆方面,应将其作为精品乡居配套设施,以本土风物和文化体验类为主。创意工场方面,要通过互联网线上渠道和传统线下渠道对创意工场进行宣传,与互联网公司、设计类工作室合作,为其提供体验式办公空间。此外,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还要结合上述三方面,打造区域旅游产品,如精品住宅类、生活小馆类——图书馆、酒吧、甜品店、咖啡馆、饮食小馆等,精品店铺类——手工艺小馆、画室,体验式精品店类——精作茶坊等。
第四,农事体验区,聚焦农业升级。在这一区域,相关部门及旅游企业应设置农耕垂钓区,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农事体验选择;设置农贸集市,将其作为本地货物买卖的市场,以天然、有机的本地农产品为主,通过企业认证即可参与;设置交通中心,为游客提供共享单车租赁与其他公共交通预订服务。还要整合上述区域优势,打造区域产品,如农耕类——分片式农耕场地(菜地、旱田、水田、创意果园、垂直迷你农庄),垂钓类——荷花池、垂钓亭等。
第五,颐养乡居区,聚焦居住体验。要打造精品乡居,体现乡土风情和本地文化特质,在便于游客休闲放松的同时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要打造情景乡居,强调场景体验,为游客提供适宜举办团建活动的场所,建设农夫乡舍、篱墙竹苑、竹间棋亭、自耕田、自助农品社等基础设施。
第六,休闲商业区,聚焦商业配套。首先,本地生活方面,应为本地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如快递站点、药店、便利店、五金商店等。其次,缤纷夜市方面,要售卖特色小吃,让游客感受当地烟火气。最后,旅游配套方面,可以以精致生活产品、休闲娱乐配套为主,在景区附近设置露天餐吧、露天酒吧、KTV、桌游吧等,还有银行(包括自动取款机)、特产店铺等。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郭村政府部门及旅游企业应将乡居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工作型、居住型和服务型。其中,工作型乡居,一层为工作室或会议市,二层为客房,有利于吸引外来流动工作者租住,同时满足小型工作室的办公要求;居住型乡居,两层均为酒店客房,根据地理位置和装修等级分为宜居、优居和雅居;服务型乡居,一层为咖啡厅、艺术展厅或餐厅,二层为客房,可供游客陶冶情操、休闲放松。
郭村发展乡村旅游要立足“三农”问题,协调好农民、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不断探索乡村型旅游目的地合作开发模式,挖掘乡村舒适居住、生态休闲、文化教育等价值,整合商业娱乐、主题餐饮、民宿酒店、体育运动等多元业态,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