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中心城市对城市群的引领作用
——基于武汉的比较研究

2022-11-03 09:16李翠军
决策与信息 2022年10期
关键词:城市群武汉中心

○李翠军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区域经济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19)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为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发展格局中,我国中心城市在区域乃至国际范围都应着力发挥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对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以中心城市为引领,提升城市群功能,加快推进区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形成全国多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来带动全国经济效率整体提升。武汉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在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及整个中部地区均可发挥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武汉的重要指示,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实施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武汉“一主引领”的定位和构建先行区区域发展战略,为建设好国家中心城市,发挥好武汉在区域经济中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是当前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新发展格局下中心城市发挥引领作用的内涵和着力点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都在发生剧烈变化,新发展格局下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以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源、以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为要求,构建起统一、超大规模、持续稳定增长的国内市场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市场,而这其中能起引领作用的,就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

(一)中心城市发挥引领作用的内涵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是区域创新的主引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区域发展中应该发挥引领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心城市集聚了大量人口、产业和各种资源要素,并加速发展成为具有引领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载体。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在于它拥有门类较多、基础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超前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因此,其无论是科技、创新能力,还是在国家智力开发、人才培养和输出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便捷的交通运输,辐射区域较大,可向周围的中小城市及与其有密切联系的经济区域提供工业产品、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等,也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城市的示范、辐射、带动和组织引领作用。

至2018年,国家先后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9个城市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旨在对我国北部、东部、南部、中部和西部各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其使命首先就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及整个中部地区起到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其次,作为湖北省和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武汉在省域和“1+8”城市圈中也应发挥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中发挥好“一主引领”作用。

(二)中心城市发挥引领作用的着力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愈加明显,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日益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空间载体,中心城市又是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能级高的特大中心城市具有越来越强的“头部效应”。要实现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找准着力点是关键。

一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核心驱动力。制造业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高端制造业更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从抓好高端产业基础和加强现代产业链的完善着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城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应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在全球领域且掌握有核心技术的新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中心城市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在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的比重。

二是数字赋能,强化中心城市的创新驱动能力。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数字化转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抓手。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要通过率先实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变革,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增强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赋能,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城市的根本驱动力、引领力。以创新引领带动区域产业体系更新,形成新体系,构建新格局,站上新赛道,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三是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升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功能。在不同发展时期,国家为推动区域经济更均衡、更高质量的发展,对区域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和部署。中心城市发挥引领作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接好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发挥好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作用,形成对区域的持续辐射、引领和带动。中心城市要聚焦重点功能,加快提升能级,优化人口和经济的空间结构,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局下,积极带动区域主动打破县市行政壁垒,以创新引领带动区域构建统一的区域大市场。

二、武汉发挥引领作用的比较分析

武汉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及超大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同时更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及整个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为分析武汉在区域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本文选取了国内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圈)的相关数据做比较分析。

(一)城市发展首位度比较与分析

1.武汉经济总量和增速的首位度在中部地区非常明显。2021年武汉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第9位,在中部城市排第1位,人均GDP在中西部主要城市排第1位。从城市经济总量在省域和城市群的比值看,武汉经济总量占湖北省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度均较高。2021年武汉GDP占湖北省总量的35.4%,在城市GDP占省域的比重中排名第2,2021年武汉GDP占长江中游城市群比重为16.7%,在城市GDP占所在城市群比重的排名第9(见表1)。

2.在国家中心城市比较中,武汉与头部城市比总量上虽有差距,但增速上优势明显。从数据来看,目前武汉在国内统一市场的城市首位度还处于追赶阶段。2019年和2021年武汉经济总量均排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第6位,总量上仅超过天津、郑州和西安。2019年,武汉GDP与成都GDP差距仅为789.44亿元,2021年,二者差距为2200亿,差距有所拉大。但2019年和2021年,武汉GDP增速分别为第二和第一(见表2),发展潜力较大。

(表1) 2021年主要城市、城市群GDP总量及比重情况 单位:亿元 比值:%

3.武汉在国家中心城市中战略影响力不足。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依据《国家中心城市综合评估指标框架体系》,对8个国家中心城市(未含西安)从“中心作用、综合实力、战略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和排名。其中,武汉的“中心作用”排第5位(排名依次为北京、广州、上海、重庆、武汉、天津、成都和郑州),表明武汉在省域和区域的“一主引领”作用仍相对较弱;在“综合实力”上武汉则紧随北京、广州、上海,排在第4位,超过天津和重庆,表明武汉发挥“一主引领”作用的潜能很足;而在“战略影响”方面,武汉排在末位,这说明武汉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还主要定位于中部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

综上可见,武汉经济总量与增量数据均排在全国城市前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度亦相对明显,这与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所需要的体量是相符的。但武汉在省域和区域的“一主引领”作用仍较弱,潜力还有待发掘。

(二)城市创新驱动能力比较

国家中心城市是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的创新高地,这就要求其在区域创新中应具备创新与引领带动作用。

1.武汉是我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创新发展的基础较好。武汉拥有的国家级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数量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2020年,武汉位列全国城市科技指数排名第4,全球城市科技指数排名第13。据《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估报告》分析,武汉的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5。目前,武汉已全面启动东湖科学城建设,东湖科学城数字建造、智能数控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以及光纤激光器等多个省级产业创新联合体获批组建。同时,武汉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投入运营,武汉量子院启动建设,武汉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揭牌成立,这些基础性设施与项目的启动与建设,都为武汉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重要保障。

2.为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21年1月,武汉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2021年3月,武汉市发布《武汉科技创新“十大行动”工作方案》;2021年12月,武汉发布了《武汉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武汉市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光谷出台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10条措施”,为应对知识产权保护更高层次的需求,首次支持企业购买海外专利保险。车谷则推出“知识产权新策八条”,拟每年将提供不少于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获得国家、省、市专利、商标相关奖项的企业给予奖励。但从细分赛道看,武汉与创新驱动一线城市比,仍有差距。近年,人工智能(AI)的研发和应用水平及规模能从细分赛道的角度很好地反映一个城市的创新驱动能力。基于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风投资金流向AI机器人公司,使得该行业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目前,国内有AI机器人独角兽企业17家,北京、深圳各有5家,上海4家,天津、武汉和东莞各有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不足,制约了武汉的区域影响力与产业辐射能力。

(表2) 2019年、2021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总量与增速

3.创新驱动能力有所提升,但与创新型一线城市比,差距仍较大。当前,武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产值增长较快,科技型、数字型产业发展强劲,产业带动能力稳步增强。2021年,光谷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30家,高新企业总数量已达3148家,占湖北省30%以上。武汉的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光芯屏端网”产业规模近万亿。而近年来在科创实力上,武汉在全球和国内城市排名均有明显提升。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2018-2021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武汉市排名由第43位到第38位,再到第29位,2021年已跃升至第25位。虽然武汉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很猛,亮剑不断,但与深圳等创新型一线城市相比,武汉的创新驱动能力还不够。2019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900亿元,是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2.3倍,而同年深圳GDP只是武汉GDP的1.7倍,这也反映出武汉的创新能力还有潜力可挖。

(三)在城市圈、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比较

武汉强化“一主引领”龙头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先就要看其对在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因此,武汉“一主引领”的首要任务应是引领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就需要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交通枢纽、打造1小时通勤圈,协同信息网络和市政设施建设,深化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合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搭建合作平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对武汉在城市圈、省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进行分析。

一是在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下,近几年武汉在武汉城市圈和省域的集聚能力略有减弱,但辐射带动略有增强。2021年武汉GDP占湖北省总量与2019年持平,均为35.4%;2021年、2019年和2017年,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占湖北省总量的比值分别为60.4%、65.4%和66.7%,这一比重的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武汉在武汉城市圈的极核地位有所减弱,武汉引领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作用有所弱化。

二是从龙头企业看,近年武汉龙头企业数有所增加,但总数仍偏少,限制了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本文统计了9个相关城市2022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企业数量。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5市在世界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企业个数优势明显,深圳、杭州更是在民营企业发展上优势尽显,即便是广州、重庆的龙头企业数量也明显多于武汉。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武汉仅有东风汽车公司一家入选,突显了武汉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链条中控制能力的不足。武汉龙头企业数量整体上与成都相当,仅强于郑州等中部城市。2020-2022年,入围胡润全球瞪羚企业的中国瞪羚企业从100家增至200家,属于长三角的胡润全球瞪羚企业从45家增至99家,增加了1.2倍(见表3)。但实际来看,武汉龙头企业数量与其特大城市的体量并不符,这也反映出武汉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引领作用还不强。

(表3) 2022年相关城市龙头企业情况表 单位:家

三、武汉发挥引领作用的短板与挑战

综上可见,武汉在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及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发挥引领作用还存在以下短板与挑战。

1.武汉发展总体量还不够大,能级还不够强。宏观来看,无论是作为新一线城市、超大城市还是国家中心城市,武汉经济总体量还需再上一个台阶。2021年,武汉GDP在全国城市排名第9,与头部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在经济总量和增速上均落后于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凸显了武汉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同时,武汉城市圈经济体量相对其他城市群较小,使得城市圈对武汉发展的支撑不够。武汉城市圈内除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能超过1.6万亿元,其他8城GDP均在3000亿以下,1000亿元以下的仍有3城,既缺乏像长三角那样的多个中等块头的卫星城,也缺乏类似成渝能互相支撑的战略盟城。

2.武汉经济发展质量还不够高,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首先,武汉是一座以国有企业为主且传统制造业偏重的城市,民营经济占比小,市场经济活力不够,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和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次,武汉行业龙头企业数偏少,限制了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要提升武汉经济质量,就需要加快构建武汉现代产业体系,借助数字化转型、科技融合发展,培育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以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手,提前布局、规划,形成区域配套、协同创新集群,来增强武汉及整个城市群的创新能力。

3.承接好发展战略,发挥好枢纽功能是对武汉的关键性挑战。在不同发展时期,国家为推动区域经济更均衡、更高质量的发展,对区域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和部署。与武汉相关的有中部地区崛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等。近年,为促进武汉发挥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国家战略层面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首批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中部地区唯一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等。同时,湖北省正在谋划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在新发展格局下,武汉能否主动承接好国家和省里的区域发展战略,发挥好战略枢纽作用,将是一个关键性挑战。

四、武汉发挥好中心城市引领作用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离不开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扶持。2022年5月1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进一步加快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增强原始创新策源功能、提升企业创新组织能力等十个方面出台系列政策举措,为创新发展助力。只有在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上实现双提升,才能具备发挥“一主引领”作用的能力。大武汉要加速迈向强武汉,主动作为是先决条件。武汉需要尽快发展成为具有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功能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引领能力的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只有实现超大城市在总量和质量上的跨越,才能真正具备超大城市的辐射能力,实现功能外溢、传递势能、带动周边城市群协调、创新高质量发展。

(二)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领带动区域发展

在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中,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中部支点城市和湖北主中心城市,武汉需准确定位其在国家战略大局、区域、省域的使命和担当,积极对接、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依托自身优势,在区域中发挥好经济枢纽、文化枢纽、社会枢纽和功能枢纽的作用,提升发展能级、强化功能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省域战略节点城市,更好地带动省域、区域上下游快速发展。

(三)加强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加强科技赋能,促进数字、文化、科技、生产和服务的融合发展,培育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和强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要建设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育成地、未来产业策源地、数字经济新高地,打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要发挥武汉科教智力优势,积极打造新发展格局下新路径、新赛道、新空间中的新枢纽,在服务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创新链、产业价值链、产业高端要素大循环的新枢纽功能上先行一步。

(四)发挥好区域枢纽功能,引领带动区域发展

一是承担好基础枢纽功能,推动形成区域统一大市场,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引领武汉城市圈、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支点,进一步打造交通枢纽、信息枢纽和市政设施等基础枢纽的联通、对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形成高效流通体系。二是发挥好经济枢纽功能,引领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遵循城市发展和区域演变的客观规律,放大中心城市集聚效应、规模效应、节点效应和协同效应,形成中心城市协同驱动动力和重要增长极,带动区域和省域发展,为湖北、为中部地区、为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三是发挥好文化和宣传枢纽功能,形成对外开放、对外交往的新高地。荆楚文明、长江文明、英雄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以及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积极开拓进取精神,均是武汉代表长江中游和中部地区向全世界展示的文化形象。运用好城市营销和宣传媒介,办好各类赛事、会展、节庆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推广,继续打造武汉的国际知名度。

猜你喜欢
城市群武汉中心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