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李可孚,杨永新,成龙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湖南永州425000)
鼻咽癌是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位置的解剖结构相对复杂,靶区周围有许多重要器官,靶区的形状复杂[1-2]。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是鼻咽癌放疗的一个主要技术,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属于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三维适形、三维调强放疗的主要设备[3-4]。目前,用于放疗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所使用的MLC宽度(等中心投影)有1.0 cm、0.5 cm,0.5 cm MLC是一种新产品,正在放疗中心进行推广。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鼻咽癌患者给予两种规格MLC进行IMRT计划,比较其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接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鼻咽癌[5-6];②首次接受放疗;③病理学诊断为低分化癌;④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差;②患有其他恶性肿瘤;③远处转移者。A组30例,男女比22∶8,年龄31~70岁,平均(48.26±6.91)岁;临床分期:T1期3例,T2期6例,T3期12例,T4期9例。B组30例,男女比20∶10,年龄29~72岁,平均(49.06±6.87)岁;临床分期:T1期5例,T2期7例,T3期11例,T4期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设备大口径模拟定位CT: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 Big Bore,计划系统:美国瓦里安Eclipse10.0,直线加速器:A组用美国瓦里安CX(40对MLC,叶片宽度1 cm),B组用美国瓦里安VitalBeam(60对MLC,中间40对叶片宽度0.5 cm,边缘10对叶片宽度1 cm)。
1.2.2 CT扫描、图像传输两组患者均选择仰卧位,上肢自然放在体侧,用热塑面膜将头、颈、肩固定,扫描层厚:2.5 cm,扫描范围:头顶到锁骨头下2 cm,CT图像传至计划系统。
1.2.3 勾画靶区、危及器官两组患者均参考ICRU50、62号,由医师勾画患者的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临床靶区(clinical tumor volume,cTV),有鼻咽肿瘤靶区GTV-颈部淋巴结GTV小亚临床病灶、高危淋巴引流区的临床靶区CTV1、预防照射的临床靶区CTV2。按照定位误差,在各靶区的基础上,在各方向上均匀外放3 mm,即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定义为PGTVnx、PGTVnd、PCTV1、PCTV2。勾画危及器官:视神经、脑干、腮腺、晶体和脊髓器官等。
1.2.4 靶区、危及器官剂量要求两组各靶区处方剂量依次为PGTVnx是70.06 Gy,PGTVnd是66~68.20 Gy,PCTV1是62 Gy,PCTV2是55.80 Gy。5次/W, 2 Gy/次,同期分31次完成照射。危及器官限量:视神经Dmax≤54 Gy,脑干Dmax≤60 Gy,腮腺D50≤30 Gy,晶体Dmax≤7 Gy,脊髓Dmax≤40 Gy。Dmean是平均剂量,Dmax是最大剂量,Dmin是最小剂量,D50是50%腮腺体积的受量。
1.2.5 IMRT计划在计划系统上选择瓦里安CX、VitalBeam进行调强计划,两组均选择等中心照射技术,用6 MV光子线进行照射,布野选择共面9野均分360°,优化选择直接子野优化算法。最大子野数70个,最小子野面积9 cm2,最小子野跳数5 MU,迭代总次数80。两组患者按照靶区、危及器官的受量要求,设置一致的目标函数、各自权重,以进行优化。
1.3 观察指标按照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等剂量曲线图评价IMRT计划,根据ICRU62号的报告要求,95%剂量覆盖的PGTVnx体积(VT.ref)用作评价指标,注意PTV外危及器官的Dmax不能超过处方剂量,然后评价处方剂量的靶区范围,分析靶区、危及器官的受量。靶区评价[7-8]:比较两组PGTVnx的CI、HI、Dmean、Dmax和Dmin。CI=(VT.ref/VT)×(VT.ref/Vref),CI值范围0~1,值越大,靶区适形性越好。VT是PGTVnx总体积,Vref是95%处方剂量覆盖的全部体积。HI=D5/D95,D5、D95分别是5%、95%的PGTVnx体积的受量,HI值越大,即超过的处方剂量越大,表示靶区的剂量分布越不均匀。危及器官:视神经、脑干、腮腺、晶体和脊髓器官等。
2.1 两组CI、HI、Dmean、Dmax及Dmin的比较两组的D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I、Dmin高于A组,HI、Dmax低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CI、HI、Dmean、Dmax及Dmin的比较
2.2 两组危及器官受量比较两组的视神经、脑干、腮腺、晶体和脊髓器官的受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危及器官受量比较
IMRT是临床主要治疗鼻咽癌的方法,它利用MLC技术调整射线束的强度、形状,在三维方向上实现与肿瘤靶区形状一致的高剂量曲线,同时增加靶区的平均照射剂量,降低重要器官的受量,提高患者局部区域的控制率、总生存率,提高其生活质量[9-11]。放疗技术发展的方向是增加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减少正常组织剂量,MLC相应的发展方向是更低、更薄的漏射、穿射,射野、靶区适形度取决于叶片的宽度,越薄适形度越好,而半影宽度受漏射、穿射的影响,同时靶区边缘的剂量受半影影响[12-14]。
MLC即多叶光栅,是直线加速器的执行设备,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至少2台直线加速器,而加速器的MLC不同,有0.5 cm MLC和1.0 cm MLC两种规格,究竟哪种规格的MLC对鼻咽癌的IMRT更加有利仍存在争议[15-17]。本研究对我院接诊的鼻咽癌患者给予两种规格MLC(1.0 cm、0.5 cm)进行IMRT计划,结果显示,两种规格MLC的Dmean差别不大,0.5 cm MLC的Dmin高于1.0 cm MLC,Dmax低于1.0 cm MLC。这说明0.5 cm MLC在IMRT计划中,DVH中靶区和正常周边组织器官的剂量梯度相对陡峭。本研究中,0.5 cm MLC的CI高于1.0 cm MLC,HI低于1.0 cm MLC,这是因为鼻咽部的结构比较复杂,肿瘤形态多呈不规则形,MLC的照射野边缘为锯齿状,叶片宽度影响MLC形成Ⅲ形状几何适合度、不规则射野,叶片的宽度越薄,其适合度就越好[18-20],同时说明0.5 cm MLC的适形度更好,剂量均匀性更好。
鼻咽癌放疗中,视神经、脑干、腮腺、晶体和脊髓是正常的重要组织器官,尤其是晶体的体积小、受量低,影响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IMRT计划需具有照射野多、小的特点,在放疗时,选择小叶片结构的加速器,可以改善靶区适形度、剂量均匀性[21-23]。本研究中,两种规格MLC的视神经、脑干、腮腺、晶体和脊髓器官的受量差别不大,说明鼻咽癌IMRT时,选择0.5 cm MLC可以获得较好的靶区剂量均匀分布、靶区适形度,同时危及器官的受量差别不大[24-25]。
综上所述,0.5 cm MLC在鼻咽癌IMRT计划中可以有效改善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建议临床使用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