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陕汽为代表的我省制造业主力军持续做优做强,加快推动关中协同创新发展 马佳 摄
在当前国内外大环境压力和长远高质量发展要求下,陕西区域协调发展更显出重大战略意义。必须有机协调长远高质量发展和眼下稳住经济大盘、城市群承载力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空间聚散、各显其能和构建全省整体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等多重关系,力求取得突破性发展实效。
关中协调创新发展,重在聚焦现代化西安都市圈建设,其要在三:一是强化西咸一体化框架下的大西安国际大都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教创新转化、战略产业集聚集成和战略应急功能升级的引擎作用。以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路径,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为依托,以“两链”融合为关键抓手,在建设以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数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战略产业基地上,在建设战略人才、战略工具、战略数智的国家级宝库和战略后方基地上,在有效承载重大型项目、规模化有效投资和担当大区域增长极上,担当责任、发挥作用。二是加快推进西安都市圈内城市同城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咸阳城区作为西咸大都市“双子核”副中心、渭南城区作为西安都市圈同城发展副中心、宝鸡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城市群)副中心,以及铜川、杨凌、韩城、彬州、商州作为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的格局,加快都市圈、关中城市群主要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和便捷畅通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共建共享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和产业链群一体化布局,加快构建劳动力、人才、人口、技术、资本、土地、数据市场化配置机制,全面提高一体化、整体性发展能力和水平。三是在关中渭北建设世界一流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东起韩城,经蒲城、富平、三原、泾阳、礼泉、乾县,向西和扶风、眉县、蔡家坡、宝鸡城区相连接,全面提升渭北县域现代产业集聚水平,构建关中先进制造业链群布局新基地,建成一批先进制造业中小城市。渭北先进制造产业带将和陇海沿线科教、服务、创新带一起构成关中创新协调发展的“双引擎”,对陕北陕南发展形成强有力带动作用。
陕北转型持续发展,重在聚焦“一区”和“一圈”建设。“一区”即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要在区域空间布局、能源产业“双碳”转型、构建能源革命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榆林、延安都是全国和陕西重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风光能资源富集区,在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发展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按照“陕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来加快推进能源革命创新。加快推进能源利用和能源化工“双碳”转型步伐,一是推进化石能源生产加工企业清洁化改造和对载碳产品的多层次减碳循环开发;二是加快可再生新能源对石化能源的替换,逐步过渡到以水、风、光、氢、生物质等新能源为主的现代能源供给和产业体系;三是大力发展“双碳”能源装备、材料制造和服务产业;四是加快“双碳”能源基础设施、消费设备和消费利用的应用场景建设;五是全力推进“双碳”能源金融体系建设,包括“双碳”商品市场、碳排放权交易、生态碳汇、“双碳”投融资体系等。围绕能源革命创新,加快深化以土地、资本、劳动、科技、数据、市场环境为重点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要素配置的主导作用。“一圈”即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尽快编制规划和加快推进建设,积极构建以榆林百万人口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包头、呼和浩特、银川、鄂尔多斯、延安等中心城市的现代城镇体系,承载以“双碳”能源化工、先进制造、医药食品、现代农牧业、旅游及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链群发展。榆林必须在城市功能分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强化社会综合服务能效、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推进全面开放发展上实现大突破,强化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延安要全面提升综合发展水平、宜居水平和战略产业引领能力。
陕南绿色循环发展,重在聚焦汉丹江沿岸生态宜居城镇带建设和构建秦巴生态价值生成体系。把建设安康韧性城市、商洛花园宜居城市、汉中跨省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汉丹江沿岸生态宜居城镇带建设的突破口,以汉中平原、月河谷地和商丹盆地清洁宜居城镇群为重点,建设成为聚散有度、天人合一、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生机活泼的中国生态宜居城镇典型示范带。深度探索人地和谐前提下增强生物体系、生物群落的生态服务功能的方式方法和路径,确保中华生物宝库、中药典库、中央水塔、生物质供给、生态安全防护、历史文化保护等综合能力。依托城镇产业园,集中集聚发展生物医药、有机食品、先进制造、智能装备、航空制造、现代材料、生态文化旅游等现代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推进由乡村振兴为主导,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导的人地和谐共生、社会和谐幸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迈进。
▽ 丰收的喜悦 杨艺园 摄
▷中欧班列推动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 郑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