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基础教育教研中心 许 莹
单元教学是当下课改的重点,教师要在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精选作业内容,根据时间、难度、类型、评价统筹安排课时作业,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针对性、实效性,达到作业减量增质的目的。以下是笔者对“有理数”单元作业的探索和实践,供读者参考。
有理数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属“数与代数”的范畴。本章主要研究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是数的概念第三次扩充。
有理数借助于数轴这一直观的支撑点,完成数与形的转换,通过绝对值和符号法则,把有理数的运算转化为算术数(非负有理数)的运算来解决,保持算数运算的运算律的一致性。算术数及其运算是有理数的逻辑基础,算术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都有数的运算律和性质,具有相似性,但有理数有符号,所以两者又存在差异。有理数运算中蕴含的规律性、不变性对后续内容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教师要以算术数的学习过程为脚手架,架构有理数的研究路径(背景——概念——性质——运算——运用),渗透研究一个运算对象的一般思路,彰显数的运算的育人价值。
结合以上分析,本章教学重点是以“运算中的不变性、规律性”为指引,类比算术数的运算,发现和归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单元的教学整体设计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背景(初始课1课时)
回顾小学阶段学习运算的过程,感悟有理数丰富的背景。
第二阶段:有理数的概念(初始课3课时)
理解有理数丰富的意义,能借助其几何意义(数轴),研究具有特殊关系的有理数(相反数),掌握求相反数的方法。
第三阶段:性质(初始课2课时)
借助数轴探索有理数自身的属性(绝对值、大小)。
第四阶段:运算规则(核心内容课7课时)
掌握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深化有理数的号、绝对值在有理数运算中的作用的认识,初步构建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运算法则、运算形式、运算顺序)。
第五阶段:应用(总结提升课4课时)
利用有理解数解决梳理型、探究型、实践型、开放型任务,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确定数学运算水平,再进行进阶学习的设计。
与单元教学目标相对应,给出有理数单元作业目标及解析。
(1)通过小学阶段不同运算对象的举例及产生原因的解释,感悟数的发展过程;
(2)借用几何直观,提升对特殊关系(相反数)(-1,0,1)和有理数特殊对象的认识,增强数学抽象能力;
(3)经历用形表示数的过程,深化对有理数自身属性(绝对值、大小)的理解;
(4)通过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发展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5)通过问题解决的不同路径,反映有理数运算的差别,进一步理解研究有理数的运算体系是数学本身和表达世界的需要。
达成上述目标的标志是:
(1)学生能体会数系由正有理数(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的合理性;
(2)学生明确研究的新问题(能用射线的反向延长线解决负数的表示),能刻画与点对应的有理数的位置情况,使数的语言得到几何解释;
(3)学生能得出有理数绝对值的取值规律,能运用有理数的性质描述具体情景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能依据算理寻求合理的运算途径,计算、化简一般问题;
(5)能有意识利用有理数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能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其一,知识只有在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作业内容要体现同一部分内容中知识的前后逻辑关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呈现一个知识“亲缘”关系图,“近亲”帮助知识获得合法地位,“远亲”渗透知识发展的原则和思想方法。如有理数的引入,安排前置作业与课后作业齐头并进。
前置作业:
(1)列举小学阶段学过的不同类型的数的具体例子,并说一说每类数字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小学阶段学过的不同类型的算术数,为负数的出现做铺垫。
(2)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表示下面问题中的量吗?如能,写出表示结果。
思考:①零下9度____,零上12度____;②速度减少37%____,速度提升80%____;③赚了100元____,亏了6.5元____;
拓展:请你再列举3组同类的例子,并用数字表示其中的量。
延伸:
①找到新出现的一类数,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表示的?你再多写几个同类的数。
②你能给这类新数起什么名字?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相反意义的量的丰富的实际背景,感受引进负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对学生而言,前置作业是探路,为课堂学习奠基,也是教师抓住教学的着力点,与前置作业一脉相承的课后作业,能帮助学生看出知识的异同,看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其二,作业内容整体化要借助内在的逻辑结构得以实现,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方法、规律、思想的模块,使他们的大脑强大起来。如在建立完整的有理数的概念后,为让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研究成为必然,笔者创设一道具有数学味的作业:获得了有理数及其相关概念后,请你为后续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学习框图,并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可参照小学学过的数的完整过程寻找答案)。尝试让学生寻找有理数的研究路径,并提供学生学习必要的支架(算术数),建构一个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代数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成为善于认识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表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我们:“创新作业类型方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基于不同认知水平,实施分层作业
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设计多阶梯的快餐型作业(基础练习类、能力提升类、拓展探究类),每个类别依据课标中结果性目标的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又进一步细化为三个水平(了解、理解、掌握)。譬如,掌握中的水平一——达到了解层级的要求(初步认知,知道是什么);掌握中的水平二——建立在了解之上的要求(理性认知,知道逻辑关系);掌握中的水平三——建立在了解、理解之上的要求(深刻认知,知道推导过程,会证明)。像有理数的概念第3课时(相反数),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学生思维过程两个方面,融合创编一道拓广探究类问题(如表1)。学生基于自身学习状况(需要、能力等),3人为一组,弹性规划作业完成的数量和内容,帮助学生实现不同层级水平的过渡进阶。
2.指向能力提升,增强综合类作业
单元作业要注重开发实践性、跨学科等综合性任务,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有理数的应用第3课时,笔者设置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实践性任务(周作业)——记录一位亲戚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完成要求如下:①采用适当的方式记录收入与支出;②预估与他人交流遇到的阻碍,研制应对策略;③计算、收集、整理周收入、周支出、周结余及日平均支出等数据;④作业结束前,征询他人对你的评价,吸收良好的建议。
综合类的“活”作业,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将学科知识由“会”的层面提升到“用”的层面,锻炼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表1
3.开发个性化“生本作业”,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或是在教师和教材启发下产生的个性化见解、想法应该得到尊重,因为它们是学习过程的基本起点和贯穿始终的最活跃的要素。作业内容的设计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我控制,布置开放性作业。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绝对值后,为寻找和发现数学知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内在逻辑,不断探究概念的科学性、合理性、优越性,笔者编制了一道开放的联系比较性任务。“为什么在学了数轴之后,才学习相反数与绝对值的知识?请查阅资料,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有理数的概念、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认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展示理性思维的成长。只有这样,数学学习才能成为“使大脑建立新结构并由一个思维水平向另一个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法国著名数学家绍盖语)。
作业评价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保障,从作业评价的主体与方法来讲,作业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多元,凸显结果与过程的辩证统一。
作业设计反馈环节,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学生评、教师评、家长评),可以帮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譬如,实践性作业中开展反思性任务,要求征询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明确个人改进方向;再如探究性作业奇妙的幻方中,要求其他同学对自己设计的幻方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等。事实上,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科知识是核心素养形成的载体,对学习结果定量的刻画,是了解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课时作业反思环节安插作业评价量表,用做题人数、正确率、作业亮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可测量的项目,诊断学生学业水平现状。此外,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在于过程,作业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在课时作业情景中,常用的表现性任务有结构性表现任务、创作作品、做实验或调查等。如有理数运算的第一课时(加法),设定了一个解释性任务,简便计算:(-0.5)+3+2.75+(-5.5)+3.75+(-0.75)思考过程:含有的运算是(),先算(),再算(),第一步,依据()分别计算()和();第二步,依据()先确定(),再求()。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是()。”对计算能力的考查从“算法”层面提升到“算理”层面,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质疑,体现了试题立意从知识与技能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进阶。
总之,单元整体视角下的作业设计,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加大开放探究,积极寻找和发挥数学知识和思维发展的逻辑力量,运用多种形式,让作业达到发展学生素养,以及减负提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