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建(北京)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我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北园)无意间发现了这座高仁山烈士墓。翠柏环绕着白色花岗岩的高仁山烈士墓,远处梅花骨朵已经满枝,柳枝在春风的轻抚下抽出了嫩芽,小草即将抹去最后一点枯黄。
1927年9月28日,高仁山被张作霖以“加入政党、散发传单、有反对现政府嫌疑”的罪名下令逮捕,1928年1月25日,被枪杀于北京天桥,其妻畏于白色恐怖不敢前去收尸,还是他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将高仁山尸体移到西山安葬。
高仁山先生1894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县人。17岁时随父迁居天津,入南开学校。1917年去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期间,与南开校友周恩来等共同组织了“新中学会”。之后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23年初应北京大学之邀回国任教。创办了北大教育系,任系主任。1925年创办了北平艺文中学,也就是后来的北京28中前身,并任校长。1925年在北京大学参加革命。继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后,高仁山于1928年1月25日同样遇害,年仅34岁。高仁山烈士立志救国救民,他在历史夹缝中展现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座鲜活的精神丰碑。
1929年3月在友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北京西郊安葬了高仁山烈士遗骸并立碑纪念。
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著名的三·一八事件,鲁迅的一篇《记念刘和珍君》让此事家喻户晓。第二天,艺文中学校长高仁山与国立九校教职员代表蒋梦麟、马名海等人,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召开紧急会议,商讨与政府当局办理交涉事宜。
高仁山,不仅是艺文中学的校长,还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更是北京大学教育系的重要创始人。三·一八惨案后半年,他在《这是什么政府》一文中说:“最不堪的,就是在首都之下,外人经营的协和医学、燕京大学、汇文大学等等,开学开得有声有色,上课上得兴高采烈,堂堂的中华民国的国立学校,居然逼得奄奄待毙,鸦雀无声,怪矣哉……请问这样的政府是不是摧残国家的最重要、最根本事业——教育的一个政府?”
“生性刚直,聪明好学,对所学过目不忘,对老师讲的课也能深刻理解,尤其能俭约治身,人我一视同仁,故深受师长父母的钟爱”。他的老师吴研因在《十八年前的小朋友高仁山》一文中说:“我从没有见他生气或者和同学吵嘴一次,他总是温文尔雅、敦厚和平的。他年纪虽小,但是很像一个老成的少年。”
直到17岁,高仁山随父迁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与周恩来成为好友。毕业后,他东渡扶桑,到早稻田大学专攻文科。为实现教育救国理想,留学期间的高仁山制定了“五步计划”。第一步,调查中国东北三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七省的教育与实业的关系;第二步,在调查研究中国教育制度的基础上赴美国学习教育,再考察英、美、德等国教育状况,然后回国实践;第三步,在本国实践的基础上赴欧美进行研究,吸收各国合理的教育思想;第四步,回国调查西北与云南的实况;第五步,创议中国的新教育制度。按照这五步计划,他果然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高校学习和研究教育。1922年,高仁山收到蔡元培的邀请,次年回到北京,出任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开始实践平生所学,意欲一展抱负。在高仁山的建议下,北大有了教育系,他先后出任系副主任和主任,成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1925年,高仁山联合胡适、陈翰笙等人,创办艺文中学(现北京第二十八中学),办学宗旨是:开办适合中国现代的中学教育,造就有积极能力的公民,养成共同生活的习惯,主张学以致用。他主张每个人都要成为完整独立的个体。基于此,艺文中学实行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创立的“道尔顿制”,其基本原则是“自由,合作,时间预算”。“自由”,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动、自觉、自主之精神,自由计划自己的工作”,完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一切都“自己去挑选,去辨别,去评定,使人人每天能自己支配自己,人人能终身对于行为知识职业种种方面随时随地地求适应、求进步,做个真正能自动、能自治的人”。艺文中学将班级改为各科作业室,废除课堂讲授,把各科学习内容制成分月的作业大纲,由教师与学生订立学习公约,由学生自己支配时间,按兴趣在各作业室自学,教师仅作为顾问,提供咨询和检查进度——这是全中国最早实行道尔顿制的学校,对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冲击。
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京,北京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在李大钊等先辈惨遭杀害之后,参加革命的高仁山于当年9月亦被捕入狱,后遭到枪决。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有人曾回忆:“我家的一位老人,曾目击那次‘出大差’,他从永定门外到我家来,途中听说要枪决一位北京大学教授,便在路旁观看,他说高君态度从容,面无惧色,并向路旁观众说:‘给我个好儿吧!’于是众人立即高呼:‘好!’‘好!’……不想仁山先生这样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到临终时也表现出这种草莽英雄气概。可见他不仅是一位只知教书办学的书生。”从囚车里呼出的热气,朦胧了高仁山的脸庞。临刑前敌人让他跪下,他挺直腰板就是不跪,撩起长袍,慢慢坐下。一声枪响,结束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也对中国革命与中国教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高仁山牺牲时儿子高陶三岁,女儿陶燕锦两岁,其遗孀陶曾谷带着一双幼小儿女艰难谋生,很是不易,便将孩子送往高仁山的老家无锡江阴,自己出外找工作。
1928年底,蒋梦麟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为尽故人之情,就将陶曾谷找来,成为自己的秘书,以便关心照顾。相处日久,40多岁、儿女满堂的蒋梦麟渐渐觉得,陶曾谷才是自己想娶的妻子,是与自己眼下的名声地位相配的伴侣,与陶结合,才是自己想要的爱情与婚姻。1932年7月16日,《生活画报》第二期上刊登的关于蒋梦麟与陶曾谷的报道:婚后蒋梦麟与陶曾谷情投意合,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