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崔 岚
该作品由20世纪法国作曲家普朗克(Francis Poulenc,1899—1963)所作,他的一生共创作了130余首艺术歌曲,歌曲的形式多为声乐套曲并以钢琴作为伴奏,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华丽、似曾相识、朗朗上口,这些都与他青年时期就具有很高的钢琴演奏水平,以及长期与好友、法国男中音歌唱家皮埃尔·贝纳克(Pierre Bernac,1899—1979)的合作中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熟悉有着密切的联系。
《爱之小径》题献给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歌唱家依翁·普兰通(Yvonne Printemps),创作于1940年10月,并于同年12月在巴黎首演,她的演唱轻灵、幽默,充满对轻歌剧的致敬。歌词选自法国剧作家让·阿努伊(Jean Anouilh,1910—1987)的戏剧《雷奥卡地亚》,由“Chemins”(小路)展开了“树下还回荡着我们清脆的笑声”“爱的小径,我一直在寻找您,你已不在的迷失之路”“回忆之路上颤抖而迷失”等一系列情绪上的百转千回,诉说了对爱人的回忆、留恋和不舍之情。
作品为分节歌式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分为主歌(A)与副歌(B)两个乐段,些许甜蜜而不乏华丽的圆舞曲风格、舒展而流畅的旋律和独特的和声在伤感的升c小调上开始了A段的叙述,随后在B段进入全曲高潮,调性转换到等音调——降D大调,语气强烈、情绪起伏、感情迸发。作品显示出普朗克在“六人团”(Les Six)中,受萨蒂等人的影响对传统作曲技法的继承并逐步形成个性独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全曲钢琴声部的旋律与声乐演唱的旋律相同,单独演奏也可以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钢琴独奏抒情小品。
作品的A乐段反复时,由旋律和伴奏完全相同的音乐部分组成,而语气重音和歌词含义发生了变化,合作中应着重了解歌词的字对字翻译,找到每一句的高潮和重点词,共同设计语气和词意带来的力度轻响和节奏弹性上的变化,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作品B段反复时歌词完全相同,以循环重复“Chemins”(小路)一词借景抒情,旋律围绕相同节奏型的上行跳进动机不断重复、模仿和延伸,最后在旋律反向的下行跳进中完美收官。表演时应表现出相同的节奏型所强调的圆舞曲特点,并着重培养二人同步的情绪变化和一致的韵律美感。
1. 前奏与尾奏
作品中与演唱旋律齐头并进的钢琴声部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它的曲调抒情、韵律统一,唯有前奏和尾奏具有明显的现代色彩,增加了演奏中手位移动的复杂性,因此前奏和尾奏恐怕是全曲中最容易产生技术困难的部分。
演奏时应充分利用4、5指交替的指法弹奏和弦连接,使其更加具连贯性和色彩性。作品开头部分标注了速度标记“Modéré mais sans lenteur”(适中的但不要慢),和表情记号“Librement”(自由的)。“自由”不仅仅指节奏的弹性,更应是一种情绪上的提示,以营造诙谐、舒展的“旁观者”基调,与演唱旋律出现时的“主人公”抒情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见例1)。
例1 普朗克,《爱之小径》
尾声中同样需要用4、5指交替的指法,尽可能地将大跨度的转位和弦相连接,使其不仅仅在色彩上统一而融合,还保持了和声功能的推动性和方向性,同时烘托演唱者长达近十二小节长音的气息流动(见例2)。
例2 普朗克,《爱之小径》
2. 声部的层次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钢琴声部拥有完整的旋律并贯穿全曲,在合作中则需要控制好右手旋律声部的力度,避免音量过大盖过演唱声部。另外因为旋律音与演唱声部完全一致,就更需要在音量的层次中寻找平衡,并统一速度和语气,使二者既要同步,又有层次(见例3)。
例3 普朗克,《爱之小径》
另外在圆舞曲的韵律中,第一拍的重音非常关键,对演唱者来说也同样需要第一拍中根音所给予的气息支持。演奏左手第一拍的根音重音时需结合法国作品优雅、轻盈的特点,运用手臂和身体的协助,带有重量感的慢触键,取得既浑厚又柔和的音色。
中声部除了柱式和弦之外,还大量运用了波音和装饰音,也是作曲家对于旋律声部气息的一种推动和软化,这些快速的音符需要弹得轻松、连贯、优雅、自如。用手掌固定住相应的把位,指尖敏感而贴合地触键,并适当融入手腕的左右转动和输送,以获得快速、均匀、朦胧的音色,与演唱声部主旋律合二为一。
3. 情绪的烘托
在与演唱者合作之前,充分了解诗词的含义和字对字翻译,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尤为重要。作品A乐段中相同旋律被不同的诗词赋予了具有对比性的情绪和处理,例如最后一个乐句:第一节歌词“在我心中再也找不到痕迹”表现了惋惜、不舍的低落情绪,而在反复时第二节歌词“某天我感到你的双手在我身上燃烧”却表现了狂热、虚妄的激动情绪。表1中列举了两次相同旋律音所对应的两节不同歌词,其中最后两个音在第一节歌词“mon coeur”(我的心)表达了逝去爱情的内心伤感,而第二节歌词“tes mains”(你的手)暗示了温存抚摸的热烈战栗,所以在演唱和演奏时需形成鲜明的对比(见例4)。
表1
例4 普朗克,《爱之小径》
另外,普朗克在B乐段非常巧妙地以第一个六度音程向上跳进的动机和在各个乐句中的发展变化反复点出作品的主题——“Chemins”(小路,以下简称“小路”动机),突出了诗词语气、韵律与乐句旋律、节奏的融合和统一。第一句“Chemins de mon amour,Je vous cherche toujours”(我的爱之小路,我一直在找寻你)节奏相同、歌词押韵、乐句方正;第二句在“小路”动机上分解、重复和发展,在“Chemins perdue vous n’êtes plus”(迷失之路,你也不在)的歌词时运用休止符塑造了间断、急促的短小乐节,表现泣不成声的语气,并在钢琴伴奏中运用强有力的增和弦来烘托情绪;“Et vos écho sont sourds”(你的声音隐约犹存)中“sourds”(隐约地)对应的钢琴伴奏是一串敏捷的(Veloce,迅速的,作者在此处标注的表情记号)分解和弦,为表现“隐约”,分解和弦的演奏也需要适度华丽,不要破坏歌词的意境;第三句与第一句一样,多次重复“小路”动机,继续增强情绪的递进和推动;最后的第四句也是由“小路”动机发展变化,最终在旋律的反向进行中强调了“爱的神圣”。演奏时应突出动机重复的力量,推进情绪的发展,并结合乐句和歌词中的细节变化为演唱者做好铺垫和呼应(见例5)。
例5 普朗克,《爱之小径》
4. 歌词的色彩
歌词中以出现率最高的“Chemins”(小路)为首的大量带有鼻元音的单词,是歌词发音的难点。鼻元音的发音是法语中最具色彩性的,也是其他语言中没有的。[ã][ɔ~][ɛ~][œ~]四个鼻元音是在下方元音的口形基础上,同步加入鼻音而构成。演唱时气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发出,而不像其他语言的鼻辅音一样需要在拉长元音后归韵。这首作品的四个鼻元音交替出现,在掌握鼻元音发音技巧的同时,也需对应音标并区分口形的区别,下面在表2中分别归类。
表2
5.排练要点
作曲家为此曲标注了副标题——“Valse chantée”(歌唱的圆舞曲),合作者首先需要找到统一的速度和韵律,以突出整个作品的“圆舞曲”节奏特点。
其次,在排练中针对反复乐段中歌词的语气变化,为乐句赋予不同的句法处理,在排练中找到两位合作者认同的表达方式,使反复乐段的语气、句法和情绪与之前的乐段产生对比,并表现出每节歌词的不同含义。在B乐段叠歌部分的反复中,即便歌词完全相同,也可以结合上下文稍作对比性的句法变化,给观众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听觉感受。
最后,演唱声部结束在长达十二小节的高音区长音(a2)上,两位合作者需要根据演唱者的技术能力和情绪处理的不同,协调和安排钢琴声部的气口、速度和强弱变化,在互相聆听中推动彼此气息的流动和情绪的迸发,共同将作品推向圆满的尾声(见例6)。
例6 普朗克,《爱之小径》
通过大海的路,
阻挡我们通过,
花朵凋零,树下还回荡着,
我们清晰的笑声。
啊!这些幸福的日子啊,
璀璨的快乐逝去,
在我心中,
再也找不到痕迹。
爱之小路,
我一直在寻找您,
您已不在的迷失之路,
您的声音犹在。
绝望之路,
回忆之路,
初见之路,
爱的神圣之路。
如果有一天我必须忘记,
抹掉发生的一切,
我要在心中,
留下比别的爱更加强烈的记忆。
回忆之路上,
颤抖而迷失,
某天我感到你的双手,
在我身上燃烧。(待续)