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洁,李 偲,关苏杭
(新疆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自驾游已经迅速成为游客消费需求释放的一种重要方式,旅游风景道作为以道路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态,使传统道路在原有交通功能基础上逐步向游憩功能拓展[1]。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强调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并提倡构建国家旅游风景道体系。在此趋势下,旅游风景道逐步向线性旅游体验空间嬗变,路网建设、信息化服务、安全救援等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将推动旅游风景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G218、G219(新疆段)是新疆旅游风景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建精品自驾游线路、加快旅游与交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旅游新业态和消费增长点等途径,可以有效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近年来,旅游者开始重视旅游途中的游憩体验,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将旅游本身理解为“在路上”[2],这极大推动了旅游风景道的发展。孙媛媛等在回顾国内外旅游风景道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旅游风景道建设体系对关中帝陵遗产廊道进行规划设计研究,并提出开发营运建议[3]。姚朋等以乌兰察布风景道的规划为例,探讨了生态旅游风景道的规划策略[4]。唐晓岚等结合ArcGIS空间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对皖南山区风景道的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为其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5]。刘娅以G109京西段为例对美国风景道评估体系进行了研究,对我国旅游风景道评估体系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6]。
旅游资源评价为旅游项目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7],其主要侧重于资源禀赋条件评价,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侧重于外部开发条件,而旅游开发价值评价则是针对资源内部属性和外部开发条件建立评判体系[8],可以有效地避免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为明晰旅游资源价值,做好旅游开发规划,国内学者们开始对不同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评价研究。李娴等利用层次分析法从遗产吸引力、遗产生命力、遗产承载力方面构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9]。罗谷松等从游赏、科教、经济、环境、社会价值等方面分析红层荒漠的旅游开发价值,并总结出6种开发模式及措施[10]。李果等对长株潭地区风景道进行开发潜力评价,并对其划分为“骨架型”“连接型”和“辅助型”3个等级,对未来湖南省旅游风景道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1]。张希月等以苏州市为例,研究了影响非遗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为我国非遗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12]。雷勇等对山西隰县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特征和旅游开发价值进行了研究[13]。韦绍兰等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恭城县乡村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开发价值等级、影响和利弊因素进行了分析[14]。李济任等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辽东山区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潜力进行了对比评价[15]。吴文庆等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水利风景区的旅游开发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验证[16]。徐胜兰等研究表明,应从游客需求侧对旅游开发价值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安全性、交通性、服务性、体验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17]。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AHP构建四层级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模糊层次评价模型,对G218、G219(新疆段)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进行评估。由于其沿线还存在旅游服务体系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多元化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营销综合效益不显著、快进慢游系统尚未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本文不仅可以满足旅游开发主体的建设需求,为项目开发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有利于旅游风景道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层次化开发。
G218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起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终点至若羌县,全程1070 km,是“世界最长砖砌国道公路”,也是青海省西宁市通往新疆伊宁市唯一的交通要道。G218横贯天山腹地,纵跨塔里木盆地,全线包含草原、林场、湿地、戈壁等风光,途经巴音布鲁克景区、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家国家5A级景区。
G219(新疆段)由喀纳斯吉克普林口岸零公里处至和田县G219国道3216 km处,全长3216 km,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连接南北疆的交通要道。途经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等八地州,沿线拥有喀纳斯景区、白沙湖景区、喀拉峻景区、泽普县金湖杨景区等4家国家5A级景区。
本文通过对旅游风景道、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等文献的梳理分析[18,19],从供需视角构建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1~9级标度法向旅游规划、生态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权重问卷发放,收回有效问卷26份。运用Yaahp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得出各专家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比例,即CR<0.1,各专家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进而得出各指标层次单排序权重及层次总排序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根据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指标权重数据可知,准则层中资源本体价值权重最高,其次是开发建设条件、环境品质;因素层中权重值最高的是文化价值,其次是交通条件、景观价值、综合影响力和自然生态环境;指标层中历史文化艺术体验、交通可达性、民俗风情、观赏游憩与科普价值权重较高。由此可见,旅游风景道资源本体价值处于核心地位,在对旅游风景道进行开发时,应充分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注重资源本体价值和开发建设条件以及环境品质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此外,历史文化艺术体验及民俗风情是旅游风景道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内核,也是因地制宜开发旅游风景道的重要体现,在重视旅游风景道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同时也应注重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体验,以解决目前旅游风景道文化内涵不足的现状,进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了43个评价指标,其中定量指标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定性指标数据以专家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
根据已构建的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可知各层级的因素集。U={ B1资源本体价值,B2环境品质,B3开发建设条件};u1={ C1景观价值,C2文化价值,C3综合影响力};u11={ D1观赏游憩与科普价值,D2景观珍稀独特性,D3景观完整性与原真性,D4景观规模与丰度,D5景观季节性变化度};u12={ D6历史文化艺术体验,D7民俗风情,D8节事节庆活动};u13={ D9知名度,D10美誉度,D11适游天数,D12沿线连接著名景区点,D13城乡一体发展带动力},其他各层级指标依据上述类推。
将评价评分标准分为5个等级,即V={v1(差),v2(中),v3(良),v4(优),v5(极优)},分别对应1~5分。
邀请旅游规划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对评价因素进行隶属度测算,为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专家组成员要求具备旅游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最终收回有效问卷26份。
将各项指标权重与隶属度评价矩阵相乘,即可得到G218、G219(新疆段)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目标层评价结果,分别为4.0分和4.5分,各指标评分数据见表2。
表2 G218、G219(新疆段)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结果
根据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等级划分及评价结果表明,G218与G219(新疆段)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整体评分均属于优级,说明G218与G219(新疆段)旅游开发潜力大,G219(新疆段)在准则层、因素层等指标的开发价值得分高于G218。目前,G218与G219(新疆段)旅游风景道主要缺乏对沿途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活动的挖掘,以城带乡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现有建筑群落缺乏整体性和原真性,在设计上未进行适当的旅游包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游客视觉体验和景观的完整性原真性。因此,应借助文化润疆工程、旅游兴疆战略为G218与G219(新疆段)旅游开发注入文化灵魂,进一步促进旅游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环境的保护与创新治理,对游客视觉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民居建筑、农田、道路等进行适当旅游化,形成与游览区域相协调的环境,并尽量保持当地纯正的民俗风格和文化符号,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本文构建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资源本体价值、环境品质和开发建设条件3个准则层、9个因素层以及43个指标层,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准则层中资源本体价值权重最高,其次是开发建设条件、环境品质。因素层中文化价值权重最高,其次是交通条件、景观价值、综合影响力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指标层中历史文化艺术体验、交通可达性、民俗风情、观赏游憩与科普价值权重较高。从权重分布来看,在旅游风景道的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资源本体价值和开发建设条件以及环境品质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对G218、G219(新疆段)旅游风景道开发价值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二者开发价值整体评分分别为4.0分和4.5分,均属于优级,其中资源本体价值最优,开发建设条件次之,环境品质评分较低。在开发建设中缺乏对沿途特色文化资源和旅游活动的挖掘,需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与创新治理。随着旅游风景道的发展,构筑G218、G219(新疆段)旅游风景道沿线旅游发展体系,可以满足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发展需求,加快旅游与交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有效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