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华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在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中,由于不同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文化特点不尽相同,翻译人员经常出现疏忽大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茶文化在促进开放和交流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国茶文化新闻和宣传的翻译人员中,文化冲突和艺术欣赏习惯受到翻译人员的高度重视,每个部分也在更大的层面上存在差异。融合我国文化冲突和风土人情的茶文化对外翻译翻译,更能融入时代进步的时尚潮流。这种科学规范的翻译方法在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中得到了市场推广,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我国的茶文化往往传播得非常快,能够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可。这与中国茶文化的内在有着间接的联系,茶文化也因其内涵而大相径庭。它是如此和蔼可亲,易于被每个人接受和同意。在中华文明传承的整个过程中,不同的艺术总是会促进一些交流,而茶文化在其中的交流通常很容易赋予其他文化直接的意义。在中国茶文化的熏陶下,其他文化也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含义,可以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然而,中国茶文化传到西方的最初阶段,却因为茶文化的诸多内涵无法在语言上确立,各种文化传播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茶文化强调茶的味感,在西方国家茶文化中觉得茶就是一种饮品,可以随意添加辅料。因此,奶茶、咖啡茶,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不断地添加到茶中。这与我国的茶文化有较大的误差。同时,翻译出的茶文化大纲通常严重缺乏意义,一旦意义缺失,茶文化的特色就会越来越少,因此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困难。中国的茶文化往往博大精深。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对它的品味值得多方面讨论和理解。然而,一旦失去了茶文化的意义,茶会变得越来越空洞,没有特定的味道。
在西方人的饮茶中,所有的饮茶时间都设定得比较随意,他们认为茶是种类繁多的饮品。他们往往喜欢喝茶,只是因为茶的味道独特,与人体产生更好的反应,有利于保证身体机能的正确运行。然而,对于茶文化的深层含义,却一直没有明确的认知能力。在中国的茶文化中,茶不仅是健康饮品,更是文化的代表。因为茶文化的存在,所有的茶都变得越来越神秘莫测,给人一种特定的信仰和享受,这与西方的物质生活不同。同时,在当前的发展下,茶文化作为一种高端的饮品仍然受到中国的青睐。在喝茶的情况下,无论是使用的器具,还是泡茶的整个过程,都应该有独特的审美,便于搭配茶的味道,形成不同的感受。然而,在茶文化的翻译表达中,涉及的内容并不多。喝茶是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不觉得茶很高雅。可以发现,这与中国的茶文化存在很大的矛盾。在现阶段国际茶文化对接的过程中,这三种不同的茶文化内涵逐渐发生碰撞。如果没有科学、合理、高效的对外翻译,势必会导致错误的茶文化推广。
茶文化的外宣翻译经常出现的现象是翻译的内容明显偏离了现状。这种失真很容易欺骗客户,最终造成一些无法避免、不可调和的困难。在中国茶文化外宣翻译人员中,经常出现一茶多译的情况。例如,茶的名称往往有很多翻译方法。这类数据信息不统一,往往会产生相应的销售误会,造成客人外流。
一些译者只是在语言层面上下了功夫,却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比如说,“龙井茶”曾被不少译者翻译成“Dragon Well tea”。“龙”,在中国文化中是吉利、富贵、喜庆等正面含义,但“dragon”在西方文化中却是邪恶、血腥、死亡等反面含义。采用“Dragon Well tea”的茶名译法极有可能会使潜在的外国顾客打消接近该茶的想法。
此外,茶也有多种翻译。例如,有些茶种本来就不同,但很多茶名却写得一样,对其市场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除了翻译内容很容易失真之外,茶文化的另一个标志性特征是外宣翻译经常遇到分类混淆等问题。所以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管理。基于我国对外翻译译员的现状,首先要保持一定的译员素质。同时,要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观念。同时,翻译人员也要注意翻译核心概念的更新,不要混淆核心概念。此外,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许多分类非常容易混淆。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茶文化内涵丰富,茶的品种越来越多。由于没有相应方面的实际文化特征的专业知识,茶文化在对外翻译人员中经常被混淆。对于这件事情,翻译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把关。翻译资源或相关翻译分类的关键是做一个类似的系统说明,防止对应的分类被混淆。此外,类型的混乱很大程度上源于茶文化本身的不完善程度,缺乏一定的数据最终导致分类混乱。
对于茶文化的对外翻译人员来说,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相应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文化产品的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茶文化对外开放的推广和规划。在我国目前的茶文化对外翻译人员中,茶文化的相关文化背景不尽相同。这也是因为茶文化对外翻译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造成的。在翻译人员中,很多工作者对茶文化产品的规格和相应的生产日期和储存期限不太关注,使得工作不可能高效率的执行。我国茶文化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必须对现阶段翻译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进行严格的纠正。从中国茶文化对外宣传进展来看,现阶段很多翻译都是在一体化思维下进行的,这限制了翻译人员本人的专业水平。如今,翻译人员在专注于产生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更忙于人际交往,很少发展自己的技术和专业文化。因此,他们自身文化水平和翻译质量也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对我国独特茶文化的对外宣传非常不利,也对中国其他文化媒体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在开展茶文化翻译时,必须在众多专业翻译术语中进行择优选择,替换一些历史过长、翻译不当的内容。茶文化翻译过程中非常特别的是统一的翻译术语。简单的翻译让茶文化翻译已过于通俗化,茶文化的翻译内容严重打了折扣,翻译专业术语的不一致是当今茶文化翻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翻译人员做的翻译与全文的意思完全无关,没有体现茶类的特点,只会注重翻译的作用,而不注意翻译的准确性。翻译的方法就是选择他偏好的想法,缺乏统一性,会导致读者对学习的理解有很大的障碍。茶文化的翻译是为了在新形势下展现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弘扬茶文化,鼓励大家接受我国茶文化熏陶,让国外的茶文化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和欣赏茶文化,然而不统一专业术语的茶文化翻译使其与这一理念背道而驰。
直译、音译、约定俗成,基本上是英语翻译的方法。翻译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英文翻译方法,让外国人快速了解茶文化,进一步提升茶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的形象和意义。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起到尊重历史和保存经典的效果。音译的方法可以让外国人更容易记住茶文化中的各种名称。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选择音译可以方便外国人了解茶文化的重点,使用直译可以更好地传播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促使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传统茶文化的环境和心理状态,感受文化冲突。因此,不同翻译方法的有效应用,才能更好地开展茶文化翻译服务项目。
在新形势下的国际茶文化交流中,中国必须与西方茶文化进行交流,而且涉及的主要语言是英语,所以如何将主要以汉语表达的茶文化内涵翻译成英文呢?一要区分两种语言的差异,正确对待茶文化,把握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现状,充分提高茶文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传播效果,发展茶文化。其次,要以茶文化为重点。一方面要关注西方国家的茶文化,另一方面要积极传播自己的茶文化内涵。关于专业的茶文化内容,西方国家早已形成认知能力。因此,文化交流的重点必须放在茶文化的内涵上,才能引导西方国家正确思考茶文化。在茶文化英文文本的翻译中,需要增加对对方茶文化习俗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茶文化宣传翻译。如果在茶文化的宣传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迅速、合理地做出改变,防止以后出现大问题。如果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不容易融合,仍然可以尝试去理解和接受它们,积极区分这两种文化,用英语语言表达产生新一代的茶文化话语。许多西方团体认为,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意义取决于文化多方面的精髓。一旦离开了文化的精髓,茶文化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这种观点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因为中国茶文化的语言表达特征依赖于意境,所以在喝茶时,不仅要认清茶香,还需要品鉴茶文化的特点所在。
在我国的茶文化内容中,往往还有一些比较难懂的茶文化内容。对于西方人来说,通常很难同时了解这种更为复杂的茶文化,尤其是中国人崇尚的饮茶文化意境,他们很难知道什么是意境的,而这种茶文化本身的内容就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感受,所以用文字进行同步话语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茶文化的英文文本翻译可以选择那些简单的内容,尽量给出有利于西方国家掌握的茶文化内容。一方面可以更有效地推广茶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有目的地快速让西方人理解的内容。对于一些繁琐的内容,可以进行简化。尝试考虑西方英语语言表达的特点,分析当今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以产生更成熟有效的茶文化内容。同时,强调简约不仅要从茶文化的内容上考虑,还要从茶文化的语言话语上考虑。我国茶文化的语言话语在很多情况下更为复杂,这时候就需要对茶文化语言的表达进行简明的解决,产生一些有特色的茶文化语言表达认知能力,提升国外人群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可度。
在翻译中国茶文化三要素时,必须遵循翻译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具体限制和制约了翻译人员的核心概念和翻译意识,严重影响了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核心的翻译标准是人际交往标准基础理论和关联标准基础理论。翻译人员必须更加关注这两个领域。
在规范人际交往标准的基础理论环节,正是因为读者可以更快地解释源语言中的信息内容和文化含义,让大家在阅读后能够有效地了解中国茶文化。在翻译茶文化时候,翻译语言无法再现源语言中显示的各种信息内容和含义。因此,只能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翻译偏差。例如,中国茶文化中经常引入一些古诗词或历史典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在具体的翻译环节,可以合理弱化这方面的内容,突出文化特色,因为即使进行了详细的翻译,国外的读者也无法有效理解,反而会阻碍读者掌握中国茶文化。
中国的民俗文化也会被纳入中国茶文化,尤其是在翻译茶名、茶质等领域,更要充分展现我们的民俗文化,要深入掌握和了解中国茶文化特色。
茶文化外宣文章具有词汇灵活性与生动性特征,从语言内涵看,一般包含信息量极大、内涵极为丰富的价值形态。因此,在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时,要注重从不同文化形态中,寻找到合适的词汇内容予以转化表达,通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融入具体的语言应用环境,使外宣翻译内容更能精准传递和表达出我国茶文化的应有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
3.6.1 直译+注释。如果在翻译文本中包含茶叶、茶树品种、民族风格等领域的数量和对象,为了更好地翻译文本的含义,可以采用直译+注释的方法来实现有效的翻译,对于这种翻译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文本中的文学风格。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可以认出“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有些茶名是根据采收季节、产地、外观等标准确定的,或一些含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内容,直译能充分表达词的内涵。按照注解的方法,读者会更好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风采。
3.6.2 音译+注释。当译文中包含完整的地名、地名等信息时,释义是最好的翻译方式。但是,由于海外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空间信息的了解不够充分,所以加注解,可以有效理解。例如,我国茶名中就有“龙井”、“乌龙”、“大红袍”等特殊名称。根据音译和注解,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从而引起网友们的好奇和向往。
3.7.1 政府要加强对所在地区茶文化外宣翻译的实践研究,在学术界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加强各学者对茶文化外宣翻译的重视,助推外宣翻译水平的提升。建议设立专业的茶文化外宣翻译部门,强化外宣翻译中译文的质量,加强对其的监督和管理。
3.7.2 通过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来加强茶文化翻译人才的质量。高校可以与政府合作举办茶文化翻译实践活动,围绕杭州茶文化外宣翻译工作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还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茶文化翻译课程,促进专业化的翻译人才的培养。此外,翻译协会也可以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就地区茶文化外宣翻译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作为我国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我国的茶文化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对于茶文化外宣英译这一语言翻译活动而言,我们想要真正做好茶文化外宣翻译工作,需要翻译者有良好的文化诠释与理解认同作支撑。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发展和完善这项工作,比如丰富翻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统一茶文化对外翻译术语,通过高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专门翻译人才等。
整个外宣英译活动,译者既要尊重译者的主体性,也要考虑传入地大众的语言理解习惯,从而确保翻译材料实现“等值”传递。译者要充分做好语言转化与思维表达,要通过消除不同传播地区的文化差异性,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容传递与交流的最佳效果,使茶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