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茹 田 婧
中国歌曲《茉莉花》,旋律优美,歌词脍炙人口,经久不衰。该歌曲之所以有生命力,不仅在于其优美的旋律,关键在于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也就是说,《茉莉花》具有了文化载体属性,能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什么?余秋雨的一段话概括得非常有特色:“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这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应该能通过一定载体展现出来,这个载体就是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能称为文化符号的,应该是一种独特的载体,这种载体能融合一个民族优秀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茉莉花》就具有这种特性,是一种文化符号。
“茉莉花”在我国不仅是一种名茶,还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民歌。“茉莉花”本身是一种灌木植物,既能让人们观赏,还能作为一种茶饮,它经常被文人墨客比作忠贞、纯洁、质朴、淡雅的象征,被称为爱情之花与友谊之花。所以,“茉莉花”在中国具有典型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的特性,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茉莉花》改编自中国民歌《鲜花调》,于1957 年首次以单曲形式发行,具有很高的传唱度。而《鲜花调》可以说是最早走向世界的中国民歌之一,五声音阶的民族调式加上流畅婉转的旋律,表现了婉转优美的江南风格,在清代就开始流行,后传播到海外,1804 年英国人巴罗在伦敦出版的《中国游记》中最先记录了它的五线谱。从歌词来看,《茉莉花》的歌词通俗易懂、简洁清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从曲调上来看,歌曲在旋律上运用了民族徵调式,并采用一字多音的形式,强化了歌曲细腻柔和的特点。
1982 年,中国民歌《茉莉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人民推荐的优秀歌曲,并被收进亚太地区音乐教材。《茉莉花》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符号、一张名片。
歌曲需要通过表演展现出来,而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通过与表演美学的结合,可展现一些特性与价值。
音乐演唱是一种表演艺术,表演既要真实又应该有所创新,需要二者的协调与统一。《茉莉花》这一作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编,但无论怎样改编,它的原型一直得以保留。原创的文化背景与思想精神高度统一,体现了忠实于原作与表演创造的统一。个性是音乐表演创造走向成熟的标志,表演者必须是理性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感性。如果要让表演者在更广阔的视野、更高层次上去把握作品,让音乐技术、思维与个人风格创作相辅相成,那么就需要既忠实于原创又必须有所创造。《茉莉花》经久不衰,正是因其无论经过多少次改编,都忠实于原作,忠实于它的文化价值;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任何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成功的艺术家会把握音乐风格,努力做到真实与完美,并契合时代特色。小提琴教育家莱奥波德·奥尔曾说过:“一个时代的美学真理,一辈人的演奏真理,也许被下一辈人认为是谬误的教条。”所以,只有把历史与时代巧妙结合,才会历久弥新。《茉莉花》正是如此,其无论有多少版本,都体现了音乐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高度统一性。从表演者本身来说,也是这样考虑和演唱的,这正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其实质是把它内含的文化价值代代传承了下来,才会有巨大生命力。
在音乐表演中,不仅需要优秀的表演技巧,还需要出色的艺术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互不可少。2016 年,在以“最忆是杭州”为主题的G20晚会上,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了歌曲《难忘茉莉花》。她的表演,淡定从容、游刃有余,这一方面源于她多年训练的扎实基本功,以及丰富的舞台经验;另一方面,也源于艺术表现的魅力。
一个成功的音乐家常常在意审美的愉悦、文化的价值,通过精神内涵与情感表现的真挚展示作品。当然,还需要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歌曲本身的文化价值与表演者文化修养的契合,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会让艺术充分展现出来。
《茉莉花》在多项大型国际活动中传播着中华优秀文化,其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可。
《茉莉花》的旋律经过了时代洗礼,成为人们脑海中的一段美好记忆。“中国江南民歌《茉莉花》不仅是较早传到欧洲的民歌,亦是中国交响乐团及合唱团的海外保留曲目。”该歌曲的旋律家喻户晓,已经成为中国音乐乃至中国文化的符号标记,在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中华文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茉莉花》在多个国际舞台上得以展示。1959 年,在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茉莉花》是表演曲目之一;1997 年,在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第一首演奏的歌曲就是《茉莉花》;1999 年澳门回归,交接仪式上,军乐团奏响了《茉莉花》。另外,2001 年上海APEC 会议、2004 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4 年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也都飘扬着《茉莉花》的旋律,孔子学院中的不少学生都会演唱该歌曲,足以说明这首歌曲的魅力及其蕴含的文化价值。
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在2016 年G20 杭州峰会上,歌唱家雷佳演唱《难忘茉莉花》,让《茉莉花》的主旋律响彻全场。峰会上演唱的该首歌进行了改编,在歌词创作时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与《茉莉花》旋律相结合,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特性。歌词“遇见你月下遗世独立,爱你芬芳中素靥青衣……”凸显并契合了歌曲的历史性。歌曲犹如一朵茉莉花悄然绽放,芳香扑面而来。熟悉的《茉莉花》旋律令人陶醉,加之舞台美术的设计,使整个效果臻于完美。《难忘茉莉花》让观众获得了艺术享受,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当下,《茉莉花》已成为联系东西方文化的纽带,它是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国际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这在歌剧《图兰朵》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该歌剧于1924 年由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作曲,故事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日》中的一篇——《杜兰铎的三个谜》。“图兰朵”来源于波斯语,含义是“中国公主”。普契尼从未到过中国,一次,他在一位朋友家中听到了从中国带来的音乐盒,正是其中《茉莉花》的旋律让他立刻有了灵感。他“摒弃十九世纪后期的各种实验性,注重旋律的优美流畅”,最终,歌剧《图兰朵》基于创作者的专业能力,以及高超的作曲技术,让这部作品完美融合了《茉莉花》的旋律,并且在整部歌剧中,《茉莉花》的旋律出现了十多次。歌剧《图兰朵》巧妙地将《茉莉花》具有五声调式的“中国旋律”运用其中,给这部歌剧打上了清晰的民族标记,并使《茉莉花》走向了世界,让《茉莉花》成为联系东西方文化的纽带,也展示了该部歌曲文化价值的共时性。
总之,歌曲《茉莉花》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它是一张名片,展示着中国的灿烂文明,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