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毓昉,赵楠玉,雷莉
线上教学的开展以及低龄学习者不同于成人学习者所呈现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线上少儿中文教学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游戏教学法以输入假说、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指导。其中,输入假说强调可理解性输入,提出“i+1”原则,即输入应高于学习者目前语言水平。情感过滤假说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会因心理或情感因素,如动机、态度、焦虑等导致输入大于吸收,从而影响语言习得效果[1]。基于以上理论,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构建贴近真实且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一定程度上对降低学习者情感过滤、提升语言习得的可理解性具有积极作用。探究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并发挥游戏潜能及效应,提升线上少儿教学成效,促进少儿中文学习者多元智能发展。
曾健认为:“游戏在广义上指二语或外语课堂教学中一切有组织的语言活动;狭义上指在二语或外语课堂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巩固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趣味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内容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活动。”[2]朱靓、梁亮将游戏教学法定义为“借助语言游戏活动来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加以巩固和丰富,能够达到复习或是引出所操练的语言知识并合理地运用到实际交际情景中去,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3]的目的综合学界观点,本文将“游戏教学法”定义为以游戏活动为载体,以促使学生习得语言知识、技能为目的,符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及语言水平,兼具趣味性、知识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游戏教学法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外外语教学,国内尤其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主要以教学实践为主,缺乏理论性及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游戏教学方法和技巧研究,相关研究者如周健[4]、杨文惠[5];游戏教学法在不同国别及语言要素的中文课堂的具体应用研究,相关研究者如刘亚琪[6]、谭英[7]等;游戏教学模式研究,相关研究者如张妮等[8];游戏的开发与设计,相关研究者如蔡莉[9]、卜学海[10]等。已有研究关注到线上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并将游戏教学法与线上少儿教学相结合,如郑璧昀探究了游戏在华裔美国儿童线上一对一中文课堂中的应用[11];曹岚调查了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儿童班线上教学中对14 种网络游戏的喜爱度,总结了网络游戏辅助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12]。虽然近些年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逐步增加,但总体来说,关于游戏教学法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线下课堂,线上少儿教学游戏教学法的研究较为有限。随着线上教学进入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如何在少儿教学课堂中更好地设计与运用游戏,提升线上少儿教学成效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线上少儿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具体指利用多种模态、媒体及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符号,在符合学生语言水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内容设计游戏的活动过程。通过游戏教学法塑造趣味性中文课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激发学习兴趣,改善线上教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游戏教学法以游戏作为教学手段,在表现形式上将文字与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符号资源相组合呈现。在内容上,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利用线上平台多模态和多媒体的辅助,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输入,有效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渠道,同时,简单、有趣的游戏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促进语言习得等方面能够取得一定成效。
实体课堂向网络平台的转变导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缺乏面对面的教学环境,语言学习环境的失真对有效开展互动产生一定阻碍,互动有限是线上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线上教学的开展,为不同类型的线上游戏开发与运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助于拓展线上教学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课堂互动及语言实践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第一,以教学为目的原则。游戏教学法的应用是以提升中文知识、技能、策略为目的,游戏设计是为教学服务,应在充分考虑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游戏设计,实现教育性与娱乐性的平衡。
第二,实用性原则。游戏趣味性需以实用为基础,在游戏的选择、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原则,游戏内容、形式以真实的生活环境为背景,这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正确、合理、真实的语言输出,实现有效、实用的语言交际。
第三,提高互动性原则。语言教学本身存在形式单调等特点,同时,又因线上教学缺失真实的语言教学环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互动有限等,导致线上中文学习者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不高等情况。此外,少儿学习者因其自主能力较差,更容易在课堂上产生注意力分散等行为。因此,需以提高师生互动性为原则,通过构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来激发学习兴趣、动力,弥补线上教学互动局限。
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outh Chinese Test,简称YCT)是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考查汉语非第一语言的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汉语的能力。
《YCT 标准教程》是一套基于“考教结合、发展多元智能” 理念编写的海外少儿汉语学习教材,201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海外影响较大。本文以《YCT 标准教程5》第3 课《电梯坏了》为实例,探索游戏教学法在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该课程主要由复习与导入、生词、课文语法、交际练习、汉字学习、复习总结等教学环节组成,基于不同的语言水平游戏设计侧重点不同。本文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游戏环节的设计及操作流程,非游戏设计环节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内,故不进行详细阐述。
《YCT 标准教程5》共15 课、170 个生词,主要由关键词、生词、课文、迷你演讲、练习、歌曲、故事等组成,教学对象已至少掌握530 个常用词。其中,第3 课教学目标为掌握生词“楼”“电梯”“空调”“窗户”“沙发”“洗手间”及重点句式“还是B”“……下边放了一个……”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用中文讨论喜好和选择,能够详细描述房间内部结构、完成独立演讲“住在顶层的优点和缺点”。
本课的游戏环节主要集中在复习、生词、课文、语法及汉字部分,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游戏设计如表1。在复习部分,通过找图片之间的不同,输出“A 和B 不一样,A 更……”句式,有助于复习上节课教学内容。在生词部分,通过设置关卡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奖励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游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在课文部分,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形式,增加学生语言输出,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法部分,通过采访及设计房间的方式,推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同时达到练习句型“还是”以及掌握楼层、房间、家具及方位使用的目的。在汉字部分,将偏旁和笔画组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汉字结构及部件的理解,促进学生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表1 游戏设计安排示例
通过课堂观察及实时记录,选取两位不同文化背景、年龄、性别、性格及学习风格的观察对象A和B,对线上少儿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个案调查研究,观察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观察对象基本情况
本文评估内容主要包含学习者对游戏的兴趣度、游戏参与过程积极度以及游戏教学法教学效果,游戏法教学效果主要包含语音、词汇、汉字、语法等方面,其中词汇及语法的游戏教学成效见表3及表4。
表3 对象A 词汇及语法游戏教学成效
表4 对象B 词汇及语法游戏教学成效
通过效果评估可知,在将游戏与教学内容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利用游戏教学法对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线上教学交互性,提升学生学习成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教学对象的多样化,游戏教学法的运用成效也呈现出差异性。低龄者相比年龄稍大的少儿学习者,如对象A 在教学过程中对游戏所产生的兴趣程度、积极性更高,由此在语音、词汇、汉字、语法等方面产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词汇正确度、句子完成度明显提升。此外,学习者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同样是影响游戏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相较于审慎型学习者,冲动型学习者对于游戏的适应度更高,游戏参与更为积极。审慎型学习者如B,通常对游戏的反应较为平稳,但当出现学习者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时,一定程度上对提升积极性有效。
然而,对于部分年龄稍大或是审慎型的学习者而言,游戏教学法对于他们的语言水平提升影响并不显著。比如对象B年龄相对较大且为审慎型学习者,游戏教学法在该学习者词汇学习方面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在汉字、语法方面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游戏更适合作为巩固汉字、语法的方式和手段之一。这主要由于一方面部分年龄稍大或是审慎型的少儿学习者对游戏的兴趣程度较为有限,游戏的设计不符合部分学生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学习者已经生成较为稳定的语法系统、语言学习方式,通过游戏来促进语法习得的作用比较有限。
目前的游戏设置主要依据线下课堂、成人中文教学以及少儿英语教学的游戏改编,将其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教学,需依据线上教学特点及少儿中文学习者学习、心理生理特征进行重新合理设计。此外,应关注学习者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重视学生个体因素,如年龄特征、性别差异,学习风格、兴趣偏好等,从而更好地基于学生个性化特征进行游戏设计,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驱动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同时,游戏的语言难度、复杂程度会对游戏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合理把握学习者的中文水平等级,做到游戏规则明确、步骤清晰、指令简单、类型多样。游戏设计应既符合教学内容,同时又确保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进来,达到语言练习和提升积极性目的。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需进行明确的指导和规则讲解,避免学习者因规则掌握不当影响游戏参与。其次,游戏参与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给予一定程度的提示,并对表现不佳的学习者给予鼓励。此外,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游戏参与度,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同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监控。线上平台能够精细地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记录,为教师进行精准化的挖掘分析、全面系统了解教学对象提供数据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干预,同时有利于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改善游戏设计,调整教学方案。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原理,刺激后的反馈能够强化学习者对语言的习得。及时的反馈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学生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不同形式的反馈,给予的反馈需明确、真实且清晰,不只是简单给予肯定或否定;其次,游戏结束后,针对游戏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忽视的知识点,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并及时纠正学生产生的偏误。
游戏开展的过程中还需注重游戏评价的多元化。首先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个人、小组、教师等多维度评价。其次,在评价内容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对游戏过程的重视,从参与度、学习动机、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和考察。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少儿中文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心理特点,在国际中文教育少儿教学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面对线上教学的广泛开展,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呈现出新特点。游戏教学法在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丰富课堂活动形式、调节课堂气氛、提高线上教学互动性、缓解学生畏难情绪等作用,有助于优化教师线上教学手段,拓展学生语言习得途径,构建良好的线上教学互动环境,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教学绩效。探索游戏教学法在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教学中
的运用,为发挥游戏教学法优势、提高线上少儿中文教学水平、激发国际中文教育线上少儿教学活力提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