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阵
(肥城市肥城桃产业发展中心,山东肥城 271600)
桃树上的蚜虫一般有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三类,其中桃蚜为桃树主要害虫,每年普遍发生,危害严重[1]。特别是春季危害较重。
桃蚜(MyzuspersicaeSulzer),属半翅目,蚜科,别名腻虫、烟蚜等。在桃树生产中,桃蚜是近年来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重的早期主要害虫,防治不当会导致桃产量减少、品质降低。肥城桃种植历史悠久,目前桃蚜危害十分突出。为此,笔者自2020年起,在肥城桃产区对桃蚜的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开展了调查研究,提出了桃蚜的综合防治对策。
成虫体长2 mm左右,头、胸背面处为黑色,其余处多为绿色、黄绿色、赤褐色等。额瘤突出,且向内偏斜。触角6节,黑色。腹管黑色纤细,圆柱形,腹背有浅黑斑纹。尾片黑色,比腹管短小,圆锥形,两侧着生3对弯曲的侧毛。
成虫体长2.2 mm左右,体色为绿、黄绿、杏黄、红褐等色。头部额瘤、腹部斑纹、腹管及尾片等均与有翅胎生雌蚜相同。卵长椭圆状,由初产时浅绿色逐渐变为黑色,有光泽。若蚜体色呈淡黄绿或淡红色。
桃蚜多群聚于桃树花蕾(图1)、嫩叶、嫩梢(图2)以及幼嫩桃果上刺吸汁液,致叶片向背面卷曲,叶色逐渐失绿、黄化,幼果畸形,影响桃树的生长发育甚至枯萎死亡。桃蚜分泌的蜜露污染嫩梢和果实,引发煤污病,影响桃果产量和品质。此外,桃蚜还会传播多种病毒病,引起桃树病害发生[2]。
图1桃树芽露红期被桃蚜危害状 图2桃蚜危害桃树嫩梢状
桃蚜一年发生20多代[3],食性广,全年在冬寄主和夏寄主上转移危害,完成其生活史。以卵在桃树的小枝杈、芽腋、芽鳞片等处越冬。翌年3月15日前后,受精卵孵化为若蚜,开始在桃芽上危害,桃树开花、展叶后再迁移至花和嫩叶上危害。自3月中下旬起以孤雌胎生方式繁衍,4~5月繁殖最快,危害最重,受害叶卷曲、黄化。5~6月大量产生有翅蚜,迁飞至十字花科蔬菜、农作物等夏寄主植物上繁殖和危害。9~10月又迁飞回桃树上危害,出现有性蚜,并产卵越冬。
桃蚜的繁殖生长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在7~29 ℃时高发,相对湿度80%以上或40%以下时均不利于桃蚜繁殖[4]。桃蚜在桃树上一年有2次危害高峰,即早春花期前后和秋季9~10月。
防治桃蚜要坚持“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做到春早防、秋早防,进行综合防治,控制虫口数量。
合理整形修剪,营造桃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冬季修剪时,清理果园内杂草、枯枝等,移出园外集中销毁,减少越冬卵基数;桃园周围不种十字花科白菜、萝卜、菠菜、辣椒等农作物,减少桃蚜夏季繁衍场所;刮除粗老翘裂皮,用石灰涂干,防止蚜虫产卵。
利用桃蚜趋黄性,在有翅蚜期(9~10月、4月下旬至6月上旬)悬挂黄色粘虫板或粘虫球诱杀。在树冠外侧中上位置,每666.7 m2悬挂15 cm×10 cm 的黄板20~30片或粘虫球20个,粘满蚜虫后及时更换;桃蚜对银色具有负趋性,在行间悬挂镜面反光膜或覆盖农用银色地膜,利用反射光趋避蚜虫,避蚜效果较显著。
桃蚜的天敌较多,主要有寄生蜂、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在天敌数量增多且能控制桃蚜危害时,应保护利用好天敌,不选用药剂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对天敌的人工驯养与释放[5]。在进行化学防治时,注意保护天敌,选用绿色、环保低毒、高效农药。
防治桃蚜主要有三个重要时期。9月中旬、10月中旬是有翅蚜从其他寄主迁回到桃树的高峰期,开始繁殖产卵,此为防治桃蚜的最重要时期,可喷施35%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 500~4 5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液5 000~10 000倍液。春季花芽露红期,随着气温的回升,蚜虫越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危害花芽和叶芽,是防治蚜虫的第2个重要时期,此时喷药若虫抗性差,防治效果好,同时兼治介壳虫、红白蜘蛛等。可选喷22%螺虫·噻虫啉悬浮剂3 000~5 000倍液。第3次用药时期是4月上旬谢花80%后,此时温度上升较快,蚜虫繁殖加倍,新梢最易卷叶,可选喷22%氟啶虫胺腈悬浮液5 000~10 000倍液或35%噻虫·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 500~4 500倍液防治,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