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创利,王 悦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8)
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农业方面,推出了农业发展模式,如智慧农业,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需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农业长期坚持的根本战略,是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的基本立足点。城乡商贸流通搭建起城乡生产消费的桥梁,扩大了农村市场,使农民增产增收,减少了农产品滞销等问题。
一是互惠互利,城市和农村的流通系统是互惠互利的,彼此协调发展,相互作用。首先,互惠互利为建立、改善城市和农村的流通系统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农村地区负责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的生产,并为城市居民提供必需品。另一方面,城市市场提供了农村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用具和生产技术,这些条件使得城乡流通体系得以构建。建立科学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对缓解农产品滞销、谷贱伤农等问题,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实现了生产和消费的连接,包括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两方面。城市生产的必需品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流向农村市场,同时由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不断流向城市市场。商贸流通体系充分发挥了桥梁的作用,使城乡市场紧密连接,既促进了城乡商品之间的流通,也促进了城乡供求信息之间的融合,缩小城乡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三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商业流通组织是城市和农村市场之间的重要桥梁,它影响了城乡商品流通的流通速度和流通效率,这与城市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作密切相关。因此,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城乡双向流通系统,对市场需求和生产的对接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为城市和农村地区建立双向商业交流平台,以透明的方式连接城市和农村市场,降低了农产品及工业消费品的生产盲目性,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由于城乡市场处于割裂状态以及具有二元制经济结构的弊端,要加快改进商贸流通体系,促进市场信息与社会需求整合,扩大内需,扩大农村市场。首先,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管理者,提高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还可以拉动农村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农民收入。其次,政府给流通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有助于其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社会需求;还可以提升商品质量和组织化水平,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生产过剩,保证了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当前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存在信息和资金壁垒,城乡市场差距大,使城市企业在市场占有以及资源配置上占据领先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商贸流通系统,有助于城市和农村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农村企业在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推动城市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的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通过促进城乡市场融合改善了商品流通体系,并提高了城市和农村贸易市场的繁荣程度,这是现代商品流通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差距,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加快农村电商建设,培育电商人才。近年来,“数商兴农”工程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电商规模稳步提升。2021 年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销售额达到2.05 万亿元,同比增长11.2%,2021 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4220 亿元,同比增长2.7%。
据商务部数据调查显示,在电商持续发展数年的背景下,淘宝村每年依旧保持着高增长。截至2021 年全国共7023 个淘宝村,比2020 年增加500 个,连续四年增加1000 以上,增加了农村流通主体数量。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也将很多零售网点布局到农村,租金、人工成本降低。如美团优选等平台提高了物流和配送服务,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有零售点可以取货,极大方便了农村消费者。开放性的电商平台为很多个人即非企业流通主体开展流通活动提供了条件。
2017-2021 年中国农村电商交易规模统计情况
虽然农村电商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仍与城市流通业存在差距,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
与城市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经营模式以及比较健全的监管体系相比,农村市场的基础建设滞后且存在二元化结构的问题,导致城乡商品流通不畅。一是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较差,农村的交通、电力、水利、物流等设施落后于城市。农村市场中流通的大多数商品都是农产品,高速公路、制冷和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的三个主要基础设施。其中,冷藏设施和批发市场的建设水平无法满足当前农产品的需求。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肉类、家禽和乳制品的冷链物流比例已达到100%,蔬菜和水果的冷链物流比率超过95%。虽然我国家的肉类和水生产品冷链物流比率为15%和20%,但蔬菜和水果尚未实现真正的冷链物流。其中,冷藏设施和批发市场的建设水平不能达到现如今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因此,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农产品有很大损耗。二是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多以“夫妻店”经营模式为主,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市场仍处于待开发状态,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市场的局限性,造成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农产品没有按时进入城市市场,城市工业品也无法大规模进入农村市场,造成农产品资源的浪费。三是流通中损耗大,发达国家的损耗率一直控制在5%左右,而我国蔬果运输损耗率达到25%,而且我国在农产品流通中所施行的优惠政策,目前只对部分农产品实行,大部分道路需要全额缴纳过路费,使得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我国农村市场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监管力量薄弱,各级政府对商品流通环节不够重视,流通环节人员较少,资金不足和机构建设薄弱。农村居民分散,给监管带来了较大难度。当前,流通市场监管的部门众多,包括农业、环保、工商等,但各监管部门职能分工有交叉,而且各部门之间尽可能保持利益最大化,使得流通业监管权力分散、监管混乱,监管过程中出现越级和缺位现象突出。通常表现为对业绩好的部门多次检查,对具有生产安全问题的部门相互推诿。由于农村地区市场规模狭小、布局不紧密,使政府难以监管到位,农村市场逐渐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根据消费者协会的调查,农村集贸市场中仍然存在诸如劣质产品、虚假宣传产品、“三无”产品以及价格不合理、产品过期等问题。其中,有24.84%的消费者反映,他们在农村市场遇到了劣质产品,而27.48%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遇到了“三无”产品。
以传统流通模式为主导的农产品流通仍具有规模小、中间环节过多、组织化经营水平较低的特点,很难与批发商及其他主体进行平等沟通、谈判。张如意(2011)认为“农产品采购市场基本上属于买方市场,中间商是买家,农民是卖家。中间商是处于垄断地位的,零散的农民之间的竞争过度。显然,这种市场结构对农民不利。”农户在面对价格谈判、风险以及获取信息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农产品进入城市销售的比例越来越低,造成了收售农产品利润的降低。我国农村以独立、分散的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这就造成了农户参与市场交易的难度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比城市多。农村中介组织的介入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使农业生产更具有组织性,避免农产品的盲目生产,增强农户的谈判力量,进而保障农民权益和利润。目前中介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截至目前,全国规范的农村中介组织超过30 万个,专业协会占70%,成员快速增长,但目前中介组织规模仍然较小,专业化程度仍需提高,管理运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农产品流通的效力。
流通市场存在资本壁垒和技术壁垒,城市中流通业在数字化技术等运用以及发展水平上要高于农村地区,品牌竞争力强。商品进入农村市场容易,流通时效长,在农村信息技术、物流渠道的推广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城市流通业得到更多政府优惠政策扶持、技术、资金支持,而农村流通业不受重视,资本具有逐利性,城市流通业回报率更大更受企业资本欢迎,容易获得资金支持,故企业更多地把精力投向城市市场。这种模式使城乡差距拉大,使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更加困难,形成城市企业不愿进入农村市场,农村企业无法进入城市市场的局面。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电商平台逐步推广到各行业,给各行业带来了巨大效益。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加快物流推动农产品向城市流动,开辟农产品对外销售的新形式,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鼓励建立更多的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加强市场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交流,督促中介组织发挥自我组织与管理职能,建立行业规则,监督企业诚信经营,做农户与城市市场的纽带。另外,中介组织的公共管理权力会使政府权力收缩,权力下移,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对此,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入民间资本,督促行业协会履行职能,它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增强竞争力,并提高其与批发商进行谈判的能力,保证了农民的合法利益,加快城乡双向商贸流通。
流通的效率是降低流通成本的关键,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目前流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完善交通运输设施,要充分整合各运输方式的优点,形成道路交通信息网络,以减少因交通拥堵、道路不畅通等问题造成的流通费用过高,农产品损耗等问题。另外,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也是提高流通效率的关键。政府也要发挥监督作用,运用税收、法律等政策措施,缩小流通中的利益分配差距,帮助和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商品流通点,按各网点的需求量分配运输车辆,运送到消费者附近的自提点,可以有效节省建立实体营业点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实现流通成本最小化。
首先完善市场运行及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市场准入原则、交易规则、收费标准以及市场监管标准等。对农村执法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监管水平,提供举报投诉热线,实行“农超对接”对农产品质量和服务全程监督,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其次要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农村消费者对产品真假的辨别能力有限,维权意识薄弱,对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容易“知假买假”,使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聚集地,因此必须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政府也要利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正常运行。
首先要完善城乡物流对接,由于地区生产分工的不同,不同区域生产的优势产品也不同,便出现了城乡商贸流通。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是城市商品的原材料,农产品经城市加工后再出售给农民使用,流通效率减慢。对此可以将城市和农村的物流系统整合到一起,建立直接对接模式,如代理、直销营业点等,运用网络平台收集商品需求信息,可以使城乡市场按需生产商品,减少商品滞销,提高流通效率。其次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管理,不断更新物流对接模式,促进城乡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城乡商品流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