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豪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海通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软土地基由黏土、淤泥等构成,含水量较大、土层强度较低,影响公路桥梁工程的承载力,引发路面沉降等风险,使公路桥梁工程在后期使用过程中面临较多安全问题。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软土地基的施工,通过土层加固、排水固结、铺设材料等方法,全面提高施工质量,降低软土地基的危害。
软土地基是由淤泥、有机质土、黏土等组成的,这种地基固结速度较慢,稳定性较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人员要全面勘察建设区域内的地质情况,提高处理措施的针对性。软土地基包含着大量的淤泥、泥炭等物质,渗透性较差,稳定性较低。
软土地基多以絮状结构呈现,当部分区域受到扰动时,其他区域的地基会流动,软土强度受到影响。对于公路桥梁工程而言,地基部分的施工尤为关键,如果地基结构不稳定,施工过程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公路桥梁工程后期的运营能力也会降低。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公路桥梁地基的土体变形。
软土地基含水量在35%~80%,孔隙比为1~2,这会直接影响公路桥梁的施工,即便建设完成,工程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就易引发路面沉降,对公路施工造成风险。因此,在处理软土地基时,施工人员需要提高地基的压实度,使公路桥梁工程更加安全、稳定,降低路面沉降的风险。
在公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工程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处理手段。在实践当中,现场勘测人员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内软土地基的分布情况进行勘察,明确软土的分布区域、土层深度,然后选取适宜的施工手段,提高施工技术的有效性。另外,施工人员需要确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施工理念,提前做好施工风险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需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优化公路桥梁工程的线路布局,高度重视经济因素,减少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投入,全面提高施工效果。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尽量减少投资,提高软土地基治理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需要综合考虑环境污染问题,选择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软土地基的处理可以采用强夯技术,施工人员应用外力手段改变软土地基的土壤结构,全面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性能。强夯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高等特点,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首先对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和含气量进行测定,当二者符合工程的设计标准时,才可以应用强夯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完成平整场地、铺设垫层、夯点放线定位、测量高程等施工环节。在使用强夯技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在第一轮选取小型的机械设备,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和气体挤压出去,然后在第二轮使用中型机械,使软土地基中残留的气体和水分得到充分排出。强夯技术需要按照“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对深层土进行加固,然后再对中层土、表层土进行夯实加固。为提高施工的规范性,充分发挥强夯技术的作用,施工人员需要做好现场施工记录,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
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具有工期短、经济效益高、施工工艺简单可行等特点,能够使软土地基得到有效加固,减少软土层的沉降。在使用该技术时,石灰可以用作固化剂,施工人员需要让石灰材料和软土均匀混合,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强度较高的复合地基。为充分发挥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的实际作用,施工人员需要应用大型设备,配置搅拌钻头、空气压缩机,然后开展小范围的试验,结合试验结果科学确定地基强度。在使用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时,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桩机定位、预搅下沉等施工流程,严格把握施工标准,控制施工成本。图1 为施工流程。
图1 深层石灰搅拌桩技术施工流程图
在公路桥梁的施工中,很多地区的空气湿润度较大,软土地基具有较高的含水量,这种情况可以引入排水凝固技术,排出地基当中的水分,应用固结剂提高土体的固结速度。在实践当中,施工人员可以在公路桥梁路基附近设置排水渠道,或者设置沙井,提高软土地基的排水能力。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可以在软土地基中投放固结剂,提高软土地基的固结速度,提高地基施工质量。
土工格栅是一种常见的土工合成材料,能够在软土地基处理当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当前,常见的土工格栅包括塑料土工格栅、钢塑土工格栅等,能够对软土地基起到加固的作用,改善软土地基的整体结构,为后期的公路桥梁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现场的施工环境,结合现场环境选择适合的土工格栅材料,优化土工格栅材料的应用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要在软土地基上摊铺300mm 的粗砂和中砂,然后使用机械设备平整施工场地,使用25t 的振动压路机对软土地基实施碾压作业,确保软土地基得到压实。在铺设土工格栅时,施工人员需要科学控制相连接的土工格栅长度,将连接长度控制在200mm 以内。
化学加固技术会彻底破坏软土地基当中的土壤结构以及微生物部落,所以这种方法的使用率较低。化学加固技术主要分为硅化法、注浆法等。在硅化法中,施工人员首先对软土地基进行测量,重点测量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以及含气量,进而配置以泡花碱为主的溶液,将其灌入软土地基当中。这种方法能够让软土地基迅速加固,但该方法的施工成本较高。如果软土地基的渗透性较低,那这种处理方法的使用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部分施工区域软土地基的分布较少,并且软土的土层相对较浅,这种情况就可以直接使用换填技术,将原本的软土土层清除,然后更换地基材料,提高地基承载力。换填技术在实践当中包含了多种操作方法,以下为各种方法的施工步骤:
4.6.1 开挖换填法
开挖换填法是采用淤泥挖除的方法清除软土路基,将原本承载能力较差、含水量较高的软土更换为水泥土、灰土、砂土。在更换完土体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开展压实作业,检测土壤的压实度,全面提高施工质量。开挖换填法能够彻底解决软土地基的问题,全面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通常情况下,在使用开挖换填法时,施工人员会把软土替换为天然砂砾,并提前做好试验,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方法,避免发生路基沉降等问题,完成整个施工过程后,检测压实度,保证地基的抗变形能力。
4.6.2 抛石挤淤法
针对软土地基,施工人员可以采用抛石挤淤法,这种方法能够应用于低洼地带的软土施工区域,解决机械设备难以进入施工区域的难题,加快积水的排出,全面提高软土地基的施工效果。在使用该方法时,施工人员需要在路基底从中部向两侧抛投碎石,将淤泥挤出,提高路基的强度。抛石挤淤法需要选择不易风化的碎石,并且碎石的尺寸需要大于0.15m,这样才能将淤泥挤出,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在使用该方法时,施工人员需要加强对施工区域的环境勘测,深入分析抛石挤淤法应用的可行性,避免对周围的建筑物产生不良影响。
4.6.3 爆破排淤法
爆破排淤法能够有效排出淤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在该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科学把握装药量,控制埋药深度。为进一步提高爆破的强度,施工人员可以增加块石堆压,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在施工过程中,爆破排淤法需要采取多次施工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施工。爆破排淤法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降低该方法的负面影响。
真空预压技术是一种通过真空结构形成内外气压差,增强软土地基承载能力的施工技术,能够防止地基遭到破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在应用真空预压技术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勘测,全面了解软土地基的土质,设计好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在软土地基中插入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等,在表面铺设砂垫层,然后使用密不透气的封闭薄膜,将软土地基与大气隔绝,埋压薄膜端部,利用砂垫层中提前埋设的吸水管道,使用真空泵抽真空,形成膜下负压的状态,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真空预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软土地基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安全、工期短等特征。通过使用真空预压技术,土体在固结过程中会产生垂直沉降,侧向还会产生位移,是一种创新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武邵高速中,沟谷处有薄层软塑土,水库处表层有淤泥质土,厚度在2m 以下。针对该路段,施工单位首先对软土地基开展了深入勘察,确定该段的软土地基属于淤泥质软土,为确保工程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决定采用“土工格栅+砂砾垫层”的处理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清除了路基表层杂物,挖设排水沟,铺设土工格栅,同时铺设30cm 的砂砾垫层,将施工区域摊铺平整,然后开展碾压作业,最后进行填土。
通过使用“土工格栅+砂砾垫层”相结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该工程有效缩短了工期,与换填法相比,此次软土地基处理施工节约了12 万元的资金,有效提高了软土地基施工的经济性。
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充分结合施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对软土地基的土质进行勘测,然后确定科学的施工方法,正确处理软土地基,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加快土壤固结。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还可以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创新,充分应用以往的施工经验,做好施工预算,最大程度地降低资金和人力投入,确保施工质量。
某高速公路的整体路基宽度为33.5m,地下水位较高,路基上部为可塑亚黏土、亚砂土,中部为松散粉砂,底部为软塑亚黏土。在该工程中,施工人员采用了挤密碎石桩处理法。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采用冲击或者振动的方式打孔,然后将碎石挤压到孔中,形成碎石桩体。在成孔的过程中,原本松散的沙土颗粒会在高频振动的影响下重新排列,使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安排好桩架,严格按照挤密碎石桩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完成了碎石填筑工作,进而对碎石桩单桩、碎石桩复合地基等进行荷载试验,并对地基开展了为时6 个月的跟踪观测,发现地基沉降变化值非常较小,并且已经逐步趋于稳定,这充分说明了该处理方法的作用。
在该工程中,施工人员提前检测了软土地基的构成,结合软土地基的结构,确定了挤密碎石桩处理技术,并在施工后对地基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观测,科学测定了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在今后的公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相关或类似的施工案例,结合实际情况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创新,全面提高施工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快速进步,各种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大、渗水性较差、稳定性较低,容易造成路面沉降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软土地基分布范围的勘测,把握好软土地基的土质结构,选择科学的地基处理方法。为确保不同技术的施工效果,施工人员需要做好现场试验,对不同施工技术的效果进行测定,选择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