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
吉林市化工医院内分泌科,吉林吉林 13202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比例略高,如美国和德国等,发病率均在30%以上。我国患者比例虽明显低于以上发达国家,但也在15%左右,且整体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2-3]。患者发病后,常见的症状如肢体浮肿、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等,后期可引发肾衰竭和酸中毒等[4]。鉴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基数大和预后不佳等特点,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原则。在此研究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以2020年7月—2021年10月吉林市化工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于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司美格鲁肽,有效改善了患者血糖、肾功能和血压等指标,治疗效果优于艾塞那肽。现报道如下。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后,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本院糖尿病肾病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42~68岁,平均(52.25±8.65)岁;糖尿病病程2~9年,平均(5.85±1.71)年。观察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3~72岁,平均(52.67±7.85)岁;糖尿病病程3~11年,平均(6.11±1.82)年。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规范接受降糖治疗;患者个人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合并血管性疾病患者;重度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近期服用利尿剂等影响代谢药物的患者等。
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0023371,规格:0.85 g/片),1次/d,0.85 g/次,餐后服用。对照组皮下注射艾塞那肽(国药准字J20140052,规格:5 μg/支),初始治疗时,2次/d,5 μg/次,餐前注射。患者连续用药1个月后,剂量调整为2次/d,10 μg/次。观察组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国药准字SJ20210014,规格:1.34 mg/mL),1次/周,0.5 mg/次。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①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指标;②两组肾功能比较,主要包括24 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指标;③两组血压水平比较,主要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值P值空腹血糖治疗前9.74±1.6810.23±1.781.3860.169治疗后7.61±1.676.79±1.452.5450.013 t值5.5799.298 P值<0.001<0.001餐后2 h血糖治疗前15.01±3.0415.71±2.781.1610.249治疗后9.63±1.808.88±1.492.2230.029 t值10.12111.336 P值<0.001<0.001
治疗前,两组24 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肾功能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值P值24 h尿蛋白(g/d)治疗前2.06±0.522.12±0.620.5440.588治疗后1.78±0.371.56±0.313.1110.002 t值3.4037.186 P值<0.001<0.001血清肌酐(μmol/L)治疗前92.03±11.0093.44±10.100.6520.516治疗后85.26±6.5680.19±6.644.001<0.001 t值6.5118.506 P值<0.001<0.001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s),mmHg]
表3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s),mmHg]
组别对照组(n=47)观察组(n=47)t值P值舒张压治疗前93.86±8.5392.29±8.950.8710.386治疗后85.26±7.9281.50±7.712.3360.022 t值3.9997.723 P值<0.001<0.001收缩压治疗前142.21±11.45139.11±10.761.3550.179治疗后134.46±9.12130.66±7.512.2040.030 t值4.0256.552 P值<0.001<0.001
在我国,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发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其诱发因素多样,如患者由于蛋白摄入过多等饮食结构不合理、擅自调整降糖药物剂量等原因发生胰岛素抵抗、肾小球压力增高等血流动力学影响等,均可诱发糖尿病肾病[6-8]。患者发病后,症状表现为微量蛋白尿等。若控制不佳,中后期以大量蛋白尿、高血压、脚和脚踝等部位水肿等为主要表现[9-10]。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除了给予稳定血压和调节血脂外,控制血糖是主要的治疗原则。其中二甲双胍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可增加肌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但由于服用时间长和患者个人体质差异等原因,治疗效果逐渐降低。针对此问题,内分泌等医学学科的专家和相关工作者,正在积极地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案。以艾塞那肽为例,艾塞那肽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exendin-4的人工合成品,是拟肠降血糖素药,对胰腺β细胞对葡萄糖的应答性有急性效应,即在患者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能够促起胰岛素释放,从而起到更好的稳定血糖效果[11-12]。杜娟等[13]以7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治疗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采取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口服降糖药+注射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证实,艾塞那肽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改善症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司美格鲁肽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新型药物,于2017年12月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上市,近年来已经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糖尿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司美格鲁肽属于肽类降糖药,由利拉鲁肽派生而来。每周注射1次即可。注射后,司美格鲁肽能够模拟胰高血糖素样肽-1,来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以此改善胰岛素分泌[14]。同时司美格鲁肽还可以延缓胃排空,抑制中枢性的食欲,以此降低患者的进食量。经医学临床证实,司美格鲁肽用药后,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下降1.5%~1.8%。另外患者血糖越高,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效果越显著,且几乎无低血糖的风险[15]。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院采用司美格鲁肽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后,与采取口服降糖药+注射艾塞那肽治疗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24 h尿蛋白和血清肌酐水平、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司美格鲁肽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糖、肾功能和血压等指标,建议进一步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