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宇,李 龙,张裕强,卢戎戎,周 超,吴国辉△
(1.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42;2.重庆市江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2260)
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通常表现为悲伤、缺乏兴趣、低自我认同感,严重者将导致自杀,全球超过1.2亿人遭受影响[1-2]。研究表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抑郁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3]。抑郁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依从性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死亡风险,严重影响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4]。据报道,重庆市新报告HIV感染者中95%以上为经性途径感染,其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所占比例从2005年的2.2%上升到2015年的44.0%,艾滋病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伴随的抑郁现状同样值得关注[5]。因此,在重庆市江津区开展了50岁及以上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为制订抑郁症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方便抽样,于2021年6—12月抽取在重庆市江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50岁及以上男性HIV感染者。纳入标准:(1)50岁及以上男性HIV感染者;(2)目前仍处于正常随访管理状态。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过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情况、月均收入、性取向等。(2)艾滋病知识知晓调查表: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艾滋病宣传教育核心知识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的通知》〔2016〕43号中的艾滋病核心知识量表,共8个题目,答对6题及以上判定为知晓。(3)抗病毒治疗信息:由调查人员从抗病毒治疗系统中录入填写,包括感染途径、抗病毒治疗时间、最近1次病毒载量和CD4检测结果。(4)抑郁情况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DS)[6]判定:共20个题目,分为4级评分,正向题目按照1~4分顺序评分,负向题目按照4~1分反向评分。将量表中每项得分相加,即得到原始分,再乘以1.25后取其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标准总分53~62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
1.2.2调查方法
调查开始前,由现场工作人员向患者介绍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确认同意自愿参与本调查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后,进行一对一面对面问卷调查。完成问卷填写后,调查员检查问卷完整性和逻辑性,如有疑问则与调查对象再次确认,无误后签字。
问卷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抑郁单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和95%CI,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调查200例50岁及以上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为99.5%。其中年龄最小50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63.2±9.8)岁。所有调查对象中,52.3%居住地为城镇,65.8%文化程度为文盲或者小学, 77.9%当前无工作,58.3%婚姻状况为在婚或同居,39.7%月收入在1 000元及以下,见表1。
表1 抑郁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199,n(%)]
46.7%的调查对象维持抗病毒治疗时间为3年及以上,27.1%维持治疗时间在1年以内。最近一次检测病毒载量,≤50 copies/mL占62.3%;最近一次检测CD4细胞计数,>200/μL占76.4%。所有调查对象中,96.5%自述性取向为异性恋,2.5%为同性恋。根据感染HIV途径统计,94.5%通过异性性行为感染,3.0%通过同性性行为感染,另有2.5%通过吸毒感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2.3%,见表1。
根据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计算标准分范围为27~72分,平均(47.7±13.8)分。根据标准分划分抑郁严重程度结果显示,38.2%(76/199)调查对象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5.6%(31/199),中度抑郁检出率为22.6%(45/199)。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居住地(χ2=13.803,P<0.001)、是否工作(χ2=7.528,P=0.006)、月收入(χ2=8.778,P=0.012)、艾滋病知识知晓率(χ2=4.524,P=0.033)是抑郁检出率的影响因素,见表1。
以是否有抑郁为因变量(是=1,否=0),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居住地、月收入、是否工作、知晓艾滋病知识)作为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在农村[OR=2.800,95%CI(1.474,5.316)]的调查对象发生抑郁的概率是居住在城镇者的2.800倍,见表2。
表2 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近30年来,中国全人群的抑郁率有所下降,但中老年人群的抑郁率却呈现上升趋势[7]。中老年HIV感染者容易遭受歧视,面临更大的精神压力,抑郁发生率更高。广西一项针对老年HIV感染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抑郁比例高达74.2%[8]。美国一项31 000例HIV感染者的调查显示,近47.0%的HIV感染者存在抑郁问题,并提示需要关注老年抑郁问题[9]。袁清清等[10]对2001—2020年艾滋病患者抑郁情况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艾滋病患者抑郁症合并患病率为53.8%[95%CI(47.7%,60.0%)],高于国外相关研究[11-12]。可能原因是国内艾滋病污名化和社会歧视导致HIV感染者面临疾病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更容易产生抑郁。据报道显示,2007—2018年中国中老年人艾滋病感染率上升了10.4倍,中老年艾滋病疫情形势严峻,伴随的抑郁问题需要引起重视[13]。
抑郁作为HIV感染者最普遍的精神疾病之一,会对其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国外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症是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患有抑郁症的HIV感染者坚持抗病毒治疗的可能性比无抑郁症者低40%[14]。而抗病毒治疗的低依从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将对HIV感染者造成综合不利影响[15]。因此,应及早发现HIV感染者中的抑郁情况,并进行干预治疗,提高心理和身体健康水平。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中老年男性HIV感染者的抑郁发生率为38.2%,高于四川(21.5%)[16],低于湖南(50.4%)[17],与广州(38.4%)[18]地区调查结果相近,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抑郁测量工具和调查对象造成的差异。抑郁情况多用专业的调查量表进行判定,除本次调查用到的量表外,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也经常作为衡量抑郁程度的工具量表[12]。JOKELAINEN等[19]研究显示,SDS更便于识别老年人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因此,本次调查采用SDS衡量抑郁的严重程度。
本次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居住在城镇的HIV感染者,居住在农村者抑郁发生率更高,提示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较差,相对更难获取高质量的医疗和卫生服务,导致HIV感染者健康状况较差[20]。王丽娟等[21]认为低CD4细胞计数可以增加抑郁的发生风险,但在本研究中显示CD4细胞计数(≥200/μLvs.<200/μL)与抑郁发生无明显关系。由于本次调查对象均为50岁及以上HIV感染者,CD4细胞计数普遍偏低,导致单因素分析结果不显著。此外,高病毒载量也被认为是身体机能和免疫力降低导致抑郁发生的重要标志[22]。在本次研究中也未得到类似结论,可能因为调查对象多为抗病毒治疗3年及以上者,超过60%的调查对象病毒载量为50 copies/mL及以下,病毒载量控制较好,最终统计描述差异不明显。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本次调查样本量较小,影响因素分析可能存在结果偏倚;(2)没有考虑抗病毒治疗药物种类及其他影响因素;(3)没有与健康中老年人群进行对比分析;(4)仅代表重庆市江津区情况,结论外推需谨慎。
综上所述,近年来新报告HIV感染者中5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占比逐年升高,抑郁问题在该人群中将会更加突出。针对HIV感染者中抑郁发生率高的现状,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为中老年HIV感染者提供心理干预支持,减少抑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