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王傲霜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以老年人多见[1]。该疾病可降低患者肺功能,引起呼吸障碍或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患者氧分压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平衡失调、酸碱度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出现神经递质的改变,最终导致肺性脑病的发生,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及时纠正COPD并发呼吸衰竭,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2]。临床常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纳洛酮。但是由于病程较长,呼吸肌长期紧张,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常规药物虽能改善呼吸频率与意识,但是却无法停止肺功能的恶化。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or,BiPAP)可改善患者的肺通气,纠正缺氧状态,可降低肺性脑病的发生风险[3-4]。本文就BiPAP联合纳洛酮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10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相关诊断标准[5];(2)经过临床影像学、肺功能以及疾病史检查确诊为COPD;(3)存在呼吸困难与喘息症状;(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BiPAP使用禁忌证;(2)接受中枢呼吸兴奋类药物治疗;(3)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4)合并肺大疱、肺气肿以及纵隔气肿等肺部疾病;(4)精神或沟通障碍;(5)存在药物禁忌证;(6)严重心律失常;(7)存在肺栓塞、肺大泡性疾病。对照组年龄53~72岁,平均(61.24±7.49)岁;男27例,女23例;病程1~12 a,平均(5.32±0.87)a;合并Ⅰ型呼吸衰竭29例,Ⅱ型呼吸衰竭21例;平均动脉血氧分压(52.32±3.58)mmHg(1 mmHg=0.133 kPa),平均二氧化碳分压(57.32±4.85)mmHg。观察组年龄52~73岁,平均(60.87±7.55)岁;男26例,女24例;病程2~13 a,平均(5.87±0.91)a;合并Ⅰ型呼吸衰竭28例,Ⅱ型呼吸衰竭22例;平均动脉血氧分压(52.41±3.61)mmHg,平均二氧化碳分压(57.48±4.92)mmHg。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接受氧气支持、抗感染、化痰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应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58)2 mg治疗,溶入9 g·L-1氯化钠注射液50 mL中,加入到微量泵中进行静脉泵注,速度为每小时6 mL,每日2次,疗程为1周[5]。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无创通气治疗:采用BiPAP呼吸机,呼吸参数调节为S/T模式,并给予氧气吸入,调节氧流量为每分钟3~5 L,吸气压设置为10~20 cmH2O(1 cmH2O=98.06 Pa),呼气压设置为8~12 cmH2O,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每日2~4次,每次1~2 h,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渐减少通气时间[6]。
1.3 观察指标(1)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MSA99型(北京麦邦)肺功能测试仪测定肺活量、深吸气量、残气量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2)不良反应,包括两组鼻出血、烦躁、困倦、恶心、呕吐情况。
2.1 肺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肺活量、深吸气量、残气量较治疗前均升高,残气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肺活量、深吸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残气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动脉血气指标治疗前,两组血气分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鼻出血1例,恶心呕吐2例、烦躁1例,困倦3例,总发生率为14.00%(7/50)。观察组恶心、呕吐1例,烦躁2例,困倦2例,总发生率为10.00%(5/50)。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9,P=0.538)。
COPD是常见的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7-8]。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功能明显衰退,即使未患有慢性肺疾病的老年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也会低于青年人,而COPD患者的呼吸中枢功能储备更小[9-10]。COPD并发呼吸衰竭后,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均可损害呼吸中枢的调控能力,丧失中枢功能。此外,COPD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时,其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体内的β-内啡肽被激活并大量释放,该类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降低脑干神经元对CO2的敏感性,抑制呼吸,导致高碳酸血症的发生[11-12]。因此,及时纠正患者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潴留以及改善肺功能是其主要治疗原则[13-14]。
本研究中,观察组肺活量、深吸气量、残气量、最大呼气中期流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均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郑燕冰等[15]研究结果一致。纳洛酮本身无内在活性,但是其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通过竞争性拮抗阿片受体相互结合,发挥药理作用。纳洛酮可拮抗β-内啡肽的呼吸抑制作用,改善脑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从而达到解除呼吸抑制,改善意识的目的。同时,纳洛酮通过抗凝物质,降低血液黏稠度,阻止COPD患者肺小动脉血栓的形成,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保证呼吸道的畅通。BiPAP属于非创伤性操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等优点,BiPAP可增加肺泡气体量,促使肺部气体分布合理,增加气道以及肺泡内的压力,促进肺间质的吸收与肺泡的渗透,提高气道弥散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提高肺通气能力,增加呼吸机收缩能力,改善呼吸肌疲劳症状,从而达到降低高碳酸血症、提高PaO2的作用。二者联合使用,具有改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的作用。由此说明,BiPAP联合纳洛酮可改善肺功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纳洛酮是一种非特异性受体拮抗剂,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而发挥药效,解除呼吸抑制,改善大脑皮层供血,对烦躁不安、躁动患者有镇静催眠的效果。而BiPAP属于人工机械通气装置,降低人体呼吸消耗,促进呼吸功能的消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这与包金星等[16]研究结果一致,说明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BiPAP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助于肺功能恢复和氧合状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