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戊琴/文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找到联系去转化,有时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米芾(fú)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做县令时,有一年遇上蝗虫成灾,便下令全县百姓大力捕杀蝗虫,效果明显。蝗灾的影响是区域性的,邻县自然也不能幸免。奇怪的是,邻县县令不但不去治灾,反而写文章抨击米芾并准备呈给上级,同时抄一份给米芾。文章主要的意思是怪米芾组织人力捕蝗,搞得蝗虫在米芾的县域内无处生存,因此跑到隔壁县捣乱。
这样的文章是何等荒唐啊!米芾的手下见了,一个个咬牙切齿地骂,可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应对策略。米芾却不生气,沉吟一阵子后,大笑着提笔在该信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派人原信退回。打油诗是这样写的:“蝗虫本是天灾,不由人力挤排。若是敝邑遣去,却烦贵县发来。”诗意是:“蝗虫本来是天灾造成的,不因为人为捕杀而受到排挤。如果蝗虫能从我县里驱赶过去,那就麻烦贵县打发回来吧。”
邻县县令看后无话可说,并赶紧毁了将要上呈的文章。
不得不说,邻县县令是个“天才”,能看到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但米芾更胜一筹,能从联系中来一个条件转化,反转局面。
一般来说,联系中的条件反转有三种方式:
第一,顺别人思路,转换主客体。前面的故事中,邻县县令把米芾当“主体”,说他驱赶蝗虫给自己这个“客体”;而米芾则把邻县县令当“主体”,要对方把蝗虫打发回来给自己这个“客体”。主客体一换,米芾很好地嘲讽了对方,使对方言论不攻自破。
第二,抓取关键点,建立新关系。一次,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拎着破皮箱旅行,被一个小学生看见了。小学生问:“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作家,为什么用的皮箱却随随便便呢?”盖达尔说:“这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大名鼎鼎,我却随随便便,岂不更糟?”不愧是著名作家,从“大名鼎鼎”和“随随便便”两个关键词下手,就给人以新视角了。
第三,找寻关键词,改变其顺序。中国是饮食大国,曾有一段时间大谈特谈哪个省市的人最能吃辣,最终湖南、贵州、四川三地高票当选。可这三个地方的人谁都不服谁,大家便建议用一句话总结。湖南人说:“我们不怕辣。”贵州人说:“我们辣不怕。”四川人则说:“我们怕不辣。”三句话的区别在“不、怕、辣”三字的顺序上,你觉得谁更能吃辣呢?
善于找到联系的人,往往能在遭别人诘(jié)难时轻松应对,你愿意努力练就这个本事吗?
“一天”和“一年”
阿道夫·门采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画家。
一天,门采尔的家里来了一个年轻画家向他诉苦,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一天时间,可卖掉它却要等上一年?”
门采尔听后,微笑着答道:“亲爱的,请你颠倒过来试试吧!要是你花一年时间去画它,准能在一天里将它卖出去!”
年轻画家听完若有所思,回家后将时间花在专心画画上,不久后竟有人登门拜访,高价买了他耗费相当长时间完成的画作。
同样是“一天”和“一年”,对待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不相同。门采尔从年轻人的话里找出了关键词,在改变顺序中建立了新的关系,从而使年轻人悟出道理,获得成功。
联系、努力、成功、态度、机智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体现妙用联系的习作片段:
和同桌吵架了,我很生气,便对他说:“我要一周不和你说话。”
同桌也生气了,应道:“只要你能忍得住七天不和我说话,我就能忍得住七天不和你说话。”
我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又补上一句:“平时可是你找我说话的好不好?”同桌闭紧嘴巴,把右手食指放到了嘴前,眼神得意地瞪着我。
“好吧,服你了。”我知道自己又败给同桌了,于是无奈地说。
——高敏《古灵精怪的同桌》
“捣蛋皮”拿着一本书挡住脸,又在课上睡着了。班主任本来没发现,可他竟打起了呼噜,一下就露馅儿了。
班主任很生气,走过去对“捣蛋皮”说:“你的成绩都差成什么样了,上课居然还睡得着?而且,还拿书这‘精神食粮’来掩饰。”
听见老师的声音,“捣蛋皮”的睡意一下子就没了,猛然发现班长把头埋进了书里,一猜他肯定也睡着了,就对老师说:“老师,班长也拿‘精神食粮’挡着睡觉,您怎么不管管他呢?”
“班长和你能一样吗?人家那是昨天勤奋学习没休息好。你看看人家,睡着了还拿着书呢!”老师看向班长说。
——薛力平《我们的“偏心”老师》
周六下午,我和闺蜜坐公交时看到一位大爷在读《人间词话》,很是佩服,便与他聊起天来。后来,大爷说:“我就要到站了。我在前面开了家书店,你们要不要去逛一逛啊?”
闺蜜很想去,我却拉住她小声说:“书店还是别去了,现在骗子很多,我看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闺蜜不以为然,大大咧咧地说:“你放心好了,我是‘醉酒之意不在翁’。”听到闺蜜的话,大爷好像猜到了我们在聊什么,哈哈一笑道:“两位小朋友,没关系的,我是‘醉酒之翁不在意’。”
——贾月明《记公交车上的一件事》
以上三个片段,有没有让你觉得幽默呢?第一个片段,谈论交流本是两个人的事,但谁主动说第一句味道就不一样了,主客体一换,可见同桌机智。第二个片段,同样是用书遮挡着睡觉,班主任对“捣蛋皮”和班长的态度截然不同,足见其“偏心”程度。第三个片段,三人围绕“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变换“翁、意、酒”三个字的顺序,各有妙趣,都很好地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实在是妙。
事物间的联系并不难找,就看同学们有没有一双慧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