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克锦
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后,一些曾被英国掠夺大量文物的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再次要求英国归还珍贵文物。比如,尼日利亚索要“贝宁青铜器”(来自尼日利亚南部的古代“贝宁帝国”),南非索要“非洲之星”,埃及索要“罗塞塔石碑”,印度则希望借此要回名为“光之山”的钻石。
和其他被掠夺的财富不同,文物关乎一个民族的历史乃至身份认同。所以,战后国际社会也对保护文物做出努力,特别是海牙国际法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54年和1970年分别制定了公约,规定在战时禁止掠夺文化财产,战后要归还被占领国家的文化财产等。
在民间和社会压力下,欧洲多国政府及一些機构开始不定期地归还或者宣布归还一些文物。比如在2021年,德国就宣布将1100多件“贝宁青铜器”归还给尼日利亚,比利时也宣布计划将该国博物馆内的一些藏品归还给非洲国家,法国总统马克龙随后也宣布将几十件文物归还贝宁共和国。
相较之下,英国在归还文物方面比较沉默。这不仅可能反映了一些英国人的“帝国情结”,也和英国王室有一定关系。
众所周知,大英博物馆是收藏被掠夺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同时,英国王室也有大量掠夺来的文物,其中就包括举世闻名、源自印度的“光之山”(由于历史原因,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认为应该属于它们)和一些贝宁青铜器。这些文物多是由他人进贡、捐献或通过拍卖市场获得,属于王室“私人藏品”,不少是由属于王室的信托基金管理。
2017年2月英国通过《文化财产法案》,承诺履行海牙公约的义务。但英媒透露说,英国政府和王室达成默契,事前曾将法案给女王过目并得到她的认可。而在2021年3月,英国警方准备对王室一些信托基金的财产进行搜查,看有没有掠夺来的文物时,被告知王室在这方面有豁免权。一些自由派人士对此相当不满。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英国王室在归还文物方面的“表率作用”。既然作为大英帝国象征的王室是这种态度,英国政府和社会对归还文物的消极态度也就可以理解。这里也必须说明,英国很多博物馆和民间机构已加入归还文物之列。
对于不愿意归还文物,一些英国人还辩称,一方面因为文物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财产”,另一方面他们也认为,如果把文物归还给一些国家,它们未必能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产。
后一种观点也不是英国人独有,比如加拿大一个拥有大量贝宁青铜器的博物馆就认为,尼日利亚政府非常腐败,如果这些文物归还给他们,说不定就成为腐败的牺牲品。对此,尼日利亚的文化部长在接受美国《大西洋》月刊采访时反驳说:“你不能从我家里把东西偷走,然后我让你归还时,你却说对我没有信心。”
其实,英国还有不少自由派人士认为,英国王室即使不能立即归还那些文物,起码也应该向公众公开,现在王室到底有多少历史上被掠夺的文物。如果采用这种透明的方式,让大众清楚,让公众讨论,最后决定文物的归属,那不是很符合现代民主的精神吗?英国王室为什么不这么做?他们有什么“需要隐瞒”?
这些问题,也可能是接下来英国王室要不断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