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兹古力 李由
[ 摘要 ]
随着数字媒体在生活中的普及,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立体化、动态化、多媒体综合运用的变化,呈现出跨学科发展的特点。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更新课程教学内容,重视跨学科知识融合,采用多平台协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营造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课堂教学。课前线上教学、课中教学引导、课后教学反思的教学环节,能够培养出视觉传达设计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 关键词 ]
视觉传达设计;混合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13.054
“5G”、大数据、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各业包括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带动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的变革,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在理念、手段、表现形式上的创新。在数字媒体背景下,丰富的电子数字化多媒体设备可以将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快速、多元地传递给受众。数字媒体的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地突破以往的局限,丰富视觉传达的形式,同时也敦促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跟随时代,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设计人才。
1 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背景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在线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不断尝试、完善的领域。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袭击,对我们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展开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后疫情时代,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对高校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课题。此次疫情的暴发加快了在线教学实践的改革,在线教育变成高校教育模式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单纯的线上教学模式存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缺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不管是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好“教”和“学”的问题,而最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将线上、线下的教学进行融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分别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正如汤敏先生所言,“线上解决教育效率,线下解决教育效果的结合是线上线下模式下教育的未来”。
21世纪是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成为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在高校的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中,应当关注媒体的更新迭代,重视用户需求的改变,从而带来设计目的、设计思维的转变。静态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学生培养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需要融合动态化、互动化、立体化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培养出艺术与技术并肩的现代设计人才。同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中国设计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用于当代,传于未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是设计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数字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数字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更加丰富、广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知识需求也较之以往更加宽广泛及深入。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容易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分析法、调查法、实践验证法构建出基于多平台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数字化媒体的发展,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知识,掌握更加娴熟的计算机技术。
3 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3.1 教学资源的建设
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布置任务、检查任务,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与学生在线下的交流极少,备课也是更多地着重于知识结构梳理以及课堂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将教学知识进分解,教师在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梳理“学习任务”。对于每节课学生课前学习的目标、完成任务、知识来源都需要进行搜集与梳理,课前下发给学生的预习资料要包括课程讲义、PPT课件、微视频、论文等。近年来,较为普遍的方法为借用慕课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结合线上教学平台与学生互动,学生课前通过观看相应章节来完成课前预习以及小测验。这样做极大的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做到了信息资源共享,但形式较为单一。在借用慕课资源的同时,可以根据课程章节的内容构建起课程知识、拓展知识、技法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资源库。在数字媒体时代,相关资料的形式也可以是视频、文章、书籍、练习等多样的。除课程知识点讲解视频之外,知识相关延伸的阅读也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使他们对设计的创新产生更独特的见解。技法应用的相关教学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提早掌握设计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软件操作问题,更好地将技法服务于设计创新表现上。
线下教学资源包括在授课时的课堂案例、实践任务明细、讨论主题等,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线上学习遇到的问题,通过案例的讲解巩固专业知识,通过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书籍设计”课程中,在课堂讨论主题中让学生对自己所挑选的书籍提出不少于三个设计问题并进行全班讨论,从读者的角度、设计师的角度、作者的角度来对书籍的开本、装订、材料等进行分析。线下的课堂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师“自说自话”,而是引导学生主导课堂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2 教学内容的更新优化
根据课程内容的时代发展、承载媒体的更新、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将知识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可以采用目标导向的方式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在“书籍设计”课程的内容设置中,考虑到当下新媒体对纸质书籍的冲击,传统纸质书籍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时更多地偏向于书籍内容情感的视觉化表达上。用更丰富的书籍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纸质书籍所承载的人类思想情感,感受纸质书籍独特的阅读魅力,从而打消学生普遍认为的纸质书籍的设计只是简单的软件照排。同時,教学内容需要根据电子书籍的普及增加如何进行电子书籍的优化设计、电子书籍的设计方法等内容,伴随数字媒体展示手段的变化,掌握电子书籍设计的技能。
混合式教学模式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线下课堂进行中的“问题”讨论,这也是线下课程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学生对哪些知识存在着疑问,或者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怎样设计适合展开课堂讨论的话题,避免对线上知识点的单一重复,而项目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书籍设计”课程中,学生通过课前的线上学习,了解了书籍设计的基础知识,观看了大量的书籍设计讲座等视频。在学生掌握了相关设计软件的操作技法后,可以发布给学生实体书籍的再设计任务。教师可以提前将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作为课程重要内容,通过实践项目问题的解决来扩展专业知识,增加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把线下的学生静态课堂转变为动态课堂,让学生能够主动寻找相关知识来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分析提出设计方案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来讲述,教师作为课堂的引路人即可。
3.3 以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培养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大纲,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课程教学需要以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学生除需要具备专业设计能力之外,还需要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整合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只有在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设置中都涉及,才能够让学生在四年的学习后形成视觉传达设计的综合能力。对于每个教学项目,都可以按照“课前—课中—课后”来进行组织并实施,每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有详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反馈,以此不断的检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
首先,在课前线上学习中,教师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实训项目为导向进行任务的下发:对学习目标以及达标条件的明确,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思路;通过学习视频、教材讲义、PPT课件、案例分析等资料的学习,帮助学生在课前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在课前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能够自主查阅相关文献,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整理归纳学生的学习数据,将重难点问题嵌入线下教学的案例分析中,融入学生的项目汇报点评中。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前需要积极地完成教师所下发的任务,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取中。
“书籍设计”课程开展时,课前教师会下发完整的课程教案、教学计划,同时上传每节课前需要学生自主预习的拓展知识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点,拓展专业知识面。在学习“书籍开本设计”这一知识时,课前会给学生准备 “纸张是怎么制作的”“纸张的尺度规范”“如何定书的大小”等等相关视频、设计师讲座、优秀设计文献,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书籍大小的专业知识,便于课堂上学生在对优秀书籍的整体分析、书籍设计项目的构思中能够对设计依据有清晰的了解。
其次,在课堂的线下教学中,教师重点根据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项目导学,以重点问题为主,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学生表述、教师讲练结合、课堂讨论交流、项目成果展示互评等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表达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环节的进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在“书籍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优秀书籍设计师作品赏析的汇报,学生需要提出各自对优秀书籍的设计理解,分析其设计思路,同时以批判学习的角度来对比其他小组成员带来的设计分享。在讨论的环节,学生往往能够各抒己见,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既是对书籍设计知识点的掌握,也是对书籍设计项目实践的可能性探索。在进行书籍设计市场调研汇报中,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内的项目分工、团队协作,完成调研、资料的整理、PPT制作、汇报等工作,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为今后进入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线下课堂的教学,教师已经完全成为学生的辅助者,把控课程节奏、提出方案优化思路总结、给出方案深化建议即可,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最大化地解决设计问题,弥补了目前课内学分较少、实践项目时间不够的问题。
最后,课后线上线下并行,是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知识整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后发布拓展训练的任务及要求,要求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练习,选取大量的优秀案例以及优秀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学生需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整理,修改、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再次提交。这样可形成良好的教学循环模式,学生能够主动学,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学得更加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认知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3.4 考核体系的多元化拓展
目前,课程开展采取了丰富的形式,更加重视过程教学,那么课程的考核体系就也应当更加多元,而考试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学生课前线上资料的学习程度、完成的课前练习,课堂上对设计作品的评论,以及项目汇报的PPT展示、汇报表达等,这些都需要有明确清晰的过程记录。要强调课程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共建中来,给混合式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考试以实物展示为主,学生将作品进行印刷、展览,得到一个分数后就结束课程。在数字媒体的环境下,课程考试的形式也多变起来,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实现效果图的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极大的提高设计动手能力以及设计提案能力。在考试的最终以学生的作品在媒体平台的发布为准,而通过自媒体的全方位推送及展示,是对学生传播学、营销学、文案、视频剪辑等跨学科知识的要求,也是未来视觉传达设计人才所要具备的能力。
4 结语
数字化媒体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的能力越来越多,也要求高校的教学不断地改革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构建出一种由教师引导的,多平台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平: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EB/OL]. (2016-05-18)[2022-02-28]. http://opinion. people. com. cn/n1/2016/0518/c1003-28361183. html.
[2]赵孟楠.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软件课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11):45-47.
[3]陈碧璐,蒋剑平. UI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的探讨[J]. 湖南包装,2020,35(3):155-158.
[ 作者简介 ]
吴兹古力,女,陕西商洛人,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文创产品研发、视觉传达设计与相关理论。
李由,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海报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相关理论。
[ 项目名称 ]
2021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課题: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跨界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SGH21Y0420);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校级教改课题,课题编号: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